俞敏洪,1962年生,在北大上学大三时,患上肺结核病,在医院躺了一年,在迷茫与痛苦中,他做了两件事,改变了其人生走向。
家境不好的俞敏洪,高考三次,1980年考入北大西语系。像很多农村走出大学生一样,他入校后成绩平平,又没有什么体育、文艺方面特长,加上讲话方言重,普通话不标准,校园里,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土气”“乡巴佬”成了标签,只能泡图书馆看书。毕竟处在青春飞扬年龄,追漂亮女生,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于是爱上写诗。写过几十首小诗,追过的女生不少,后来做了他老婆就是当时系花。因大三时得结核病,肺里有三个洞,同学雅称他“三洞诗人”。
在医院里,他想想大学的三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就会要大学毕业了,就这样“混混”毕业了,分配个不好不坏的工作,再“混日子”,结婚生子,过这样看到底的平淡一生吗?!多年艰难成长经历,使他性格中有不服输的因子。他想清楚了一些事情:“我要选择一条道路,一个目标,去为之努力”。
当前目标是养好身体。同时,他决定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读书。几乎每天一本,读文学、哲学、诗歌、散文、历史方面名著,没日没夜地读。第二件事是背单词。为了打发时间,每天坚持背50个单词,到年底时,词汇量从8000多提升到20000多个。我们都懂得,这可是个恐怖的数字。
毕业前他大部分同学选择出国留学,他因家境原因,这条路行不通。但是他又不想做四平八稳的公务员,他决定争取留校当老师,时间相对来说自由些。为此目标,他花了一年多时间用英语写毕业论文,找了最严厉老师辅导,最终被老师认可,留校在北大教书。
毕竟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出国留学最时髦,他当时已结婚,他们夫妻也想通过自己努力,实现出国梦想。况且他的要好学友王强和徐小平也分别在加拿大、美国留学。可出国要30000美元,他一月60元工资要攒到何时呀?想想只有发挥自己特长,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搞起了英语培训,不想还是被学校知道了,被校广播通报批评。他受不了这样,毅然问北大提出辞职。
被逼上创业道路,新的目标,就在前方,北京新东方学校诞生了。通过电线杆贴小广告,散发小广告,各种创业艰辛,他们夫妻挺过来了。好在走上正轨后,生意火爆。几年时间出国留学钱赚够了,可他们又不想出去了。因为他看到九十年代托福、雅思等出国考试需求,职业考试需求以及中学英语课外学习需求等商机,市场很大,不想丢失这个机会,于是到加拿大和美国邀请王强、徐小平加入进来,才有了他们的“三驾马车”组合。2001年组建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又赴美国成功上市。俞敏洪2009年获评CCTV年度经济人物;2010年获“中国最具魅力校长”称号;2013年以新东方原型电影《中国合伙人》热映。他频频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
俞敏洪以一平凡学子,走出不平凡人生经历,创造出辉煌事业。与那个大三时病房里的两个决定,是有关联的。
尽管2022年他事业上遭遇“寒冬”。但我相信,以其不服输坚毅品质,他肯定会走出迷局,打开另一个门,阳光之门。一如四十年前,他一定又有了为之努力的新目标。
也有人说,这是他命好。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所谓命运,就是老天不经意加在我们身上苦难,以及面对这种苦难我们所采取的态度。”
人生,就是不断设想目标,并为之奋斗。
文和图片参考俞敏洪著《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
国庆之前,朋友报名了户外活动,兴致勃勃准备去爬山。
在最后一刻,她取消了计划。
——她的小姨去世了。
她要回家去奔丧。
她母亲共有四姊妹,两男两女,她母亲是最大的,大舅亦在世,而小舅与小姨都过世了。
从小到大朝夕相处的手足先走一步,还是弟弟妹妹,对兄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她昨晚与母亲视频,母亲情绪非常低落,她不知道如何安慰。
论起来,她家境还是可以的。
她母亲与小姨都是中型城市的公务员,原来还是同一个系统的。
后来体制改变,才分属两个系统,然而也都是相当不错的单位。
小姨才55岁。
前几年说胸痛、痛得不能咳不能弯身不能睡。
去省会三甲医院查,说应该是肺癌或者肺结核,但又查不出任何指征。
后来在上海确诊了,是一种很少见的骨癌。
连主治医生都说:第一次见到长在胸骨与肋骨上的这种骨癌。
具体癌的名字,朋友说不清楚。
小姨还没到退休年纪。
单位自然年年体检。
但既然是这么少见的病,查不出来也是正常的。
小姨离过婚,有个独生女儿才27岁。
是朋友的表妹。
表妹高考时只上了专科,但后来自己努力,一路专升本又考研,现在是研二。
论生理,表妹当然是成年人。
但一直被呵护得好好地,又一直在上学,心理与心智上,还是小孩。
遇此大变,完全手足无措。
小姨的事儿,全靠亲友帮忙。
朋友的母亲与大舅都在本地,都竭尽全力。
幸亏小姨是公务员,医疗费不用操心。
小姨最后走的时候,非常痛苦。
在最痛苦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这个独生女儿:
从此在世上,孤身一人,怎生到老。
虽然有舅有姨,但他们都六十多了。
堂表兄弟姐妹,到底不是亲兄弟姐妹。
女儿年纪小,当然是单身,身边也没能牵的手。
防疫政策复杂,朋友要先飞到另一个省的省会,再由当地的表弟开车,陪她一道回去。
我说:表弟是哪边的?
她说:去世的小舅的。小舅走的时候,表弟才十岁。
我说:呀。
她说:不过表弟有亲姐姐,这个比我强。
我一时不知接什么好。
朋友说:我爸妈他们好歹都有兄弟姐妹,我们这一代,大部分连兄弟姐妹都没有……唉。
朋友三十过五,目前单身,没有恋爱意义上的男女朋友,亦看不出生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