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李少莉事件#
媒体,网络平台就象个自由市场。是人就可以发表意见。而李少莉事件就象自由市场里瓜果桃梨,任人挑选触摸。
到底李少莉有没有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质疑? 我就试着解读一下事情发生的根源。
1,李在疫情发布会上,穿戴了一般人认为的奢侈品,从而引发其它一系列质疑。
点评: 以中国现有的消费水平,及通货膨胀率,不能说她穿戴的是属奢侈品。更不能因为这一点,而无限扩大到其它方面。
2,波浪头,好打扮,服装精制,人太漂亮,不适合公众面前的形象。
点评: 很多网友判断问题都是从想当然的推测出发,好像当官的女人就不能漂亮,就不能爱美,就不能打扮。有这种心里的人,一定是阴暗面心里过重,没事挑事,羡慕嫉妒恨。任何国家的公务员,没有听说因为漂亮或者丑陋而决定她或他不可以当公务员,不可以在公众面前讲话,不可以当发言人。相反很多国家专门挑漂亮女性当发言人,这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光辉形象。何错之有?
3,劳模问题,升官问题。
点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想出类拔萃的成为劳模,首先一定是个实干家,而且还是思想进步的人。能够当劳模,是要经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出来的,并非某一个领导,某一个人说了就能算的,一定是有特殊贡献的事迹,才可能被上级看重,才可能当劳模。
其实劳模最后转变为干部是我们建国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是惯例。从共产党成立起,到建立起强大的人民军队,很多高级干部都是从底层的劳苦大众中,选拔出来的泥腿子优秀劳模。包括解放后提拔起来的陈永贵等劳模,他大字不识一个,但有实干功绩,官至付总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那么为什么到了李少莉这就不行了呢?
就是因为很多吃瓜者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平时不注意学习,也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以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错误的,判断自然也对不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网暴,唯恐天下不乱,就是要搞乱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正常秩序。也许某些人为了打击报复,故意而为之。对于这些人,相关机构一定要追究责任。
其实58岁当个付处长,提拔的一点都不快。相反,比照过去的经验,提拔的过慢了。她当个付处长是完全够格的,更何况她还是个劳模。
我即不是劳模,更没有什么特殊表现,33岁就付处级了。难道说不提拔劳模,那该提拔谁呢?
4,学历问题,岁数问题。
点评: 我应该和她属于同一时代人,现在年轻人或者40岁以下人,根本不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当年大学刚刚恢复高考,竞争非常激烈,历史遗留下大批待考生,升学率只有4%左右。不要说能考上大学,就是考上大专都很难,基本上是接近大学招考线标准,而又上不了大学的考生,被划归到夜大,函授,电大一类的学校。那时候根本没有交钱就能上这类学校的可能性,都是要通过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考试才能上学。我们不能忽略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考虑问题。穿越式思维,只能在电影上出现。
象李少莉这样的人,真的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才。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人们思想比较混乱,大家都想经商赚钱,当年有个口号:10亿人民9亿商。可见当年的社会风气不是上学,而是赚钱!谁愿意上个函授大专呀? 在这种花花世界的诱惑下,李少莉能够坚持上学,就是好样的,就是一个合格的劳模和共产党员!
中国退休年龄没有说必须55退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国家已经规定延长退休年龄到60岁。
5,念发言稿,用手指点,及疫情相关规定。
点评: 说明李少莉是一个非常认真谨慎的人,是一个纯粹,而无杂念的人。判断一个人能力,不是在书本上,而是在实干! 用手指念稿不代表能力不行! 当年韩先楚司令员奇袭威远堡时,发给林总电报错字百出,还花了很多圆圈替代不认识的字。而政委罗舜初的电报,文采飞扬激荡,慷慨激昂,没有一个错别字。最后林总却批准了韩先楚的作战计划。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看表面现象,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次,李少莉发布的疫情监管规定,并非是她个人制定的。她只是个发言人。发言人是代表组织发出信息。不要把责任推到她一个发言人身上。
6,公众监督权问题。
点评: 公众可以有监督权,但不能无中生有,过度滥用。如果公众人物,或者政府行政管理哪个地方侵害了老百姓利益,老百姓当然可以监督并质疑。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对耳环,一条丝巾,就把人家私生活全都网曝出来,这是侵犯人家的隐私权。法律规定疑罪从无,你们只是因为你们认为是奢侈品和漂亮女人,就给人家预先定罪了。好像发言人就得打扮成农民形象才是清廉有能力的人。恐怕这是世界上最奇葩的莫须有罪了。
综上: 现在的问题根源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少部分人有幕后不可告人的阴谋。故意陷害李少莉付局长。
二,老百姓无知,善于跟风,起哄架秧子。世界观有问题,不能正确找到判断事物切入点,都是臆想,片面和碎片式的思维,胡编乱造。要想改变这种网络暴力,必须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和用法。执法者不能犯法,守法者不能违法。
#学历跟能力哪个更重要#
由刘涛跟林峯饰演的《星辰大海》正在热播,剧中由刘涛饰演的简爱,能力出众,但是却因为学历在求职的路上屡屡受挫。
剧中比较让人揪心的一幕是,由于HR的“疏忽”,简爱进到了面试环节,但是却被面试官无情地告知学历不符,简爱说我都到这里了,你可以考一下我的业务能力。但是面试官却十分坚决地说,学历不行就是不行,哪怕你已经站在了我的面前。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在某个城市的咨询窗口看到,某个人想考某个职位,招聘简章上写的是“全日制”,而他是“夜大”取得的学历,他问是不是可以一视同仁,某地给的回复是,招聘单位怎么招聘是他们的事,建议去咨询他们。
是不是有点无情?
回过头我们可以想一想,谁的学历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那个竞争是何等的惨烈,在大家都是普通的人的情况下,需要多大的毅力、自律跟家庭的投入才能脱颖而出。用人单位对“它”的重视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我奋斗了二十年,才能和你一起坐在一起喝咖啡” 这句话也一点都不夸张。
学历有那么重要吗?高考有那么重要吗?如果今天是一个孩子来问你,你要笃定地告诉他,对的!很重要!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夸大一些“学历差不多可以决定你一生的职业方向”。这也避免了以后可能他就成为那个被学历拦在外面的求助者。
如果今天是一个成年人问,没有学历的人真的就没办法展示自己的能力吗?其实也不见得!社会上夜大、函授的方式让没有学历的人去取得一份学历也并不是那么的困难。很多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其实也并没有限制学历,在大的局面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学历歧视”。
如果说自考夜大是一颗学历后悔药,后悔药给你了,后面就是你需要展示能力的时候了。用成人学历上岸的人也不是没有。
总结一下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虽然很多鸡汤文都会说“想做什么时候都不会晚”,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在该做的年龄做最该做的事呢?比如在孩子的年龄就该用功读书啊。
上礼拜参加了邻居家的婚礼,看到他缺席的父亲,感觉是一场寂寞秀!
新郎在区法院上班,员额,很英俊的小伙子。他妈妈曾经是我们这个区的副区长,已退休,属于女强人。
他妈年轻时很漂亮,有一种优雅的气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工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所以她知青回城后就嫁给了他其貌不扬,在国企当工人的爸爸。
现在看来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他妈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高知,所以她也很爱学习很上进—结婚后,边工作边读夜大,硬是家庭事业两不误得到了本科文凭。
反观他爸爸就很佛性了—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每天下班除了回家睡觉就是和工友们聊天喝小酒。
因为他妈妈的文采和工作能力很好,很快就得到领导赏识,从普通公务员,到办公室主任,再到领导一步步开始往上升。
老婆的上进刺激了他爸,伤害了他爸大男人的自尊心。于是在他妈仕途享通的那几年,他爸和老家一个开小卖部的寡妇好上来,还偷偷有了一个孩子。
事情曝光后,他妈和他爸离婚了,他跟着他妈,那时他才十岁。
因为他爸的背叛,他一直不能原谅。而他爸也乐得轻松,和寡妇双宿双飞,在他后来成长的二十多年里,硬是没回来看过他一眼。
他妈经过他爸的背叛,也对男人死了心,一直单身抚养他。
婚礼前去他家帮忙,我问他有没有通知他爸?他说跟他说了,但他爸拒绝参加他婚礼,只是给了他一千的红包[捂脸]。我听了也是无语了,这种男人,也能当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