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湘潭公务员政审(湘潭公务员遴选)

1958年12月16日,彭德怀元帅回到家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公社考察。图为他向社员们亲切问候。听公社干部说,他们公社的炼钢厂出了640多吨铁,彭德怀又去看了公社的炼铁厂。情况和他在别处看到的一样,是“大兵团作战”。

1958年12月16日,彭德怀元帅回到家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公社考察。图为他向社员们亲切问候。听公社干部说,他们公社的炼钢厂出了640多吨铁,彭德怀又去看了公社的炼铁厂。情况和他在别处看到的一样,是“大兵团作战”。只见运料大军川流不息,人们担着矿石、铁砂,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地奔跑在泥泞不堪的土路上。更令彭德怀惊异的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也和其他人一样,挑着沉甸甸的两筐铁砂,跌跌撞撞地裹在人群里走着。彭德怀急忙赶上去,接过孕妇的担子,自己挑上,加入了运料的行列。事后,彭德怀跟公社干部们坐在一起,掰着指头给大家算了一算:为了炼那么一点铁,集中了公社、大队全部劳力运料,丢开农业生产,让稻谷烂在地里;为了解决燃料问题,拆毁了社员许多住房,砍伐了大片山林;为了收集原料,连社员的农具和做饭的铁锅都砸了……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呀!彭德怀对干部和社员们说:“过去技术落后,民间需要制造农具才用这种小土炉炼铁,现在还这样搞不是好办法。”

在乌石学校,彭德怀看了教室和教员们的宿舍,尝了学生们的饭菜。在赵家弄子大队,彭德怀参观了设备十分简陋的幼儿园。在许家塘大队敬老院,彭德怀和几位少年时代的伙伴进行了亲切交谈,得知他们每餐每人只能吃到二三两米(16两秤),数九寒天老人们还睡在光光的篾席上,连褥子都没有,被子也破烂不堪。彭德怀忍不住对干部们说:“这叫什么敬老院、幸福院!”

他捐了200元钱给幼儿园,为孩子们买了一些生活必需用品;还捐了200元,让干部给敬老院添置些铺垫的东西。

对家乡的考察,使彭德怀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中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给他增加了新的疑虑。

故乡之行,使彭德怀感触最深、让他最感不安的,是农村干部的领导作风问题。许多乡亲向他反映:由于上边给的任务又重又急,基层干部的领导作风就越来越坏。不讲民主、强迫命令,随便打人、骂人、捆绑人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愈来愈严重。彭德怀想起了在延安、在太行山的岁月,那时的干部和群众,军队和群众,甚至领袖和群众,关系是何等亲密啊!真是血肉关系和鱼水关系。为什么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

他为这种变化而深感痛心。

离开家乡彭家围子时,彭德怀殷切地叮嘱前来为他送行的干部:今后再不准搞瞎指挥,不准搞浮夸,不准说假话,不准强迫命令,不准打人骂人,不准罚口粮,不准拆毁社员房屋,不准砍伐山林。直到20多年以后,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对彭老总当年规定的“八不准”还记忆犹新。

农村干部领导作风问题,彭总直到回北京以后仍然放心不下。过了三个月,他借着退还给生产队蜂蜜折款的机会,又写了一封长信,寄语乌石大队的干部。信中说:“回到北京住地,数星期以后,才发现你们送我一瓷坛蜂蜜。这是乌石生产大队全体人民的劳动果实。我对中国人民和邻友们无多贡献,吾心为之不安,深感惭愧。拟将原物奉还,又不便投寄,约折款30元,请予查收,交大队投入副业生产。”接着他又写道:“搞好生产,增加收入,是领导和群众的共同要求。既然领导与群众愿望相一致,就应当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例如长远计划与年度的具体工作安排,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去拟制。拟制以后又必须同群众反复研究,反复商量,取得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对于不同意见的部分群众,还需要耐心地不断地进行教育。长远计划也好,年度工作安排也好,如果不认真发动群众,反复讨论,取得多数群众的认识一致,计划和安排即使是正确的,也难以完成各项任务。何况少数负责同志缺乏与群众商量的精神,得不到群众的热情支持,工作任务当然要遭到挫折。”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怎能不让干部们刻骨铭心。

12月17日,彭德怀和周小舟离开乌石,又先后到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公社和30多年前彭德怀率领部队举行起义的平江县,所见所闻与乌石大队大同小异。

1958年12月17日,彭德怀参观了毛泽东主席的家乡韶山。18日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并在故居前合影。12月21日,彭德怀去参观平江县工农业生产展览馆。他吃惊地发现,为了显示“大跃进”的成就,有两个产量数字竟然是颠倒着公布的:把收成最好的1957年的粮食高产数字,公布为1958年的产量;而把1958年较低产的数字,说成是1957年的产量。彭德怀后来经常忆及此事,他感叹地说:“如此造假,真令人可怕!”

还有一件事给彭德怀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在平江县作调查访问时,12月22日早晨,有两位老人到住所来见彭德怀,其中一位在土地革命时期负伤致残的红军战士,暗中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彭德怀打开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谷撒地,

薯叶枯,

青壮炼钢去,

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

请为人民鼓咙胡。

彭德怀在平江农村视察。(“鼓咙胡”,《古诗源》注:“不敢公言,私咽语。”)

彭德怀小心翼翼地把纸条夹在自己的笔记本里。事后,他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这是群众多么沉痛的呼声!”

1959庐山会议后,彭德怀仍提醒毛主席:要警惕两个人!后果然应验!

1965年4月9日,曾任职副总理的柯庆施在成都病逝,特殊时期结束,有关于他曾经的“反右倾”号令以及站队江青等问题,一生功过再次引发民众热议。

1975年12月16日,曾任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康生逝世,可就在他死后的第五年,不但遭到了开除党籍的处理,骨灰也因此被迁出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从逝世后的影响来看,柯庆施和康生并非我党坚定的拥护者,而这一点恰恰被当年的彭德怀看在眼里,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还因此为毛主席写下亲笔信,提醒主席警惕两人的一举一动。

众所周知,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的政治生涯迎来了冰点,国防部长一职被罢免,还不得不来到湖南湘潭地区进行考察。

可就在1962年,我党召开“七千人大会”,彭德怀依旧被拒之门外,还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源于此,他才在之后用时3个月,写下了著名的“八万言书”。

事实上,当年彭德怀写下亲笔信提醒主席警惕二人,绝不是简单的泄愤与冤冤相报,在柯庆施与康生的政治生涯中,他们做过的诸多举动的确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先来看柯庆施,早年参加革命,还是我党唯一一名与列宁握过手的党员,就连主席都要称他一声“柯老”,可这位革命元老当年居然做出了“倚老卖老”的糊涂事。

原来,五六十年代,他针对于人民公社大食堂提出过见解:“大家都应该敞开量吃,吃多少都不是问题!”

可在彭德怀看来,搞生产、促发展都要从实际出发,力争实事求是,没成想,柯庆施后来却因为此事对彭德怀发起刁难。

1959年庐山会议上,居心叵测的柯庆施将彭德怀的讲话记录拿走,还在之后的会议上公然诬陷彭德怀奉行小资产阶级路线,甚至影射毛主席,这些不但引发了彭德怀的反感,他也意识到柯庆施的倒行逆施极有可能在我党内部掀起不小的风浪。

再来看康生,当年柯庆施对彭德怀发难之际,他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就在彭德怀出于大局考量而做出自我检讨之时,康生不但评价他态度不够真诚,还声称彭德怀就是一位避重就轻、得过且过的糟糕领袖。

“康老呀!我看你滑得比我都快呀,前几天刚刚说完反左,这么快就开始反右了?”

彭德怀此言一出,恰到好处地戳中了康生的弱点,没成想,这位无耻的政客居然将阴谋论扣在了彭德怀头上。

“彭德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个人有勇无谋,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都是你故意装出来的,你就是一位彻头彻尾的野心家,来看看,你的原名叫彭得华,这不就是‘要得到中华’的意思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向来性情纯善的彭德怀哪里能够招架得住康生的巧舌如簧,之后的康生还污蔑他违反纪律、另立山头,种种言论都让彭德怀伤透了心。

可当时的彭德怀更加清楚,自己百口莫辩之际,唯有拿出行动才能让有心之人的谣言不攻自破,由此,被免除国防部长一职之后,来到基层四处考察的他,将调研结果汇总为报告,寄给了远在北京的主席。

虽说此时的彭德怀变得日渐“人微言轻”,可他的调研报告还是得到了主席的重视,在“八万言书”中,彭德怀表达了自己对柯庆施以及康生的真实想法,也指出他们罔顾事实的上纲上线,将会引起我党高层的震动。

虽说写下如此长信的彭德怀又一次遭到错误的批判和审查,甚至在接下来的时光中备受打击和冷落,可他对于革命理想的坚持从未停止。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带着不甘离开人世,4年后,他得以被平冤昭雪,国家以及群众对他的评价始终都是积极正面的。

反观柯庆施和康生,死后几年里,正如开篇提到的那样,两人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发生了强烈反转,刻意中伤彭德怀的可恶行径,最终让他们的真面孔在世人面前展露无疑,而彭德怀的提醒最后也得到应验。

时至今日,彭德怀的骨灰被恭恭敬敬地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即便后来移至湖南湘潭也是后辈尊重他的遗愿使然,可在那象征着无上殊荣的地方却没有了柯庆施和康生的一席之地,无论生前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掩盖了什么,历史都会给每个人公正的评价。

对于彭德怀而言,落魄之际还能一心为主席着想、大胆进言,这份精神值得后人铭刻在心!#历史#

11月1日起江西南昌全市禁止售卖槟榔产品,这应该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应该会有很多其他的城市跟进。

回想起去年差点就进入了槟榔行业,品牌商标都注册好了,亲自在湖南湘潭走访考察了好几家槟榔加工厂,最终也定下了一家合作工厂代工。准备给合作伙伴打款时被央视新闻联播的一折新闻报道给按下了暂停键。现在看当时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又惨遭暗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将迎来至暗时刻。

1925年11月,国民党老右派邹鲁、谢持等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将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开除出了国民党,并解除了他们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的职务。同时还解除了苏联人鲍罗廷顾问的职务,取消政治委员会。

他们颠倒黑白的结论是“吾党已附属于共产党矣”。会议甚至还开除了汪精卫的党籍,还宣布停止广州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职责。

1926年1月,虽然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度弹劾通过了西山会议的决议,并处分了邹鲁、谢持等人。

但,随之而来的,发生在1926年3月20日的中山舰事件,又开始跑出了另一大“伪装”大猫蒋介石,他通过全盘策划,排挤共产党、以至全面控制了中国国民党的党权。

同时,蒋介石更恨的一招是,于1926年5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并通过了以他为首的《整理党务案》。为他进一步把共产党人排挤出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打击中国国民党左派,夺取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权,铺平了道路。

然而这一切,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中央不意中帮了他大忙,策略错误,一味妥协,极大膨胀了蒋介石的野心,这一点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野心家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彻底露出了狰狞面目,屠杀共产党人、革命群众与国民党左派,以至腥风血雨,大革命彻底失败。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当时看的最清的共产党人是谁?毛泽东。为什么是他?

毛泽东在蒋介石清党开始后,退出了国民党,也不再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长。但继续在1926年5月至9月,主持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所长。

在他这时的心中,农民运动才是头等大事,所以,这一届的农民讲习所更重视军事训练,主张文武兼修。这一切,得益于他的实践出真知的结论。

我们知道他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他只要回到湖南老家,就一定会走访群众,分析社会阶层,如他通过以前的走访,在1925年12月1日,就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章阐述有理,字字珠玑;在1926年就写了《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一书,通过他在湖南湘潭西乡“与佃农张连初君会谈之结果”,反映了中国佃农生活之艰苦,这是现存的毛泽东最早的一篇关于农村调查的报告。

还在1926年,他又写了另一篇《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他在文中指出的观点,如果被共产国际与共产党中央接受,其作用将是震耳发聩,其后果将不会有“四一二”发生或让共产党人如此惨烈。他说:“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可见,这时的毛泽东,早已深深意识到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才是革命的根本。事实上,北伐战争如此顺利,进展神速,百战百胜,是与当时毛泽东提倡农民运动分不开的。1926年11月,毛泽东担任中央农委书记,在他的主持下,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西等7个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到1926年11月底,光湖南全省有5个县建立农民协会,到1927年1月,会员就增加到了200多万人。

当然,有意思的是,由于国民党忙于北伐,并没有马上宣布清党,以至毛泽东,于1927年初回湖南考察五县农民运动时,长沙的报纸依然这样报道:国民党宣传部长毛氏润之一行已达长沙,不日考察湖南五县农民运动。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去湖南湘潭等县考察农民运动时,又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这一切为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能够迅速重新崛起奠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这是毛泽东的先知先觉,由于他的敏锐性,使得共产党人在无军事基础的前提下,培养了广阔的农民运动,四散在乡间,殊不知,成为了左右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石。

@谷新光 @虚谷传声 #毛泽东传# #领袖毛泽东# @大革命时期

毛主席烟瘾很大,是个大烟筒,他抽的烟有什么特别之处?

毛主席在战争年代里,殚精竭虑,思索中国革命的问题,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提神,常常是烟不离手,久而久之,毛主席的烟瘾变得大的惊人。

在和平年代里,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他抽的烟都是经过特别改造的。在井冈山期间,毛主席其实就已经有了烟瘾。那个时候,毛主席经常是白天偶尔休息,晚上却要熬夜通宵处理事情,因为晚上安静,能够静下心来想事情,工作效率高。然而,晚上容易犯困,为了提神,毛主席逐渐就跟香烟打上了交道。

因为那时候人们并不是很清楚抽烟对身体的危害,只是知道香烟有提神的神奇功效,所以毛主席抽烟在当时居然没有人反对。

1927年,毛主席在长沙、湘潭等地考察时,当地的群众用土特产“旱烟叶”来招待毛主席。毛主席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边抽着烟边聊着天,这样也显得格外亲切,无论是谁送过的烟叶,毛主席都来者不拒,结果就是烟瘾越来越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烟草供应紧张,毛主席就逮到什么就抽什么,有时候彻底断货,毛主席就开始抽辣嗓子的旱烟,有时候就是干脆用纸卷成筒子,里面放上烟叶点着来抽,虽然难抽,但是毛主席依然烟不离手。

仅有的一次,毛主席控制住了烟瘾,便是毛主席1945年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时候,毛主席一根烟都没碰。就连蒋介石都说,毛泽东不可小视,他嗜烟如命,却在跟我谈话时一根烟都不抽,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能小视。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烟瘾依然很大,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都要抽支烟。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伏罗希洛夫元帅访问中国时,曾劝告毛主席,说斯大林如果听戒烟的劝告的话,不至于去世那么早,然而这仅仅让毛主席戒了10个月的烟,之后再也戒不掉了。

1972年,毛主席的饿身体开始变得不好,抽烟对他的健康越来越不利。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始将毛主席要抽的香烟进行特别和专门的改造。往里掺加些中草药,可止咳、化痰,减少烟里的有害成分,可毛泽东仍然不停地咳嗽。1974年,毛泽东开始彻底戒烟了。有好几次,他看着烟和烟具,然后摇摇头走开了。

一次,周恩来目睹了毛泽东戒烟时的痛苦,就劝他少抽点,可毛泽东还是坚持了下去。最后,毛泽东命令把他所有的烟和烟具都收走,从此告别“烟民世界”,在人生的最后两年再也没有和烟打过交道。

#头条话题发明家###毛选一起读#第二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毛主席到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工作,写了这篇报告。答复了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毛主席提出:“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

报告通过农民运动的发生、发展及运动分析,用事实来逐一分析驳斥党内错误观点的认识。

报告中间有:1.组织起来;2.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3.“糟得很”和“好得很”;4.所谓“过分的问题”;5.“所谓痞子运动”;6.革命先锋这六部分,主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明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特点及作用,说明农民是无产阶级必须团结的力量。

报告最后列举了农民运动所做的十四件大事,驳斥了农会做了许多坏事的错误说法。

具体十四件大事:第一件 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第二件 政治上打击地主;第三件 经济上打击地主;第四件 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打倒都团;第五件 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第六件 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第七件 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第八件 普及政治宣传;第九件 农民诸禁;第十件 清匪;第十一件 废苛捐;第十二件 文化运动;第十三件 合作社运动;第十四件 修道路,修塘坝。

赏硬笔书法,悟主席思想

存念(229)

1927年2月16日,毛主席在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住所,就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情况写信给中共中央。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时年34岁的毛主席,历时32天,行程1400里,实地考察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五县农民运动;2月16日,在湖北武昌都府堤41号住所,给中共中央写信《毛润之同志视察湖南农运给中央报告(二月十六日)》,称从17日起“三四日内写出一个报告送兄处(中共中央)察核,并登导报(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同年3月12日,《向导》周刊《中央副刊》刊登毛主席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部分内容,同年5月27日和6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杂志,用俄文版和英文版,翻译转载了《向导》刊登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毛主席第一篇被翻译出版到国外的光辉著作。

2022年2月16日

毛主席烟瘾很大,是个大烟筒,他抽的烟有什么特别之处?

毛主席在战争年代里,殚精竭虑,思索中国革命的问题,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提神,常常是烟不离手,久而久之,毛主席的烟瘾变得大的惊人。

在和平年代里,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健康,他抽的烟都是经过特别改造的。在井冈山期间,毛主席其实就已经有了烟瘾。那个时候,毛主席经常是白天偶尔休息,晚上却要熬夜通宵处理事情,因为晚上安静,能够静下心来想事情,工作效率高。然而,晚上容易犯困,为了提神,毛主席逐渐就跟香烟打上了交道。

因为那时候人们并不是很清楚抽烟对身体的危害,只是知道香烟有提神的神奇功效,所以毛主席抽烟在当时居然没有人反对。

1927年,毛主席在长沙、湘潭等地考察时,当地的群众用土特产“旱烟叶”来招待毛主席。毛主席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边抽着烟边聊着天,这样也显得格外亲切,无论是谁送过的烟叶,毛主席都来者不拒,结果就是烟瘾越来越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烟草供应紧张,毛主席就逮到什么就抽什么,有时候彻底断货,毛主席就开始抽辣嗓子的旱烟,有时候就是干脆用纸卷成筒子,里面放上烟叶点着来抽,虽然难抽,但是毛主席依然烟不离手。

仅有的一次,毛主席控制住了烟瘾,便是毛主席1945年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时候,毛主席一根烟都没碰。就连蒋介石都说,毛泽东不可小视,他嗜烟如命,却在跟我谈话时一根烟都不抽,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能小视。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烟瘾依然很大,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都要抽支烟。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的伏罗希洛夫元帅访问中国时,曾劝告毛主席,说斯大林如果听戒烟的劝告的话,不至于去世那么早,然而这仅仅让毛主席戒了10个月的烟,之后再也戒不掉了。

1972年,毛主席的饿身体开始变得不好,抽烟对他的健康越来越不利。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始将毛主席要抽的香烟进行特别和专门的改造。往里掺加些中草药,可止咳、化痰,减少烟里的有害成分,可毛泽东仍然不停地咳嗽。1974年,毛泽东开始彻底戒烟了。有好几次,他看着烟和烟具,然后摇摇头走开了。

一次,周恩来目睹了毛泽东戒烟时的痛苦,就劝他少抽点,可毛泽东还是坚持了下去。最后,毛泽东命令把他所有的烟和烟具都收走,从此告别“烟民世界”,在人生的最后两年再也没有和烟打过交道。#历史##人物#

毛泽东刚一跨出院门槛,就被两个穿着便衣的人堵住,其中一个掏出手枪对着毛泽东,恶声恶气地问:“毛润之在里面吗?”

毛泽东镇静地说:“他们正在玩牌,正好三缺一,你们何不进去试试运气?”

这是发生在1927年1月底,毛泽东在岳父杨昌济老宅长沙县清泰乡板仓的一幕。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在省农协负责人戴述人等的陪同下,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地的农民运动。

1月底,毛泽东来到了长沙县清泰乡板仓,这里是妻子杨开慧的老家。由于此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蒋介石正在准备叛变革命,所以,毛泽东的考察活动受到了限制。

在板仓,他只好白天躲在杨家的阁楼上分析、研究调查材料或者看书,晚上出去进行访问、调查或搜集材料。

杨家的房舍分为上、中、下三幢,平行排列,前高后低,全是坐西朝东,由泥土砖砌成,盖小青瓦,前筑有防护矮墙,形成一个较大的院落。

一天晚饭后,毛泽东在杨家堂屋左边的一间屋子里,以玩麻将为掩护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陈伏泉、缪配秋、黄则民、朱友富、郭屏藩等人。他们一边座谈,一边把麻将弄得哗哗响。

毛泽东问得很详细,每个人的姓名、家庭状况、收入多少、收入的途径、庄稼的收成、租税以及当地的农民运动情况等等。

座谈会结束后,其他人一个一个离去,待大家都走了,毛泽东披上一件外衣,推开房门走出去,想再到几个农民家里去访问。结果一出院门,注意,是院子的门,被两个人堵住了,就是我们开头的一幕。

两个家伙还真是实心眼,跟着就往屋子里去了。毛泽东从容地挑起放在门边的水桶,走出了院门。

出了院门,毛泽东把水桶放下,闪进了一个农民的院里。

很快,两个特务发现上当了,待他们出来时,只看到了两只水桶稳稳地“站”在院门口的平地上,人已经没有了踪迹。给他俩气得把两只水桶踢得叮当乱响。

后来得知,这两个人正是长沙劣绅叶德辉的手下,此时的叶德辉已经与长沙军阀许克祥等人暗中勾结,准备背叛革命。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离开板仓,回到了长沙城。

后来,在妻子杨开慧的帮助下,毛泽东把这些调查来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写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瞿秋白同志为之作序并给于高度评价。

#历史上的趣事##我要上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54762/
1
上一篇娟姐看法:被酒店保安深夜刷开房门女孩发声
下一篇 天津公务员招考2018(天津公务员招考岗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