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耿彦波调到山西灵石县当县长,刚上任他就决定斥资5000万修缮当地一处破院子,人们纷纷拒绝,举报信都送到了国务院。
耿彦波这个名字因为一段市长怒吼开发商的视频而传遍了大江南北,耿彦波也成为了网红市长。
他坚持文化立市强市的方针政策,经常大搞拆迁,因此被人称为“耿拆拆”,但他的拆迁政策却始终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拆迁后的安置工作,还是后续的经济发展,群众永远都是受益者,因此又被人称为“耿菩萨”。
耿彦波到任灵石县县长的那年,全县的财政收入不足一亿元,但按照他的计划修整这个院子就需要花费5000万人民币,这在当时是难以理解的。
但耿彦波有着说一不二的倔强性格,顶着各方的压力,硬生生地完成了这个项目。
这处古院落的名字叫做王家大院,后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旅游业每年为灵石县带来的收入不计其数。
王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传统的中式建筑,有着别样的美感,用耿彦波的话说这个院子是一个聚宝盆,只不过之前没人发现它的价值。
等到王家大院开始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的时候,广大群众才感谢到耿彦波的英明和决心。
耿彦波的风格是每到一地,必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在城市建设方面,几乎都进行了颠覆性改变。
凌云大厦是榆次市的地标性建筑,2000年耿彦波就任榆次市市委书记,刚一上任就要拆除凌云大厦,这一举动又引起了一片反对的浪潮。
但耿彦波坚持认为虽然凌云大厦修的气派,现代化,但没有体现出榆次市的城市特色,只有外表没有灵魂。
在“耿拆拆”力排众议之下,凌云大厦在爆炸声中化为一片尘埃,后又斥资8000万修缮城区,铺设道路。
现代化的凌云大厦倒下了,一个古朴典雅而又充满活力的榆次市焕然一新,城市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一下群众口中的“耿拆拆”变成了耿菩萨。
山西大同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但随着近现代以来煤矿的大量开采,让大同变成了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另外在战争时期,大同的城墙被炮火摧毁殆尽,整个城市没有了灵魂。
2008年耿彦波调任大同市长,但是这次耿彦波不但进行了拆迁,与之一起进行的还有老城墙的重建以及修复工作。
在古城墙被摧毁之前,我国古建筑研究大家梁思成先生来过大同,留下了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记录,就是靠着这些记录,耿彦波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完成了古城墙的修复。
后来耿彦波又调到了太原工作,在太原耿彦波同样延续了之前的行事风格,大搞拆迁、老城重建工作,让太原这个千年古城换了新颜。
网络上传播的耿市长怒吼开发商:这小子看起来挺老实,一肚子坏水,能干就干,不能干就别干。
这段视频就是出自耿彦波在太原担任市长期间。
耿彦波的“狠”大多数是对自己的同志,同事以及开发商,而对于老百姓他又是慈祥的一面,老城拆迁,他十分重视群众的安置工作,保证每个拆迁户都能住上新房的同时还要保证房屋以及小区的质量。
这种风格与其说是“狠”倒不如说是“严”,虽然他经常红着脸训开发商,但是对于市政府给这些商人许下的承诺,耿彦波从来都是言出必行。
这也就使得出现了开发商一边被耿市长骂得狗血淋头,另一边又追着他承包项目的戏剧性一幕。
耿彦波工作不喜欢坐办公室,而是经常到下面走动,经常能够看见他穿着雨靴打着雨伞走在下着雨的大街上,这也就使得他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与群众打成一片。
耿彦波从大同调任太原之后,大同的老百姓对其十分不舍,以至于自觉聚集在和阳门之下,举着条幅,喊着口号让耿市长回来,而这个和阳门就是耿彦波在任期间修复的一个重要古城门。
最后,耿彦波因为政绩突出,从太原市调到省里工作,走的时候太原的老百姓又是夹道欢送,高喊耿市长不要走,而此时的耿彦波坐在车里一言不发,平时一直阴沉着的脸也留下了眼泪。
大同的老百姓们常说:翻身不忘共产党,巨变离不开耿市长。
耿彦波真抓实干,做工作不怕得罪人,不怕遭人误解,着眼长远,建设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耿市长”。
参考文献:
《耿彦波的城建政治》
《耿彦波造城的争议与荣光》
作者:蒲月望
编辑:小甲
#社会#
郑强教授又有大动作,35名清北博士加盟太原理工,最小的出生于1996年,仅25岁!这所西部高校注定腾飞!
2020年,网红教授郑强从浙江大学副书记的岗位上调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之后便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人才新政。据太原理工人才引进网显示,2021年,学校共招聘5批各大高校博士毕业生,并且开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博士生专项招聘工作。
其中,本轮获聘的35人全部来自清华北大,有25人为清华博士,8人为北大博士,2人为清华博士后。35人的拟聘任岗位均为教学科研岗,名单详见附图,快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教育我来说# #2021加油带头人#
#太原头条#
太原疫情防控传来最新消息,太原七日清零行动开始了,于25日24点前社会面全部清零。
成立了追阳小分队,对当日新增阳性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实行清零行动。
1混管1支追阳小分队
1名区级领导,6名采样员
1名公安,1名公卫流调动人员
2名消防人员,1-2辆大巴转运车
1辆救护车等力量
出现混管阳性,追阳小分队立即启动追阳机制。
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政府,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守护家园平安,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非常时期,请敬畏生命,珍视平安!收起侥幸,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按时做核酸。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群防群控,从我做起
【#山西一教师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被调离岗位#】记者日前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根据群众举报,经核查,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教师肖某于2020年暑假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课。经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责令肖某将违规收入退返培训学校,给予肖某记过处分,并对其作出调离教师工作岗位、扣发2021年下半年考核奖的处理。(新华社)⑥
【#山西一教师因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被调离岗位#】记者日前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根据群众举报,经核查,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教师肖某于2020年暑假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课。经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责令肖某将违规收入退返培训学校,给予肖某记过处分,并对其作出调离教师工作岗位、扣发2021年下半年考核奖的处理。(新华社)
#太原头条# #太原身边事# 疫情防控工作不力,山西这一地书记被免职
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
有过失,就惩罚。
忻州市忻府区果断动刀了!
11月16日,该区拿下了新建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卫民,理由是疫情防控工作不力。被免职的决定是忻府区常委会议上公布的。
解读:免职在处分中或许算比较轻的,因为它是一个中性词,意味被免职人不再担任原职务,一般惩罚性还不算太高,它适用于包括因调任其他工作、轮岗交流、任职期满、退休等因素而引起的免除其所任职务的行为。
1965年,黄克诚大将调任山西省副省长,他的顶头上司是谁?
庐山会议之后,黄克诚大将被解除了职务。无官一身轻,赋闲在家的黄克诚正好有时间静静地读书。黄克诚本来就爱好读书,革命几十年,没有时间读书,建国后又是身兼要职,非常繁忙,难得有时间可以坐下来。
黄克诚读了马列主义书籍,名人回忆录,还有各种报刊资料,偶有兴致,他还写了几首古诗词。1961年,黄克诚主动给毛主席写信,从认识角度检查了自己的错误。
毛主席看了他的信,很高兴。黄克诚提出分配一些工作做。毛主席表示同意,到1965年,毛主席派黄克诚去山西省当副省长,而且要求国庆节前要报到。
黄克诚结束了6年的闲居生活,将住房和公家的东西,一律上交,将几位名人送给他的字画,还有自己平时保存的一些文物,统统送给了博物馆保存。黄克诚一生简朴,他把节余下来的1000多斤粮票也交了公。
轻装上阵,赶到太原。黄克诚还写了一句诗,叫“衔命西去无别念,愿尽余生效薄绵”。他要把自己的余生都奉献给国家,此去,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工作,努力为人民而工作。
省政府让黄克诚分管农业工作,黄克诚安顿下来之后,顾不上休息,即到曲沃、临汾、洪洞等11个县调查农业生产情况,然后又到运城地区的县进行调研,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前后跑了3个月,每到一处,黄克诚就地解决问题,不通汽车的地方,他就拄着拐杖步行,和农民兄弟们谈心。黄克诚是排名第三的大将,他当副省长,他的顶头上司、当时的山西省长是谁呢?
1965年12月之前,山西的省长叫卫恒,山西陵川人,原本在家乡当小学教师,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光荣入党。解放战争时期,在太岳军区任职。
卫恒不是军事干部,没有军衔。建国后,他长期在山西任职,当过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和省长等职,于1967年逝世。
1965年12月,由王谦接任山西省省长。王谦是山西平定人,19岁光荣入党,当过太行区军分区政委、地委书记等职,他也没有军衔,建国后担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
王谦在晋东南等县试验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全国首创,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从而掀开了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序幕。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在西沟村搞试点?
王谦回答说,因为是试验,会有风险,所以没有选择在西沟这个老先进典型。大跃进运动期间,山西有位干部介绍亩产100多万斤红薯的种植经验。王谦问他,你去实地看了没有?
那位干部回答说,看过了,王谦没有再吭声,会后,他把那位干部单独留下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个头大,把你埋在地里,要埋多少个才够100万斤?这不是一句笑话,这说明王谦并不相信那种浮夸神话。那位干部脸红得回答不上来。
王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干部。后来,还担任过山西省委书记、四川省委副书记等职,2007年,以91岁高龄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