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年,杜甫离家十年了。终于在长安得到了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负责管理兵器库钥匙)。安定下来后,杜甫决定陕西蒲城老家看看妻子儿女,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哭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读史#
杜甫出生于712年。
这一年,唐玄宗登基,即将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开元盛世。杜甫的祖父叫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父亲杜闲,时任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母亲出身清河崔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所以杜甫的家境是比较好的。加上他爱读书,天资聪慧,7岁就能赋诗,才名远扬。所以少年时代的杜甫是幸福的,他四处游历,写出了不少动人的诗篇。他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听过李龟年的歌声,欣赏过吴道子的画,更与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成为至交好友,把酒赋诗,好不恣意。#历史回眸#
747年,唐玄宗选拔人才考试。
35岁的杜甫满怀希望来到长安参加考试。可当时宰相李林甫特别妒忌有文采的人,竟然跟玄宗说,参加考试的人都是庸才,有才能的人都已经被玄宗物尽其用,再也没有遗落的了。真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样低级的手段竟然得到了唐玄宗的默许,可见这时候玄宗好大喜功,自满意得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但是杜甫不甘心离开长安,拿着自己写的诗赋四处奔走,希望能得到伯乐。但是始终不得志,父亲在他来长安前就已经死去,他的生活也趋于贫困。
四年后(751),他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唐玄宗要举行祭祀大典。杜甫献上了他所撰写的《大礼赋》,文采昭彰,得到玄宗的赏识。让他在集贤院待制,也就是候补。但又一次被李林甫阻碍,没能得到任何官职。直到755年,才得到了一个官兵器库钥匙的小官。虽然一身才华无处用,但总算解决了生计。这年冬天,离家十年的杜甫回家看妻子儿女,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哭声,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安史之乱爆发了。
从国家到杜甫的小家,从此更加水深火热。唐玄宗退位,长安是不能回去了。为了报效国家,也为了生计,杜甫继续辗转奔波。他找到唐肃宗(玄宗儿子),表示自己报效朝廷的意愿,先后做过左拾遗、京兆府功曹、成都工部员外郎。但都因为战乱或者人事变动频繁而未能长久。待到时任成都尹的昔日好友严武死去,杜甫又是不能趋炎附势之人,最终彻底失去依靠。
770年,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带着一家老小从四川逃亡荆楚一带。走到耒阳,被洪水围困。县令听说了,亲自驾船来接。并给杜甫准备了上好的牛肉和酒。杜甫饿了很多天,一通狼吞虎咽,却不想身体承受不了,于当晚病死。一代诗圣,死于穷困,享年59岁。#历史天窗#
国家动乱,个人哪里有前途可言。
就算才如李杜,又能如何?一代诗圣杜甫,在颠沛流离中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普通百姓的日子就更别提了。正是这样的生活遭遇,杜甫写了大量反应民生艰难和战乱的诗。《三吏》,《三别》,《兵车行》至今读来让人潸然泪下。“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好在这个黑暗的年代已经远去。回顾历史,忆苦思甜,更加感恩今天。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远离战乱。愿天下有才之人,都能在盛世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