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赛道 做出新优势——从地方#两会#看教育新作为】增加学位、产教融合、人才引进……近日,各地陆续召开两会,引发广泛关注。翻开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聚焦2023年教育工作,各地有哪些新举措?
关注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累计增加18万个中小学学位……北京去年交出一份亮丽的教育答卷。
2023年,北京还将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同时扩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提出教育发展新举措。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建议,优化教育供给,比如供给的内容、供给的方式、供给的策略等。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学校要扩大自己的资源观和环境观,要有新的视野、新的担当和定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地在制定2023年工作目标时共同的愿景。
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肥沃的黑土地上,是教育与乡村振兴协作深耕的身影。2023年,黑龙江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补充农村“特岗教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李福生表示,应整合各地县、市义务教育资源,加大对乡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河北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河北省政协委员、保定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国英建议,不断完善特殊儿童教育体系,持续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
2023年,四川将支持市县建设200所公办幼儿园。作为一名4岁孩子的母亲,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地铁4号线电客车组长肖芳格外关注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她建议,推动居住区建设都要按照标准配套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园办分园。
着眼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教育重任在肩。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推动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1500家研发中心。河南省政协委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建议,高校要紧扣特色产业需要,打通“政产学研用”融合通道,深挖河南现有资源,全力寻求科研突破。
2023年,山东计划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建议,让学校的学科专业与山东省主导产业、现代制造业产业紧密衔接,为先进制造业强省提供科技成果支撑。
一端瞄准产业,一端瞄准学生,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贡献最直接的一类教育。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2023年将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建议,政府应在政策机制制定、产教融合企业培育遴选、院校专业设置等方面给予宏观统筹引导。
“天津有着独具优势的‘职业教育基因’。”今年,天津提出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教师宋裕庆建议,组织中小学职业教育课堂,为我国构建高技能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提供重要基础。
今年辽宁两会上,“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聚焦点。“辽宁省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宏建议,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以应用研究为导向,构建“互联网+”在线教育生态。
网页链接(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文轶)
2023山东青岛市李沧区面向国内部分高校定向选调事业编制优秀青年人才90人公告
1 招考人数 90人
2 报名时间 2023年01月16日 09:00 - 2023年02月16日 16:00
3 报名确认 2023年01月16日 09:00 - 2023年02月17日 12:00
4 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关注刘甦,看最新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