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技公需课,8月3日已经学习开始了,今年公需课不收费,又给老师省45“米”,这次学习不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够30学时即可,这两天学习的人比较多,有点拥堵。在这给各位普及一下,对年轻人有所帮助。各地教育局人事股安排的河南专技在线公需课学习和晋升职称直接挂钩,师训股安排的继续教育学习和教师资格证认定有关系,5年要学习360学时,二者缺一不可,各位老师都要按时学习,以免影响自己的晋级和教师资格证每五年认证,尤其是今年将要晋级中高级老师们需要学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作揖][作揖][祈祷][祈祷][来看我][来看我][碰拳][碰拳]

这些天一直在关注某些深耕于历史领域的优秀作者的作品,让我涨了不少见识。比如,对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我也只是在念初中上历史课时比较抽象地了解了这个概念,但对其中几个关键人物的事迹知之甚少,再比如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几十年来,对于古代历史也未深入学习,我那点历史知识早已还给历史老师了。现在重温这些历史知识,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读史以明智,知古可鉴今”,朝代更迭,盛衰此消彼长,多少忠良命运多舛,皆因心地光明正大,不屑于钻营取巧,多少奸佞也曾风光,只是念头诡谲难测,沉迷于机心权谋。自古以来,多少人口里谈的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而实际信奉的是商鞅的那一套……
知道了这一点,让我不再轻易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所谓的美好,也不再对某些颠覆人的三观的人事而大惊小怪,同时也更明白了自己的卑微渺小。

老师同样是事业编,为什么待遇总要和公务员比?网上关于老师的牢骚最多!
其实,很多事业编比老师苦逼多了,待遇和地位比公务员低多了,更没休息。
老师有寒暑假,有课时费,是事业编里最好的了,为什么不满足?
教师的工资都高于公务员的,有教龄工资,有课时费,有山区补助,有班主任补助,上课越多补贴越多。教师所领到手的工资高于同地方的公务员的工资不算低了。
大家发现了吗?疫情三年了,到现在放开,哪个职业最稳定呢?
我发现了四个职业最稳定,工资不但不受影响,还年年涨工资。并且正在工作还是以后退休工资都超高。
第一个:教师,无论疫情多么严重,老师依旧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是一样的。工资也是年年涨。好多监考费,课时延时费都不少。

第二个:医生,这几年医院的大楼越盖越高,人们住院费用越来越多,病人越来越多。医生收入很高的。
第三个:公务员,这不用说,疫情三年,几年和他们没有关系,工资依旧。
第四个:事业编:也很好,宇宙的尽头就是有编制,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一辈子不用愁了!
你们觉得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2生机大会# #我要上 头条# #巴音郭楞头条#
这个不叫代课老师,叫聘用制老师,也叫人事代理。代课老师是指只上课不管其他,签劳务合同,上完走人,没有工资、绩效和五险一金,只拿课时费,一节课50元左右。
#我的生活也是头条#听我一句劝,但凡还有选择,千万别去!
我是县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简单讲一讲为什么不让你去。
首先,一但借调到教育局,原单位评职称肯定就跟你没关系了,就算你到教育局认识局长了也没用,你没在学校上课,根本不符合评职称的条件。

其次,你的工资会锐减,高中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地方在于,除了基本工资和职称工资等还有课时费、晚自习费等。我在一个县城,新入职2年的高中教师工资就可以达到七千元左右。而我,作为教育局下属事业编,入职两年了,每个月到手3800元,对了,我们单位入职4年的公务员到手4100元。
第三,教育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清闲,我们单位共12个股室,目前只有我不了解的档案室看上去比较清闲,其他股室都很忙。现在不像过去了,通讯太发达了,上级通知一天能接到好几个。接到了就得落实,落实完再汇总。总之,加班可能不太严重,但绝对不清闲。
最后,别考虑接触人脉会多,运气好分到实权股室(比如管理学籍的普教股)还可能接触一些外单位来办事的人。如果擅长搞关系的话,算是能积累一点点人脉。运气不好的话,那就最多只能接触到各学校的老师,连见到各学校校长的次数都少的可怜,还谈什么人脉呢?更何况,真分到了实权股室也没实权,充其量是个高级打工人,所有的事儿还得领导说了算。

所以,如果不是非去不可的情况下,非常不建议借调教育局!慎重!慎重!再慎重啊!
“我只愿意支付陈老师八天的基本工资及课时费950元,赔偿金我一分钱都不愿意支付。”启航培训学校向校长很气愤的对我们回答道。
原来陈老师于今年3月5日入职启航培训学校,担任初中英语老师,当时他与学校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并且没有约定试用期,约定基本工资为3000元,加上每节课的课时费。
陈老师上五天课之后,向校长针对他上课暴露出的问题,给予了批评与指正。三天后,陈老师上课依然没有改正错误,向校长经过深思熟虑,给陈老师下达了口头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并要求陈老师马上搬离职工宿舍。
陈老师也非常委屈:入职前我经过了试讲,通过了学校几位老师的评比,我是合格的老师,现在仅仅因为我没有按照学校规定要求授课,又不给我培训的机会,就单方面解除我的劳动合同,这不是严重违反了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吗?

通过咨询律师,陈老师向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劳动仲裁,仲裁事项包括应得的工资和课时费950元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3000元。
由于目前该案处于调解阶段,今天上午九点多钟,陈老师及向校长都应约到了我的办公室,通过双方出示的有关证据及谈话内容,基本确定启航学校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向校长也非常憋屈,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老师解除劳动合同是学校的自主权,难道学校就没有这个权利吗?坚决不愿意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对于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如何解除劳动合同呢?我国劳动合同法第40条有明确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本案中,如果向校长认为陈老师不能胜任工作可以对他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如果考核他还不能胜任工作,那么额外支付陈老师一个月的工资或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陈老师,这样解除劳动合同就是合法的,就不需要支付赔偿金。
现在向校长违反上述规定,很显然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虽然今天调解没有取得成功,向校长还是学习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知识。
三个工作日之后,如果双方依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那只好按照流程安排开庭处理了!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教师勇敢直言,拒绝学校安排的早自习等额外课时,要按照八小时制,不早到不加班,维护自身权益。我不禁哑然,心想这位老师真是单纯的可爱。在学校里,除非是一些很变态的领导或者管理,作为普通教师,是没有权利拒绝学校正常工作安排的。什么是正常工作?节假日值班,带学生外出活动,早读晚自习,无时无刻的网上打卡等,都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如果你拒绝了,未来的结果只有两个,交流走人或打入冷宫。许多人当教师不为挣钱,只是图个稳定,本来想考公务员,可惜竞争更激烈。但稳定不是意味着不干活,拒绝学校的教学任务,不要扯什么朝九晚五,八小时工作时间了,看看外面早已经是996,007了。读书多也不是很好,容易书生意气,得幼稚病。

【深化评价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东南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顶层设计,以人事制度改革和立德树人机制改革为抓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大学内部评价机制的内涵要求,明确科学的评价导向,破除功利化、短视化倾向,着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1.大力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全面破除“四唯”倾向,形成多元化学术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教师评价改革贯穿教师的引进与培育、考评与激励、聘用与薪酬等各环节,引导教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一是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突出贡献导向和服务国家导向,更加注重评价代表性成果的质量和原创价值。全面准确地评价人才成果的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对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科技创新问题等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教师给予系列政策倾斜。

二是强化同行评议。在职称评聘、人才选拔等各类评审中,不断强化同行评议的权重,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基础作用。建立专家信用体系,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共同体评价文化。
三是回归育人根本。在人才评聘中,强化授课课时和开设学术讲座等教学要求,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长期深耕于教学一线、育人成效突出的教师,予以专项奖励、认可和政策倾斜。在绩效综合考评中,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相关指标的权重。
四是分类评价。避免评价标准“一刀切”,根据不同学科特色与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教师特点,采用业绩水平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分类分层评价,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五是科学评价。要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目标,根据立德树人成效、学术成果多样性及其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多元化特征,制定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多维立体、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2.大力深化立德树人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五育并举”的评价导向,强化立德树人成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系列制度办法,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审美素养、劳动意识和技能。
以德育为先,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实施“十大育人”体系计划;深入实施思政课质量创优工程行动计划,深化思政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全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价值引领,重塑就业导向;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明确弘扬主旋律,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氛围,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以体育强体魄,一方面,实施“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体育竞赛体系,强化群众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完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推进在各类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

以美育塑心灵,构建高质量美育课程教育、高峰艺术审美体验和高品位艺术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美育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需必修的美育类通选课模块,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蕴含的美育元素,使其“基因式”融入课程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终身艺术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
以劳育合知行,将劳动教育作为专设模块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相关必修课,以专业实践为依托,开展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实践课程与活动,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特色项目为载体,打造师生喜爱、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平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强化公益劳动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评价。以“重德育、重实践”为核心理念,整合优化培养方案中现有的“课外研学”“社会实践”等环节,将美育、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充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思行合一”的过程性考核与多元化评价方式。加大开放性测试力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的评价,形成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将“德智体美劳”综合表现纳入学生评奖评优等环节;完善学生行为规范综合考评体系,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估。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化平台,规范、科学、实时记录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经历,重点突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志愿服务时长、创新创业教育、党团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的规范记录和科学评价。同时,加强教师“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综合评价,将院(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纳入院(系)年终绩效考核,将美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计算。#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 #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