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来人间的,都背负着祖先的诅咒或者恩典
一张白纸好作画,这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期待。
但每个人与生俱来不是一张白纸,都有祖先给就的底色、纹路和“基础电路”的。
看过一个孤独症的专题报道,一个3岁的小屁孩,从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跪地磕头,一直磕到晚上睡着,这让家长如何作画?
当年我上的初中,是市里教学质量比较差的。同学家长多是市井阶层,贩夫走卒。目前同学的第二代,有80%考不上高中(江苏的高中录取只有50%左右,其余向职业学校分流),考上二本的都极少。
我女儿,上的是我们这个接近千万人口的城市最好的初中,同学集中了这个城市的精华。同学家长多出身公务员、文教卫。同学目前遍布清华、北大、北卡来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我的感觉,这个层次的家长们对教育的认知和投入是差不多的,从胎教、到统感、艺术、体育、出生前6年的亲情陪伴……都是家长认知的及格线。
我没有职业歧视的意思,从价值观上,当然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但从孩子的发展,还是可以看出“代际传承”。这种“代际传承”,既包括遗传的代际传承、也包括行为习惯的代际传承,以及两者的叠加。
关于遗传的代际传承,我认识一个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小药师,家里背了好多债,从小对儿子的培养,只能最简化。什么兴趣特长班都没上,就是正常上学,顶多补个奥数、英语。结果他儿子上学一路的成绩强悍,后来考上了北大。我因为心有悬念,特别问了她父母的情况,她说我父亲是60年代的工科大学生。
关于遗传加习惯的代际传承。我女儿初中最优秀几个同学中,有个清华的男孩,父母都是大学老师,父亲还是数学教授。
有个北卡来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数学专业)的女孩。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设计师(设计了我们本地的方仓医院)。15岁爬过5000米的雪山,18岁的成人礼是征服了7000米的雪山(这玩意我是想都不敢想)。女孩获得过全国丘成桐数学竞赛前10名,IB全球统考满分……
女孩家长自己,以及提供给孩子的,始终是一种高密度、高质量的,浓缩的人生。一辈子当别人几辈子过。
固然因遗传的均值回归有龙生跳蚤,也有寒门出贵子的现象。但从概率和总体上来说,父母是孩子人生起跳的高度,无论遗传还是养育条件、环境及习惯。
我不相信,几辈子知书达礼、诗书传家、情操高尚家庭生出的孩子,与生俱来的“白纸”上没有预设一些规则、合理的思维和情绪通路。
我也不相信几辈子坑蒙拐骗、思维狭隘、情绪焦虑紧张家庭生出的孩子,与生俱来的“白纸”上,没有预设一些思维和情绪的障碍和泥泞。
我不相信这两种孩子奋斗的“成本”和“路径”是一样的。事实上也不一样。
我们每个人,来到人间,都背负着祖先的诅咒或者祝福。并非同一起跑线。
每走一步,都受着无形的羁绊或加持。
受了祖先的加持,我们当然要感谢这种恩典。
受了祖先的诅咒(智力不高、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也无从抱怨。你的人生,每走一步必须花大力气克服这些沉没成本后,才能前进一小步。
从根本上说,人之间不好比,无法比,只能自己跟自己比才有意义。
人的出生是带着不同的本钱闯人间的,有带着很多盈余,也有带着很多负债来的。不管你意识没意识到。
此生,你比原生家庭,比出生的原始设置,前进了一小步,你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子孙。
我曾经和教育系统的老师交流过,遗传因素到底在智商及发展方面起多大作用。老师说,影响很大,但因为这属于老天给的,无法改变的东西,所以就不太提。老师只能专注可以改变的那一部分,譬如认知、品德等。所谓的尽人事,顺天命,走到哪里算哪里吧。
(注:图片是我女儿的初中同学“袁勾如月”同学。现在北卡来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数学专业就读。)
@禾麦文化 #头号周刊#
放暑假了,隔壁邻居家里天天鸡飞狗跳,尤其是下午3点左右那个时间段,家里更是时常传出女人的嘶吼声和孩子的哭喊声。
邻居夫妻俩,丈夫是公务员,妻子是初中老师,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都称得上是知识分子了,但是他俩生的儿子,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下学期升四年级了,听说这次期末考试,只有数学勉强及格了,语文和英语都在及格线以下。
邻居经常被儿子气得半死,在家里辅导孩子写作业,非打即骂,有时候气急了,还会砸东西。
孩子妈妈偶尔和我聊天,都是表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无奈,她说我自己就是老师,儿子总是考成这样,感觉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脸上都无光。
我劝慰她说,这是她自己想多了,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有可能是还没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他真的不适合读书,他身上肯定还有其他的闪光点,妈妈也没必要因为成绩不好感到如此焦虑。
孩子妈妈说:道理我都懂, 但有时候我就是想不通,我和他爸小时候学习成绩也都还行,怎么到他这就这么费劲了呢?再说我确实压力也挺大的,亲戚朋友都觉得我自己是老师,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教好,自己家的孩子肯定也能教好啊。
我确实能理解邻居的心情,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觉得父母自身成就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必然好。
事实就是,父母的成就和孩子的成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当然,基因是会遗传的,有的孩子就是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然后干啥啥都行,但是也有很大的概率,孩子遗传不到父母的优良基因,最后只能做一个普通人。
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我儿子当年高考,我满心地希望他考取复旦,因为当时复旦还有一个优惠政策,如果我们复旦的教职工子弟,分数考到了一本以上多少分就可以被复旦录取,不过这个政策现在没有了。所以我满心希望他至少达到一本的标准,一本线以上就能进复旦了。
教授还说,他当父亲的那天,特别开心,觉得那天的天空都比平时晴朗,他想着儿子将来应该能做出比他更大的成就来。
在儿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教授都小心翼翼地安排着儿子的成长计划,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都是读的上海比较好的学校,结果高考成绩出来,儿子却差点连大学都考不上了。
有人说: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承认自己孩子的平凡。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带着父母对他最高的期待,但是很可能结果不会如父母所愿。
接受孩子就是一个普通人吧,从行为习惯和言语,以及其他方面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的人,这些远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学生思维的典型就是——只看专业排名,但是不看专业本身是什么专业。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大学生,在报志愿的时候,特别看重专业排名——什么我学的历史学,这个学校的历史专业全国排名前10。什么我学的新闻学,这个学校的新闻学全国排名前10。什么我学的画画,这个学校的专业排名全国前10。一看就是大学生。穷人。没赚过钱。脑子有问题。学生思维。以为在这个社会上,人赚钱是看专业排名的。
第1——你学的是什么专业,比你的专业排名重要的多。因为真正赚钱的行业就那么几个。一个普通二本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常来说只要水平够,只要毕业来一线城市,工作5年年薪30万打底,好一点的公司都是工作5年50万年薪起步。但是即使是你其他排名第一的专业毕业的,那个行业压根不赚钱,有什么用?别说第10了,学校的专业排名第一都没用。
第2——你学的专业,甚至比学校还要重要。降一个档次去差一点的学校学一个热门专业,远远比在一个更好的学校学一个差专业要好得多。
如果在北大只能学历史哲学文学,不如去复旦学金融经济,如果在清华学机械物理汽车,不如去浙大学计算机,如果在浙大学化学,不如去川大华西医学院学医学。
永远记住——专业比学校重要,专业本身是否足够热门,比你的专业全国排名第几重要的多。人是要在行业里就业的,任何行业都只有核心岗位能赚到更多钱,非核心岗位,哪怕你是哈佛毕业的,也赚不到钱。
第3——大学如果不学硬技术,就去学容易毕业的专业,这样可以把时间预留出来去实习、去创业或者干脆去谈恋爱。硬技术靠专业能力混,非硬技术靠热情和个人性格混。
医学、计算机、电子,这些都属于硬技术。历史政治新闻经济市场营销这些专业都属于可学可不学的东西,基本学的水平怎么样,完全看个人兴趣,和学校关系不大,都是意识形态性的东西。
非硬技术的人,混得怎么样,基本看性格, 看创业不创业,看会不会混,和你的学校和专业基本没啥关系。说白了这种专业,就是去拿毕业证学位证的,如果你不走学术路线,其实读研留学也没啥用处,出来就算当大学老师也赚不了几个钱。
所以我当初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文科生,我就知道我学不了硬技术,就哪个专业好毕业,好混,我就学哪个。因为我知道我以后肯定是要创业的,而且肯定是要靠自己的性格在社会上混的。
所以我大学玩的非常的没有心理负担。61分浪费,60分万岁,59分浪费。也没考虑过读研和留学的事情。因为我知道就算读研了出来也没钱,留学我家也没钱,这种专业也拿不到奖学金。
所以我大学一边玩一边谈恋爱,一边做自媒体,过得非常的充实快乐——只不过考试分数都是贴着及格线过的。幸好最后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但是这就是我的目的——我要的就是毕业而已。
第4——计算机是最好的专业,没有之一。10年前就是,10年后也是。
理工科,计算机专业最好,然后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电子、机械、通信等,但是要想赚钱,就得做计算机。数学专业也很好——但是对人的智商要求比较高,如果学校比较差,或者智商不够,就不用学了。
计算机是普通人可以学的。
不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就去学医学。医学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非常好的工作,国外的工资甚至比中国的还要高很多。尤其是需要动手术的那种,什么外科、整形科、骨科这种。内科一般,不需要的动手术的大部分都一般。
第5——文科基本就靠混,学历基本没有太大的用处。
文科有学历只能打工,想赚大钱,要么当明星,要么当网红,要么创业做生意,和专业基本没关系,因为文科专业基本都是忽悠人的。
文科专业——区别就是,你学习好,你可以考上部委公务员,你学习比较好,可以考上省公务员,你学习不好,就只能去自己找工作混去。但是没关系,考上了也升不上去。就算当大学老师,文科基本拿不到项目,即使拿到了,项目经费很低,文科老师除非开培训学校,否则基本没钱。
文科赚钱,要么靠出名,要么靠创业。易中天于丹,一年版税1000万。但是大学文科教授,一年工资就20多万。现在新老师教授也很难评。
第6——文科留学基本拿不到奖学金。
没有任何国家需要文科生,除了极个别极其特殊的情况,基本上是拿不到奖学金的,在国外也不好找工作。但是如果肯吃苦,在欧美发达国家是可以过中产生活的。
文科生如果家里穷,在国内不创业不出名,连中产生活都很难达到。如果是家里穷、学习好的女生,又没有创业能力的,可以考虑花点钱出国留学,然后找个外国人嫁了,或者和当地华人结婚。基本上欧美国家,只要你吃点苦,哪怕你开卡车,都可以有车有房一天工作8小时下班,过上中产的生活。
国内除非在小地方,否则如果你家没钱,即使在一线城市进入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但是你还是买不起房,而且婚恋的时候,基本上也会被人嫌弃。
差不多就这样。
男人?男人没办法了。文科男人只要家里没钱,除非愿意吃软饭当狗。否则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很艰难,除非能创业成功晋升为有钱人。
年赚30W大哥相亲44岁未结婚大姐,一见钟情后大姐却说你可能养不起我
郝大姐对着沈大哥说:“你负担那么重,收入那么少,可能养不起我。”年收入30W都养不起?这是怎样回事。
今天来跟我们郝大姐相亲的沈大哥今年45岁,正是男人壮年之际,风华正茂的时候,沈大哥拥有一家自己的酒行,是酒行的老板,离异并且育有三个孩子,年收入不低于30W,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旅行,赚钱养家。就这条件好像听着也不差,可沈大哥说当年前妻就是嫌弃他没有钱,最后丢下了三个孩子头也不回地跟别人走了。
离婚后的沈大哥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独自打拼,发誓一定要干出点名堂让前妻刮目相看。后面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在当地开了一家酒行,是酒行的老板,平时还会跟战友在外地包点小工程,一年最低收入不会低于30W,有了钱之后的沈大哥腰板终于直起来了,就有了成个家的想法,这次沈大哥的要求是女方善良,有孝心,不会嫌贫爱富的,因为我自己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亲,下面还有三个小孩,所以没有孝心,不善良的一定不合适。
今天跟我们沈大哥相亲的郝大姐今年44岁,一直未婚。是一家养生美容院的老板,年收入十万元左右,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她要求对方的年收入必须30万以上,这点我们的沈大哥倒是符合。两人约定在当地一家大型酒店见面,两人刚见面后郝大姐也是直接献上了一曲,这一曲可是直接打开了沈大哥多年的心扉,对大姐那是相当的满意。觉得郝大姐样貌气质都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可郝大姐单身这么多年不是没理由,她没有看上沈大哥。
首先她觉得沈大哥个头太矮,她喜欢至少178以上的大高个,然后觉得沈大哥有点黑了,虽然外貌没达到,但是郝大姐表示为了尊重对方,也可以了解下两个人其他方面合不合适,郝大姐也是个直性子,一上来就问沈大哥现在生意怎么样?沈大哥表示现在酒行由我家大姑娘在打理,我平时也跟战友到处包点小工程,年收入30万以上还是没问题。
这年收入虽然达到了郝大姐心里的及格线,但一听郝大哥家里上有80岁老母亲,下还有三个小孩要养,郝大姐表示:你负担那么重,收入那么少,你觉得你能养的起我嘛?幸好我们沈大哥也是多年历经商场,直接说道:我觉得一个人敢于拼搏很重要,别管他负担多大,只要他有那个上进的心,有这个责任心,随着积累沉淀,一切都会过去的,该有的都会有。假如他啥负担没有,是个吊儿郎当的人,那你反而不要嫁给他。这沈大哥这一波心灵鸡汤给灌的,郝大姐顿时又开了笑脸。
这时沈大哥反客为主,询问到郝大姐,假如我们走到一起了,你会用什么心态去对待我那80岁的老母亲和这三个孩子,郝大姐说:“供养母亲那是天经地义的,至于那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他们也不可能天天需要接送,平时都在学校,等孩子们放假回来了,我也会当自己孩子一样,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好吃的,我们也可以带孩子们一起去外面度个假什么的。”果然都是社会人,这回答也是一点没毛病。
沈大哥说:“那你之前一直未结婚主要是因为?”郝大姐表示之前也有过一些公务员上班的人追过自己,但自己接受不了拿固定工资的,自己一年能挣十多万块钱,但我自己一年也要花十多万块钱。所以可能还是因为眼光高,没遇到合适的,所以才耽搁了下来。
此时坠入爱河的沈大哥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上有老下有小,也说道:女人花点钱那都是小事,不够花我可以再挣,花多少都无所谓,男人能给女人挣钱花,那叫有本事。
可郝大姐都是清醒的,她表示:你确定你能养得起我,我这衣服可都是上千一件的,我平时比较喜欢买衣服,我的衣服一般都是1-3千左右。沈大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个我能承受,没问题,你看我平时穿的也不会差。”这郝大姐看沈大哥这么迁就自己,也笑开了花,终于松口了,答应互留联系方式继续了解下去。但我在此也奉劝沈大哥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两个人以后要结婚的话一直画大饼可不长久。
#心动的瞬间#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