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医保改革,大的动作有三个,1.门诊共剂,2.个人帐户资金拨入有变,3.个人帐户使用范围扩大。头条上有很多解读,我读了一些,都不是很全面,我谈下我的理解。
第一条“门诊共剂”,改革前,除“特殊病”和“慢病”这两种病门诊可以定额报销一些,普通门诊是不能报的。改革后,所有门诊(包括医保认可药店购药)全年超过一定金额(我们这儿是200元)就报销超出部份的百分之50不等(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人员报销比例不同),最高报销1000元,这个政策还是很好,体现了“共剂”。对确有门诊看病需求的人来说是很好的。
第二条是个人帐户资金拨入有变动,在职人员划入标准为个人参保基数的百分之2,基本就是自己每月缴纳的金额,退休人员为当地养老金的百分之2.8。原单位缴纳部份(公务员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为财政缴纳)以前划入个帐户,现在全部放入医疗保险共济保障基金“大池子”,由全体参保职工共同使用。这样的话个人帐户入帐资金将减少百分之60,和之前区别是普通门诊可报销1000元,据我了解我们这儿大部份参保人员个人帐户将每年减少的资金(以前可自由支配)在1000元到3500元不等,这种变动对这部份人肯定作了贡献。做大资金池,提高了资金效率(有部份人个帐户资金长期不用,累积几万)
3.扩大个人帐户的使用范围,配偶,子女,父母也可使用,也可继承。印象中很多年前个人帐户资金早已是家庭共用,医院药店从未过问,这一条改革也算是顺应实际情况,比较人性化。
#小义带你看大学生就业# 上海的网友说公务员的收入绝对不能看每月的打卡工资。因为公务员的年收入组合,年度考核奖,一次性绩效奖,各种补贴,公积金,社保等才是大头。
想问问大家上海公务员的公积金,以及社保怎么缴纳,大概在什么范围呢?据说江浙不少公务员一年公积金在十几二十万之间。
非常赞同
陈词加滥调关于农民社保,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很多人应该知道一个词叫“视同缴费”,就是指在实行社保之前,工人和公务员的工龄被视为缴费年限。而影响社保收入最大因素就是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