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农民工,3亿市民,其实只要1.5亿的基层管理。基层管理大专足以胜任。国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已有1.5亿了。我认为大专及以上层次已经饱和。中国硕士有1000万,如果设定为中层管理,尚有空间。如果设定为高层管理,已然超标了。现实是如果是纯看说明书的操作能力竞争,硕士未必能竞争过普本。
博士有70万人,如学校体制不变,派去大学教书是不足的。如学校体制改变,已经严重超标。
过年了,某机构说企业平均年终奖2.19万元!其中研发人员平均奖金3.6万元,一线/蓝领平均1.5万元,中层管理销售4.8万元,中层管理非销售4万元。
我只能说,2022年的形势发个锤子的,发个毛线的,发个茄子的比比皆是,发年终奖的确实不多。
拜托这些机构下次再出报告的时候用脑子考虑考虑,实在不行重新学习一下统计学,选准样本,别再找骂了!
陈年旧事之十一
建国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消灭了私营企业,所有的企业,大到几万几千人的工厂,小到几个人的商店、饭店、理发店、洗澡堂等,都是公有制。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待遇上相差较大,农村人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城里人(农转非),吃上商品粮(换粮夲),去工厂上班。路遥icon的小说《人生icon》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icon就是其中的典型。那时候,农业户口要想转为城镇户口,在政策途径上主要有考大学、参军提干、招工等,其中招工包括子弟接班。所谓子弟接班是指家里的父或母是城镇户口,在企业上班,到该退休时按政策允许一个符合条件的子或女接替,接班的子女是农村户口的可转为城镇户口。允许子弟接班的政策,有世袭的味道,也让一部分农村孩子鲤鱼跳龙门,人生命运由此改写。
我小时候在老家村里上学时,有一姓高的男同学。1978年我们一块初中毕业后他考到乡里读高中,大学没考上又回到村里务农,之后经人介绍与我们邻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姑娘的父亲他的岳父在省会某企业当工人,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上世纪80年代初他岳父退休,当时企业规定只许儿子接班女儿不行,他岳父就让我这姓高的同学以他儿子的名义接了班。姓高的同学接班后,把老婆孩子从老家带来在省会安了家,参加成人考试取得了本科文凭,加之工作上努力能力也较强,后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去年,我这姓高的同学退休了,其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也都成了家。
拿工资只是一面,太多小中层因为主管业务获得的黑色收入极其丰富。别问,问就是经历过。
和你一样,退休的前一天退出中层群退出管理群退出班主任群退出年级群退出……喜欢独处,打拼三十多年,回归家庭,学厨艺做手工,为家人服务乐此不彼,快乐的“高级保姆”生活开始[笑][笑][笑]
和你一样,退休的前一天退出中层群退出管理辞退出班主任群退出年级群退出……喜欢独处,打拼三十多年,回归家庭,学厨艺做手工,为家人服务乐此不彼,快乐的“高级保姆”生活开始[笑][笑][笑]
至少有几点,司马南说对了:1,企业股东拿的是天价年薪。2,中层管理大部份都是外籍人员。3,滴滴悄悄赴美上市!
一品天下一个小故事,说清楚司马南炮轰联想的本质!(一)
先派去了解一下,老板的家底有多厚,熟悉一下企业经营的流程,建立起与中层管理干部的关系,为下一步全面接收做准备,未雨绸缪啊!
人没有三六九等,但是认知确实有高下之分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企业人员构成可以分成4类,
底层员工研究基本工具,关注生产
中层经理研究生产方法,考虑做大做强
高层管理研究市场,把握的是方向和战略
老板们探讨的是超出企业自身的行业发展的规律
概括来讲4个层次道法术器
工作也好,生活也罢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是我们的思维固化在了某一纬度,无法纵深链接。
打通了道法术器这种纵深的思维模式,就是打通了一套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做人做事的方法论。
只要方向和方法都没有问题,成功必将如约而至。
也许是个好办法[呲牙]//@用户4483387690247:都是看船主是中国人故意这样捞好处的,你找个欧美人换上主管衣服下去骂他们,语气要凶气势要足。在让几个中层管理配合一下,对老外一副言听侍从的态度,那帮子劳工就会好好干活了
Fly的航海时光2天的活,硬是拖了4天,慢工也没出细活,说多了都是"累"
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