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0岁才考上公务员悲哀(28岁才考上公务员悲哀 晋升难吗)

竖起你的大拇指为这位老师点赞吧,他是看透本质的人,现在还在宣传什么985,211。实际上考上这些学校毕业生很多也只能去干普通的县乡公务员,干好这些角色根本不需要多少高深的知识,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足够,至于

竖起你的大拇指为这位老师点赞吧,他是看透本质的人,现在还在宣传什么985,211。实际上考上这些学校毕业生很多也只能去干普通的县乡公务员,干好这些角色根本不需要多少高深的知识,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足够,至于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的至今还在当骑手。上学上到接近三十岁还游荡街头岂不令人悲哀啊?哪怕从十八岁打工,也应该挣出房子首付来了。所以老师可别再给学生灌输考上名牌大学就可以一步登天一劳永逸的鸡汤。

#现在快30多岁了还在找工作打工,是不是可悲,很没面子,很无能,会不会遭到耻笑# 这社会,谁不是打工的?公务员还不是给国家,给人民打工?所以别总看不起打工的!

图一:如果文章中的X考上公务员该是多么的悲哀?这种人配做公务员吗?

图二: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特别会做人的?养成一定的好习惯是真的有用!!

山东十八线小县城,男,30岁已婚,有一个男孩快4岁了,媳妇县城在编老师,父母都是正式编制快退休了,有车有三套房,没车贷没房贷,生活压力不大,这是基本情况。

朋友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本地的一个私立中学教书,工作了七年多,带着初三班主任,每月到手大概不到7000,一年算上奖金到手大概九万,在他们这算比较高的工资了,他们这房价才5000--7000左右,有养老保险没有公积金。

今年山东开始取缔私立学校,他们学校现在还没动静,但是县城里有些规模比较小的私立学校已经自己关闭了,而且隔壁县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私立学校转公办了,这个学校的老师好像都给转成劳务派遣了,就是跟第三方签劳务合同,继续在学校当老师。

总之,对他们学校来说,很多人认为前景并不乐观,今年已经不让招生了,学校少了一个年级的学生,而且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最近考了他们这的社区工作者,要84人,朋友笔试考了18名,表达能力也挺好的,以前进过好几次事业编的面试,所以有点经验,感觉最终考上的可能性挺大。

待遇上,本科3200左右,根据三岗十八级涨工资,也找人问了问,工资基本是同级事业编的80%,有五险一金。

现在纠结去不去这个社区工作者,朋友感觉最大的缺点就是工资太低了,而且没什么前途,况且朋友已经30岁了,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远不如刚毕业的时候了,他估计他去了也是躺平了,再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当然本职工作肯定会做好,之前在私立学校工作压力也是挺大的,所以肯定不会整天摸鱼。

纠结的原因除了社区工作者工资低以外,主要还是怕过两年学校如果转公的话,他会错过一些好机会,他心里还是比较愿意当老师的,毕竟假期多。

其实现在影响他做选择的最大原因就是学校的前景不明朗,政策上,取缔私立学校,山东是试点,估计力度会很大,规模小的直接就关门了,规模大的要么转公,要么关门。

不过朋友估计他们学校转公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夏天,老板就一直在和县里谈转公收购的事,不过县里应该是不着急,最终没谈拢,转公失败。

而且我们学校一共200个左右老师,其中有50个左右是公办老师,今年夏天他们肯定是回公办学校了。

所以虽然少了一个年级,但是走了这50多个人以后还是缺老师,所以这几天学校又招聘了一批新老师。

我去当了考官评委,发现来面试说课的有很多是在其他私立学校工作了好多年的老师,就感觉挺悲哀的,说不定以后哪天我也会跟他们一样,而且这一天估计不会太久。

麻烦大家给点意见,他该如何选择,是继续在私立学校当老师,还是去社区工作?

#夏日生活打卡季#

你说的奖金,其他福利比工资高N倍,我不知道你是听谁说的还是自己算出来的啊,亦或是某个地方有,我是中国北部一个三线城市的体制内,我没遇到过你说的情况。//@清新奶茶fw:奖金,其他福利是工资N倍怎么不说?再者2万月薪有几个人?//@幸福松鼠o:1.企业员工:每月工资20000+,一年工资:20000*12=240000,工作30年,工资240000*30=7200000。2.公务员:每月工资5000+,一年工资:5000*12=60000,工作30年,工资60000*30=1800000。数字很简单,结果很悲哀!

石水微澜闲话金庸

养老金不是数学题:涉及社会公平大问题;更是解决地方财政钥匙

“56岁的副处级,买不起3万耳钉才是悲哀!”因为一场新闻发布会,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李少莉被卷入舆论漩涡。她戴的耳钉疑为价值3万的奢侈品,被质疑与收入不符。据悉,目前纪委已经介入。

但我觉得,如果一个56岁“高龄”,已经工作了几十年的副处级干部,收入连三万元的耳钉都买不起,那才是真正的悲哀。事实上,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正常收入水平来看,购买一副价值3万元的耳钉,用不着大惊小怪。

如今我们已经从解决温饱到了解决更深层次需求的阶段,说起来,耳钉也不过是在解决“穿”的较低层次水平。在“吃”已经花不了多少钱的时候,爱美的女性官员多花点钱在穿戴上无可厚非。

现在已经不是工资数百却花十几万的“表哥”时代了,只要是她自己的钱,用不着动辄上岗上线。当然,并不是说3万价值不高,她就一定没有问题,但不能因为有一点“可疑”就无限猜疑。

如果单纯从此事来看,她的问题是在这个场合上的穿戴有不妥之处,但将她“妆容精致”“三万耳钉”“4千纱巾”“手指讲稿”来无限攻击,实在是过了。如果仅仅因为这一点就进行调查,纪委忙得过来吗?#媒体人周刊#

10年后,我发现,在体制内,特别是在基层的乡镇、街道,仍然存在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总有一群已经考上编制的人还在年年报名考试,占用公考资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从实行逢进必考后,在基层乡镇和街道,年轻人逐步增多,一方面缓解了基层单位的用人压力,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烦恼。

究其原因,许多人选择基层乡镇和街道,有着他们的无奈,而入编之后,选择帶编再考,又有着他们很现实的考量,总结下来主要原因有五个,个个都透着辛酸与无奈:

1、刚刚毕业,就业压力特别大,因此碰到考试机会就报名去试一把,结果好不容易考上编制,等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个岗位一点也不适合自己,因此还需要再考试来作出选择。

2、学了一个烂专业,哪个岗位都不招,很无奈,只能报考“三不限”的乡镇、街道,结果好不容易考上编制,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发现有新的更好的考试机会,还有对口的专业和岗位,因此需要再报名考试来实现目标。

3、经过初考,好不容易考上事业编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公务员行政编更有优势和吸引力,因此带着编制以在职人员的身份报考公务员,这个是个人发展需求,花点精力的确应该。

4、有一部分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工作之后,发现基层乡镇、街道工作繁杂,不符合自己的追求,因此想逃离基层,通过带编再考谋求一个工作单一的单位。我的很多同事属于这类,基层工作确实累,有逃离的想法实属正常。

5、有一小部分外地人,在考上编制后,经过几年的工作,发现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和朋友,内心难安,因此想再报名考试追寻回家之路。这个是外地人的悲哀,自己的选择只有靠自己去承受了。

@基层小调 我即是属于那一小部分外地人,经过多年的报考和工作经历,我认为有两点值得认真思考:

1、作为基层单位,每年都有这么一群人边工作边备考,无疑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因此建议单位的管理者给与职工更多的关注,做好思想引导,支持真正需要离开的人,留下能留之人,以保持单位人员的稳定和凝聚力。

2、作为个人,边工作边报考无疑会增加个人的精神压力,分散学习的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逐渐降低思维能力,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因此建议个人在初次报考前充分考虑到自己的需求,从专业、岗位、编制、距离等方面综合考虑自己的现实需要,谨慎选择报考岗位和职位,避免事后面临的二次选择和发展瓶颈。

考进体制难,作出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报考选择更难,大家怎么看?你们单位有考上了编制还年年报考的人吗?#职场# #职场微头条# #职场达人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53995/
1
上一篇江西公务员分数线(江西公务员笔试分数线)
下一篇 公务员学英语吗(学英语考什么公务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