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还有几个政法系名额、直接省政法委书记亲自面试、就这就这逻辑面试通过是什么级别哦
蓝胖子爱解说吴老师出口就是金句,她才是心机最深的人#人民的名义 #深度解析
01:35录取名额原定入围前十名,因有戴露,于是扩招两名共录并十二名,于是她笔试顺利过关,于是乎,她通过面试并最终被录取!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剧情。
#上海中考名额分配# 上海中考的名额分配2021年占比15% 。2022年开始占比就放大很多,达到35%~45%。能够参与名额分配这个批次录取的学生增加很多首先是1比2入围,然后是50分的综评面试。很多家长问第一届关于面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个人感觉大家完全可以参考以前自主招生时候学校的面试套路。先放几个题目,可以问问自己初二的孩子,看看他们的时候能回答哦。

例如,当你面对路灯匀速靠近时,分析一下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能否利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而让自己的跳远跳得更远呢?
发散性问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临场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灵光一闪]
有明一代,太监人数之多,创了历史记录。一次宫中大规模招收太监,初定名额是1500人,结果有两万多人蜂拥来报名,不少人面试前就做了净身手术。面对如此汹涌的求职潮,政府只好一再扩大名额,从1500人扩大到3000人,再从3000人扩大到4500人,可是到最后,还是不免有一万多人落选。
魏忠贤就生活在这样的明代,而且还出生在一个专门出太监的地方——河北肃宁。
“一个地方出太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比较穷苦,另外一个,需要某种示范效应。某家出了一个太监,从茅屋败堵转而高堂大院了,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效仿。效仿者既多,门路越来越通畅,自然就形成了规模,犹如现在的养牛专业村、养兔专业村一样,成为一方脱贫致富的成功模式。”

人生残酷,灾荒岁月最难的就是底层百姓。魏忠贤家里还算过得去,并没有在幼年就让家人做主净身,而且十几岁还娶上了媳妇。但还是穷,他进宫之前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姓氏和排行——魏四。
他一天学也没上过,前途暗淡,不甘心一辈子这样种地苦熬,明朝严格的户籍制度让他也不能外出闯荡。赌徒心理作祟的他,想用胯下肉去换一家人的衣食不愁,换来县太爷接见的荣耀。22岁的魏忠贤,在全家人的资助下,倾家荡产进了宫。
一个原本注定要贫困一生的人,进宫当了太监,不仅自己一年四季吃饱穿暖,家人也能解决温饱,这个买卖很划算。没进宫的,只不过是世上又一个饥饿贫苦,生死无人问津的人罢了。
张宏杰分析:“在宫中飞黄腾达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识文断字,二是富于心机,三是有强烈的野心。”恰巧这三点魏忠贤都不具备。

故事从他进了宫开始,一连十几年都没什么变化。每天早起倒马桶,其余的时间无所事事,满足了他的游手好闲,赌博喝酒混日子。能力平庸,不思进取,在宫里混了十几年终于摆脱了底层,当上了东宫一个才人的伙食管理员。
这份工作和洗马桶比,除了地位不一样,收入也多了很多。一年能有个百十两银子的“外落”。
大约22岁入宫,一直到53岁,进宫整整30年,头发开始花白了,可他还是停留在这个伙食管理员的岗位上。有野心的人到了这把年纪也早就放弃了,何况还是个没有野心或者野心不大的太监。
张宏杰形容魏忠贤:因为一年那点“外落”而过得有滋有味,心满意足,如果能以此终老一生,他不会有任何意见。
到了头发花白的年纪,不用受饿受冻,一年到头除了宫里的工资还有外快,谁也会过得快意。只可惜,命运偏爱他,让他捡了一块宝,皇位冷门候选人不仅登基而且还很快驾崩,一直侍奉的冷门孙子竟突然成了天子。

魏忠贤恶贯满盈,但他不是王莽也不是曹操,帝国权利是自己落到他手里的。更讽刺的他既不用抢、也不用夺,就实现了一个文盲治国,一个太监干政。
一听到“魏忠贤”这个名字,就想到“奸臣”,是谁造就了他,让他这样一个人登场留名?他或许也是个披着面具的受害者。张宏杰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说魏忠贤是“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
他从魏忠贤的出身,太监专业县的背景讲起,把一个倾家荡产在娶妻生子之后还要进宫当太监的人,如何从倒马桶走上拥有生杀大权,仅次于皇帝之路一一再现。可恨之人也有其可怜之处,魏忠贤可能至死都认为自己是“忠”“贤”之人。
想要改变苦难的命运没有错,但是余味无知、荒唐处事、无视人命大错特错。魏氏家族被打回原形,甚至比原来的生活更难,魏忠贤是不是会后悔当初的“豪赌”?

对明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张宏杰选取了明朝7个有代表的人物,把人物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中讲述他们的命运经历。
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购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头条故事挑战赛##头条品书团#
今年,同事的女儿报考了某女子戒毒所管理执法岗位。报考比例为1000:2,1000个人争夺两个名额,只有6人参加面试。
这两年,就业压力大,考公上岸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求的理想,考公的道路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些职位的竞争相当激烈。为了生活,女孩们也要勇敢地去战斗。巾帼不让须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虽千万人,吾往矣。有多少人折戟沉沙,又有多少人可以杀出重围成功上岸呢。
希望同事女儿可以梦想成真,也祝愿在考公上岸道路上跋涉的人们最终都可以实现梦想。#考公# #职场# #女人#

因为小组缺人,昨天我参加了面试选拔。这些孩子都是双985,在校期间至少有过一次的国奖或两次项目奖,在校成绩为前百分之三十,个别学校(清北交复)可以放宽到前百分之五十,都是相当厉害的孩子。
部领导让我挑几个,我说我们小组只有一个名额啊,部领导悄悄的告诉我,这些孩子也不是只挑我们一家单位的,我们录取比例为1/1.5,你看中的也许别人也看中,选择权在他们手中,你可要客气点哦……
我翻了一下简历,着重看了一下他们的导师和实习期干了哪些项目。第一个进来的是一个有点偏胖的矮个子男生,小肚子圆通通的,有点紧张,看起来呆乎乎的。我让他放松,问了一下专业问题,对答如流,自信干脆,往深了谈,也不紧张了,小眼睛闪闪发光,从点到线到面,侃侃而谈,显然做足了准备,呵呵,是个内秀的孩子。我看了一下简历,父母务农,好,我喜欢,能吃苦。

第二个进来的是一个瘦瘦的男生,穿着简单,面试期间居然穿了一双拖鞋,还没有穿袜子,不礼貌吧?人才,客气点,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回答问题时,一开始很慢,然后语速平和,从头到尾都很平稳,几个重点问题,回答的相当好。父母都是县中老师,这个也好,我喜欢
第三个男生性格活泼,有点像我儿子,一讲话就笑,回答问题时也是自信满满,善于表达,一个问题延伸出去很多,准备工作很充分,看了不少专业上的书,也有可能对自己的专业很热爱。父母一栏上也是务农,我给他打了满分,这个我也喜欢
一直面试到5点多,三个都很优秀,难以取舍,领导问我要哪个?我想了一下,随便哪个都行,实在要选就三二一吧,都不错啊
领导告诉我,那当然,今年我们部门一共要六人,层层选拔后留下了十人,在十人里再选六人,都是万一挑的孩子啊,能不好吗[捂脸]

真的慌了,面试了25个人,全是211/985。
最近帮朋友面试,他是一个中型公司,持续了一个月,我滴乖乖,前前后后,我看到的简历全是985。以前我还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以前面试双非学校也会有。但是据hr说,简历太多了。211、985的人都很多。只能说今年的应届生真的很难。
有很多小小伙伴投出去100多份简历,就收到了一两个通知的。
那么双非的应届生怎么办??
内推!
如果你这种正常的投,学校又普普通通,再加上简历普普通通,真的没啥机会。所以投很多,也只能石沉大海。不信你试试!
如果内推的话,至少有面试的机会。
对了,我再说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应届生面试的侧重点问题。
有非常非常多的应届生刷项目、刷技术难度高的项目,但是基础差得不行。
项目比基础重要,这是很多学生的想法,我带的很多vip的小伙伴也是这个想法。项目难道不重要吗,没项目经验怎么可能通过面试???

我亲自面试的一个小伙子,是个985的学生,他的简历真的很棒,做过很多的项目。面试的时候,他对项目描述得很清楚,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但是当我面试他基础的时候,他对java的集合、反射、并发、多线程、数据库索引、存储过程等回答得一塌糊涂,计算机的专业课,例如tcp/ip,寄存器之类的,回答的一塌糊涂。
最后把他刷了!
还有另外一个应届生,项目经验不足,但是计算机基础非常扎实,数据机构中的常用算法、b树,网络中的各种协议,java的基础、mysql的基础回答的非常好。
最后给了offer。
为啥,给没有经验的offer???
因为大部分的应届生是没有项目经验,这一点公司非常清楚,但也不是必须的要求,只能说锦上添花,因为基础更重要。应届生就是一张白纸,公司完全可以培养的。但是如果你基础不行的话,这个是没办法培训的。

因此,专业基础绝对比项目经验重要得多。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再就是,你拿到offer也不一定转正。原来公司转正的名额很多,基本就一两个很差的没办法转正。
今年只有85%的可以转正。
所以还要提高计算机的技术,我现在带的很多的vip的小伙伴,刚开始搞基础,后面就开始进行项目的实战。
那么普通学校的学生如何进大厂?
目前很多小伙伴考研,提高学历进大厂,但是也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个是一条路;
还可以参加软件大赛;
然后就是内推,导师内推最好了,其他内推,自己的面试水平也要够硬。
最后大厂也没有那么好,进去也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如果进不去,也不用灰头丧气的,面试中占运气的成分真的很大。
我原来内推的一个小伙伴到天猫国际,正好那时候他们缺人,面试的不难,就给offer了。
在哪都是混口饭吃,天高任鸟飞,努力就完事了,幸运的事早晚让你碰上。
我是程序员小孟,欢迎关注我@程序员springmeng[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