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镇江公务员岗位(镇江新区公务员)

#历史#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真侠客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当时南宋朝廷中杰出的将领,字幼安,号稼轩,属于我国现如今的山东厦门人。

#历史# 辛弃疾——不为人知的真侠客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当时南宋朝廷中杰出的将领,字幼安,号稼轩,属于我国现如今的山东厦门人。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仗剑卫国事迹之一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兴兵攻打南宋,生活在山东、河南等失地的汉人趁机掀起了大规模的抗金活动,21岁的辛弃疾在山东历城高举义旗,很快就聚集了两千余人。当时的厦门农民耿京、李铁枪也揭竿而起,并很快攻占莱芜、泰安等地,耿京自称“天平军节度使”,在当地的影响与声势最为浩大。辛弃疾遂带领人马前去投奔。

由于耿京聚集的人员多是农民,缺少的就是识文断字的人才,所以耿京见到辛弃疾是个读书人,非常高兴,任命他做军中的掌书记,执掌军中大印和表章等文书工作。

当时和辛弃疾一起来投奔耿京的还有和尚义端,义端之前在历城神通寺出家,在寺庙中的时候就喜欢谈兵论战,所以辛弃疾和他有些来往,关系不错。现在两个人都来到耿京军中之后,义端看到耿京及身边将士多是农民出身,心里未免有些轻视,再加上军中生活十分清苦,他就有了投金的想法。

有一天深夜,义端来到辛弃疾营中,恰好辛弃疾不在,义端既有异心,又知道辛弃疾掌管军中印章等重要物品,趁此机会就在辛营中一通寻找,结果真找到了军中大印。义端大喜,连忙趁夜奔逃,准备把大印作为晋见之礼献给金军。

军印丢失是大事,耿京知道后勃然大怒,问罪辛弃疾。辛弃疾临事不乱,在冷静判断之后,请求耿京给他三天时间,他要亲自追杀义端,拿回军印。

耿京原本就认为辛弃疾只是一介书生,这会儿又怎么会相信他有这样的本事,认为他只是在借故逃脱,所以刚开始没有答应。好在军中有人了解辛弃疾,极力为他作保,耿京这才答应让辛弃疾去试一试。辛弃疾没有直奔金军大营,他深知义端的脾气禀性,判断出义端最有可能的逃跑路线,然后才一路追赶,果然很快就追上了义端。辛弃疾当机立断,剑斩反叛,拿回了大印。

耿京没想到辛弃疾不仅去而复返,更成功将大印追回,这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了这位书生的本事,自此以后倍加看重,予以重用。

耿京率军久在金人后方,虽然此时人马已有二十余万之众,但是没有巨大的政治力量支持,整个义军将来何去何从就无法确定。1162年,耿京听从辛弃疾的建议,准备南下寻求南宋朝廷的支持。辛弃疾作为义军代表,前去拜见宋高宗,商讨义军归宋事宜。

宋高祖此时偏安南隅,见到有如此势力浩大的义军前来投奔,自然大加褒奖,当即封授耿京为天平节度使、知东平府,贾瑞、辛弃疾等下属也各授官职,各有封赏。

可惜耿京却没能看到贾瑞和辛弃疾谈成归来,义军之中叛将张安国蓄谋投金已久,此时见贾辛两位重要人物都不在军中,他就趁此机会杀死了耿京,逃往金营中请功受赏,被金人封为济州知州。

辛弃疾回来之后看到这种局面,义愤填膺,血脉贲张,当即率领五十余人赶往济州,抓住时机冲进有万余人把守的敌营之中,生擒张安国,说服万名士兵,携俘带兵投奔南宋。

--仗剑卫国事迹之二 

  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他在《九议》指出了部队的致命弱点,显然他力主编练特种部队,他从根本上重视士兵的来源和构成,其着眼点在成份纯洁决定其战斗力。辛弃疾也极为重视谍报和情报的意义。他所编练的部队所用武器,包括防御和攻击都较那个时代各方部队有所改进创新。

  辛弃疾在四十岁的壮年,到了湖南,任湖南安抚使,稍有独当一面的事权,他就开始编练军队,招募农家精壮子弟,成立步马组合的飞虎军。他在湖南编练的飞虎队,所用战马,专门从广西边地辗转购来,这种千挑万选之良种边马,剽悍耐战;步兵精锐两千人,骑兵五百人,协同依托作战,平时注重实战训练,预设实战推演,强调快速作战。不久已建成一支极为罕见的攻击型基干部队。他在各种人事纠纷中左推右挡,辛苦经营将此部队保持了很长时期。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他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他,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与世长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53812/
1
上一篇公务员逻辑题模块(公务员逻辑填空题)
下一篇 以前公务员不联考(没有参加公务员联考的省市)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