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七年秋(公元1075年),苏东坡从杭州被调任密州。反而这个贫瘠之地,让已有40岁的苏东坡过的无比快活,竟一夜回春,青丝变白发,还曾写下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抒发出少年意气,其中有何奥秘?
众所周知,杭州美景如画,生活富饶,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而密州属古鲁地,交通不便,流寇作乱,连年饥荒,人们常常吃不饱饭,与杭无法比拟!
这全得益于苏东坡超旷豁达的处世态度,其精髓在乎知足者常乐,随遇而安天地宽!
苏东坡说:“我很喜欢这里淳厚的民风,而这里的官员百姓也都乐于接受我的管理。于是我有闲情自己整理花园,清扫庭院,修整破漏的房屋;
在我家园子的北面,有一个旧亭台,稍加修补后,我时常登高望远,放任自己的思绪,做无穷遐想。往南面眺望,是马耳山和常山,隐隐约约,若近若远,大概是有隐君子吧!
向东看是卢山,这里是秦时的隐士卢敖得道成仙的地方;往西望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城郭一样,师尚父、齐桓公这些古人好像都还存在;向北可俯瞰潍水河,想起淮阴侯韩信过去在这里的辉煌业绩,又想到他的悲惨命运,不免慨然叹息。
这个亭台既高又安静,夏天凉爽,冬天暖和,一年四季,早早晚晚,我时常登临这个地方。自己摘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捕池塘里的鱼儿,酿高粱酒,煮糙米饭吃,真是乐在其中。”
[微风][微风]常言道:人世间的痛苦多半是由欲望太多而不知道及时地遏制引起的。
知足者笑口常开,愿你我皆具有“乐天”精神,让幸福相伴左右,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不被世间物质所奴役,可以随时随地去享受生活。
#苏轼#
#故事#
#微头条打卡#
1089年,苏轼出任杭州知州。一天,税官突然来报告苏轼,说:“有人胆大包天,竟然冒用您的名衔走私货物,被我们抓到了。”苏轼一笑,说:“这人胆子够肥的,带来我看看!”
1089年,也就是元祐四年。在这之前,苏轼因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自求外调。1809年,苏轼被调任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就是到杭州做地方官。
苏轼在当时是个大名人,而且是读书人的偶像、意见领袖,知名度和号召力很强。这一年,苏轼才刚刚到任。地方管理税收的官员就匆匆来报,说抓到一个人,竟然冒用苏轼的名衔,走私货物。
苏轼顿时一乐,暗想自己才刚到任,就碰上一个胆肥的,就想见见这是何等人物?
《智囊全集》记载:东坡元祐间出帅钱塘。视事之初,都商税务押到匿税人南剑州乡贡进士吴味道,以二巨卷,作公名衔,封至京师苏侍郎宅。
钱塘就是指杭州,这个冒用苏轼名衔的人是南剑州乡贡进士吴味道,他用苏东坡的名衔,假造了一个封条,密封了两大卷轴,说是要送到京师苏侍郎(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府邸。
苏东坡好奇,就问吴味道卷轴中是何物?吴味道脑子虽然聪明,但消息没有那么快,不知道这时苏东坡已经调任杭州,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撞到真佛了。(智囊记载:公呼讯其卷中何物。)
无味道自知瞒不过去,但他脑子一转,这样说道:“我今年秋天,很荣幸地得到乡里的推荐,成为乡贡进士,乡亲们见我家里穷困,就凑了十万钱,作为临别的礼物送给我。
我考虑到路途遥远,把钱带在身上不安全,就买了四百丈的建阳薄丝。建阳薄丝虽然好,但带着它又会被沿路各处的税务官抽税,如此一来,等我到了京城时,怕剩下还不到一半了。
我早就闻听您的名讳,十分敬仰,纵观当今天下最有名望,并且爱提携读书人的好人,只有先生您和苏侍郎(苏辙)而已。所以,我就冒用您的名衔,暗想即便此事败露,也一定能得到您的谅解。
所以,我就壮着胆子,假借先生的名衔,把丝封了起来。但我没想到,先生您早已到了杭州任职,看来我是难逃其咎,只好自认倒霉了。”
智囊记载:味道恐蹙而前曰:“味道今秋忝冒乡荐,乡人集钱为赴省之赆以百千,就置建陽纱得二百端。因计道路所经场务尽行抽税,则至都下不存其半。窃计当今负天下重名而爱奖士类,唯内翰与侍郎耳。纵有败露,必能情贷,遂假先生名衔,缄封而来。不知先生已临镇此邦,罪实难逃。”
苏轼听后,先是一阵大笑,然后笑着把掌管文书的仆人叫来,让他把假的封条除掉,然后他亲自题写上自己的名衔,还附上一份“送至东京竹竿巷”的笺条。随后,他又提笔写了一封给弟弟苏辙的亲笔书信交给吴味道。
苏轼说:“这次,你拿到天上去也无妨了!”因为这次的封条是苏轼的真封条,书信也是苏轼的亲笔书信,真真正正地“弄假成真”了。吴味道拿着苏轼的亲笔书信,自然一路畅通,再无税官拦阻。
智囊记载:公熟视,笑,呼掌笺吏去其旧封,换题新衔,附至东京竹竿巷,并手书子由书一纸,付之,曰:“先辈这回将上天去也无妨。”
第二年,吴味道一举考中进士。为了感谢苏轼,吴味道特地前往杭州,答谢苏轼。从此,吴味道和苏轼也就成了挚友。(智囊:明年味道及第,来谢。二事俱长人智量者。)
冯梦龙评价说,苏轼、吴味道都是有肚量、有智慧的人,正是因为苏轼有器量,做人厚道,这才使得吴味道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国自古以来都推崇“厚”的智慧,比如和厚有关的成语有:厚积薄发、厚德载物、宅心仁厚……
《道德经》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易经》说:“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厚,不仅是做人的高尚品格,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深藏的远见,更是做人做事的智慧。
做人做事厚道,也是为自己留有后路,为自己积福,为自己的人生路买了份保险。比如汉朝的袁盎,因放了私通自己侍妾的下属,后来下属报恩,救了他一命,唐朝的张说,也是因放了私通自己婢女的门客,关键时刻门客出手救了他一命。所以,厚道之人,必有厚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读史使人明智,所以我们无论身在官场、职场、生意场,都要多读些增长智慧,教人为人处世的书籍。 从古人做人、做事的故事中,汲取智慧,为我所用。
像这样的智慧故事,《智囊全集》书中有1200余篇,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仆奴、僧道、农夫等小人物的奇谋机智。既有教人如何做人成事的故事,又有教人如何经商、谋职、应对急难的故事,看了这些智慧故事,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受益良多。
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对我们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对生活中遇到的疑虑,人生困境,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康熙、曾国藩当作枕边书,纪晓岚爱不释手,一日三阅;杜月笙还让人读给他听,说“读懂了此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下方链接《智囊全集》足足六本,有白话文对照,词义诠释,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原价258元,现在特价58元,一本平均几块钱,很划算。想学习、提升自己的朋友请点下方链接下单↓↓
【本本社】全6册智囊全集 文白对照中国历代名人智慧谋略书籍
杭州银行的老大辞职了,会不会引起它的股价发生较大变化呢?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一结束,杭州银行就发布了一则公告,杭州银行董事长陈震山因组织调动原因辞职。辞职后,陈震山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董事会还表示,杭州银行并没有就其辞职需要知会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任何事项。
他辞职这件事儿有三点蹊跷之处:
第一、杭州银行董事长陈震山在和行长宋剑斌搭档的八年间,将杭州银行推上了A股。杭州银行的总资产达到了1.5万亿,相较2016年时,总资产翻了一倍,成绩还是不错的。目前杭州银行的股价14.51元,市盈率6.53,排到上市银行的第8名。可以说,无论从银行的业绩上,还是从股价表现上,都非常不错。
在这样的高光时刻离开,要么是陈震山有大智慧,功成身退,要么就是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因为组织调动原因离开杭州银行,那下一站是哪里呢?如果是因公正常调动,新闻里肯定会公布的,这应该也是好事儿,可是公告和新闻里都没有。如果是私人辞职,那就不是组织调动了,这里边有何隐情呢?
第三、别说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了,就是一般员工辞职也不是今天说辞职,今天就走了。公告发出来要辞职,如果是正常离职,那大概率半年前就已经和董事会或者控股股东通过气了。咱们大可以回想半年前都发生了什么事件。
杭州银行被太平洋人寿清仓式减持结束,虽然杭州银行受到的影响很小,但是险资离场这种事情对投资者信心来说还是多少有些影响。如果再将这两件事儿联系起来看,这当中会不会有因果关系呢?
如果不是正常离职,那就细思极恐了,别又出现了招商银行事件。
杭州银行的高管也好,投资者也好,千万别怪我胡思乱想,谁让杭州银行的公告发布的信息很有限呢?咱们作为投资者不就是在各种讯息中发现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嘛!
希望陈董事长下一步动向能够尽快水落石出。辞职养老是好归宿,大家都理解,换同级别或更高级别的单位也能理解。可如果被贬,或是被免,那可能就有问题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事儿不了了之了,没有新闻,没有后续,那也行,对股价大概率不会有太大影响。#杭州银行董事长辞职#
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三年后调任密州知州。第二次是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州,两年后回朝。至乐在杭州
郑州和西安一样,终于也回到了本省干部主政发展阶段了!作为从浙江调任河南和陕西的领导干部,主政郑州的徐立毅和主政西安的王永康确实曾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带到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给当地城市发展目标、理念、格局、路径带来了巨大变化。城市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和新希望!
2019年6月,时任杭州市长徐立毅调任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2016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王永康调任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回顾两位跨省交流担任省会城市一把手的主政历程,虽然他们都是任职两年多之后因为重大事件担责离任,但客观上讲他们分别为郑州和西安发展作出了贡献。
城市工作是异常复杂的世纪难题,挑战大,风险多,要求高,任务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强化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如何确保中心城市在主政者变换之后继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需要管理者和研究者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状态继续深入研究城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
苏浙皖省会大调动?是由于他们的一时粗心做出的!条友也太粗心了吧?此前已有安徽南京、江苏合肥的笑话,这次又来了浙江南京的笑话重复,估计接下来还会笑话的再继续,是河南杭州、江苏杭州、还是安徽杭州呢?
#杭州头条#西湖苏堤,没有人不知道吧?那我来点一般人不知道的苏堤。
苏堤,它是违规建筑。苏东坡在1089年3月16日,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来杭州做知州,一把手。那几年,是苏东坡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苏东坡一到杭州,刚放下行李,就去看西湖里。见到西湖,苏东坡差点哭了,老牌美人西湖早已面目全非了。湖面百分之六七十,已经被葑草覆盖,这样下去,不用几年,西湖就要与世长辞了。
1090年4月28日,苏东坡带着几万民工开干了,疏浚西湖。第二天,4月29日,苏东坡才取出笔墨,给朝廷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奏折—《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跟皇帝打报告,要经费。皇帝是苏东坡学生,当时还没收拾苏东坡。
1091年2月28日,苏东坡从杭州调任。当时苏堤还没完工,当然还没名字。接任苏东坡的知州叫林希。林知州听到杭州人民铺天盖地地称赞苏东坡的声音。那时候,杭州人民家家挂着一副苏东坡的画像,吃饭前得拜拜苏东坡,而且,杭州还建了苏东坡生祠,就是苏东坡活着就开始祭拜他了,杭州人民对苏东坡的爱真是比海深啊。林知州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思念苏东坡之情,给这座堤取了个杭州人民个个满意的名字—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堤由南而北有六座桥,看仔细了: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东浦出问题了,其他五座桥都是动词加名词,它,东字是方位名词,与其他的格格不入。所以,有人说,这座桥其实叫束浦桥,束就是动词了,大写的东跟束只差一笔。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被斩首,当时棺木被草草地丢在绍兴府山脚下。1908年1月25日,秋瑾的两个闺蜜徐自华,吴芝瑛在苏堤不远处买了一块地,然后跟秋瑾大哥与两个校工,把秋瑾棺木运到西湖边,当时走的就是苏堤。秋瑾最早的坟墓就在苏堤十来米处,后来被拆除,今天是风雨亭。
春天的苏堤,正是美得无法拒绝的时候,正儿八经的苏堤春晓,还不赶紧去看看。
近日,浙江,杭州,尹女士因为工作原因搬到了一小区租房,没想到邻居们总在她身后指指点点,就连保洁阿姨遇到她,也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关心,邻居们的这种行为让她匪夷所思,后来知道原因后,尹女士差点崩溃,后来只能搬到了宾馆里面。
尹女士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杭州,公司通过当地的中介公司帮她租了一套房子,房子租好后。尹女士便带着七岁的儿子住进某小区。
可是住进去没多久,尹女士就发现周围邻居有些不正常,每次遇到他们的时候,看她的眼神都很奇怪,而且还有几个老太太表现出特别多关心!
“你自己住啊?让老人过来帮忙带孩子吧!”刚开始住的那几天,有几个邻居接连好几天都来给她说这样的话,就连保洁阿姨都显得很神秘,每次在家门口看见她,都有一种欲言又止的神情。
刚开始尹女士觉得邻居是热心肠,为了和邻居处好关系,她也耐心的解释邻居的疑问,后来时间长了,她觉得邻居们每次看到她的眼神,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她,而是总在她走后窃窃私语,这让她特别不舒服。
尹女士现在租房子只是过渡期,因为孩子上学,她自己也打算买个房子,于是她经常找附近的中介,打听又没有合适的房源,后来一位业务员替她找到了一个房子,没想到因为这个房子,尹女士彻底崩溃了。
因为尹女士想要买套便宜点的房子,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房源,后来一位业务员联系她,说他手里现在有一套价格特别合适的房子,尹女士知道后,立马询问房子的信息。
业务员告诉尹女士的信息,让尹女士欣喜若狂,业务员联系的这套房子竟然是她现在租住的房子,她已经在这套房子里住了半年多了,一切都得心应手,省掉了搬家的麻烦,关键是价格也比别的房子便宜很多,她连忙让业务员联系房主,准备买下来。
但是接下来,业务员告诉她的一件事情,却让她差一点崩溃,她连夜带着儿子逃出房子,搬到了宾馆里。
原来业务员告诉尹女士,这套房子有人非正常死在了这里,这家的女主人在这套房子里跳楼自杀了。
尹女士觉得难以接受,联想起来邻居们的异常提醒,她越想越害怕,以至于她
进进出出的时候,觉得浑身不自在,她努力的想着自己克服害怕的心里,但是那种恐惧的心理,让她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天天噩梦。
从那以后,尹女士即使白天在家也总觉得家里有动静,天天疑神疑鬼,她怀疑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还去医院做了检查,但是检查结果自己身体没有问题。
后来,尹女士为了躲避这一切,带着孩子搬去了宾馆住,再也没有回去。
尹女士觉得这也不是好办法,房子签了一年的合同,她已经交了一年的房租,于是她联系中介要求退房、退还剩下的房租,而且让他们补偿自己的精神损失费。
但是,中介公司表示:之前他们并不知道个房子里面出过这么个事故,如果知道这个房子的情况,他们也不会做这个业务。
对于尹女士提出的要求,业务员表示他只负责租房子的业务,尹女士的要求他负责反映给公司总部,具体情况需要等待总部去核实,到底怎么去解决是总部说了算,他的权力范围,目前只能先给尹女士换一套房子居住。
那么对于尹女士遇到这件事情,中介公司到底也不应该答应?在法律上来说,尹女士的要求能不能得到支持呢?
依据我国《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 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也就是说,尹女士有权解除合同,要求退还剩余的房租。
那么对于尹女士提出的其他赔偿,法律又会不会支持呢?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规定,中介公司应该赔偿尹女士的精神损失费。
我觉得大家买房子也好,租房子也好,都是生活中一家重要的事情,大家在房子里面,不仅是为了有个住的地方,同时还是为了能精神愉悦。
如果一个人居住在房屋内,精神受到损害,成天担心害怕,就没有达到住在房子里面的目的。
对于这套房子,如果价格合理,您觉得尹女士会把它买下来吗?
感谢您的关注!
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杭州将军,降了多少级,权力小了多少?
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根本不是常设职务,没有品级,类似钦差大臣,不过这个钦差大臣权力太大,可以节制西部地区所有的文武官员。
而年羹尧这时的实际职务,也就是川陕总督,最多加兵部尚书或者右都御史,为从一品。
但是由于雍正皇帝的信任,年羹尧实际上就是西部地区的土皇帝,因为雍正要求西部的总督和巡抚都要听从年羹尧的领导,这样一来和他平行的总督或者将军,都是他的下级,甚至年羹尧给他们的命令都却擅称“令谕”。
年羹尧在西北地区,真是相当于清朝的常务副皇帝,蒙古王公见他都要行跪拜礼,还有他第二次从西北回京时,都要直隶总督和陕西巡抚跪下迎接和欢送。到了北京,王公以下官员都跪迎,王公给他问候,他只是点个头而已。你可以想象年羹尧的地位有多高?
关键年羹尧任抚远大将军时,对西部官员的巡抚和总督的官员的任命都是一句话的事,他的建议,雍正皇帝无不遵从。就是西部官员以外的人员任命,雍正皇帝也都询问他的意见。
总结一句话,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相当于西部地区的军政长官,同时还是雍正的副手。
而年羹尧的嚣张跋扈,遭到了雍正的记恨,慢慢的雍正开始处置年羹尧,把年羹尧的西部职务解除,调任了杭州将军。
其实杭州将军就是八旗驻防将军,品级为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从品级来看,年羹尧还升级了,但是从权力来看,杭州将军算是小的太多了。
杭州将军只能管杭州地区的八旗驻防兵,只有训练和管理八旗兵的权力,八旗的兵籍归八旗都统管理,调兵权在兵部,杭州将军能管一万左右的八旗兵。另外,杭州将军只管八旗,不能插手地方事务,根本没有行政大权,也就是说年羹尧到了杭州,只能相当于一个野战军长而已。
这个军长和西部的军政总负责人当然有天然之别!
所以年羹尧在西部的权力大,都是积累在雍正皇帝的信任身上,也就是他的一切都是雍正皇帝给他的,所以后来当年羹尧出事后,降为杭州将军,虽然品级是一品,但是已经没有人买他的账了,因为清算马上开始了,最后年羹尧还是被雍正处死。
总结一句话,职务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信任不信任,就像军机大臣,虽然没有品级,可是权力大过六部尚书还有内阁大学士,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