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628年,这一年有个叫毛羽健的人考中了进士,如果崇祯当时知道有一种现象叫做蝴蝶效应的话,那毛羽健就会被崇祯像拍死一只扑棱蛾子一样,丢在大明帝国版图的任何一个角落。
可惜,崇祯不知道什么事蝴蝶效应,而毛羽健开始轻轻地扇动着他的翅膀。
毛羽健高中进士,被调入京城,官至御史,那可是监察部的高级官员,薪资待遇可是相当不错的,生活水平也就大步迈进了小康水平。吃得饱,穿得暖,也就需要有一些娱乐活动在茶余饭后打发空虚寂寞的官场生活,于是,他就犯了一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讨了一个小老婆,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其实这在当时也不是什么错误,因为在古代,三妻四妾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可事情往往就有例外,而毛羽健的老家原配偏偏就是这么个例外,一天,毛羽健正和小老婆在家里风花雪夜、你侬我侬的时候,老家原配不知怎的突然闯进家里,揪住小老婆就是一顿毒打,毛羽健也被乖乖的罚了一夜的跪。
这对于当时的读书份子、士大夫来说,可是奇耻大辱,传出去,以后就别在京圈混了。
事后,毛羽健在心里做了一次完整的复盘,除了狠狠地谴责了家里黄脸婆的泼妇行为,替小老婆鸣冤叫屈外,还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家里的黄脸婆怎么就这么快到了京城?怎么没有一点消息?弄得自己没有一丝丝的防备。
思前想后的复盘许久,毛羽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驿站,没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驿站!
驿站原本只为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可明朝历经百年的稳定,驿站的功能就大大的削弱,反而成了大小官员以及家属享受外出旅游的一种免费服务、安全、舒适、便捷。毛羽健原配正是通过驿站才闪现在他京城的家中,才让他失去了一个男人的尊严!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不然,以后自己就得心惊胆战的过日子,这是万万不可的!
毛羽健立马写了一封奏折,以御史监察员的身份,向崇祯提出撤销驿站的合理化建议,并列举出驿站的种种缺点和退化的功能,而给事中刘懋也跟着附和,认为如果裁撤驿站,不但能禁止官员们揩国家的油,还能因裁掉了驿站工作人员而节省数十万两银子的财政支出。
崇祯听后心中一喜,现在国家内有各地的农民起义,外有后金的虎视眈眈,到处都要用钱,撤销驿站能省出大笔的银子,这可是件大大的好事。于是崇祯下旨,撤消全国的驿站!
这一撤,全国的失业率飙升,把在驿站上班的李自成弄成了下岗工人,从一个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变成了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也把李自成逼成了大明帝国的掘墓人!
毛羽健扑棱了一下翅膀,在大明帝国的版图上刮起了一场万劫不复的风暴,估计崇祯在煤山上吊时,也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吧!
明朝的灭亡,竟然与一起官员桃色事件有关,不知道你信不信。
崇祯年间,御史毛羽健在京为官时,没带老婆过来,于是就秘密的包养了一个小三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知怎么地就传到了他老婆温氏的耳中。虽然毛御史惧怕老婆,但老家湖北离北京那么远,老婆要过来,也不知走到哪年哪月啊。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温氏忽然悄不做声的来到了北京,一下子把毛御史和小美女堵在了被窝里。温氏不仅把小美女暴打一顿,还给毛羽健大吵大闹了三天,弄得毛御史跪了好几天的搓衣板。
毛羽健被挨了罚,心里很纳闷,他就琢磨,老婆温氏怎么来的这么快?背后一调查让他吃了一惊,原来,他老婆是走驿站的快速通道过来的,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捉住了老公。
驿站是官府传递文书、情报的官员休息、换马的重要通道,后来由于官府腐败,很多官员及其家人外出游山玩水,为了快速外出和返回,就占用这个快速通道而为。温氏来的这么快,有的就是这个道。
毛羽健弄清楚这件事,心里对驿站就无比的痛恨,于是,他就上书崇祯皇帝,陈列了驿站很多弊端和危害,要求皇上撤销驿站,但崇祯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儿。
毛羽健一看不行,就拉着刑部的刘懋一起上书,理由就两条,第一,官员利用驿站以权谋私容易滋生腐败。第二,撤掉后可以节省大量费用用于抵御北方女真的侵略。
这个时候,明朝正在与来犯的女真部落开战,崇祯正发愁筹不到军费,听毛羽健和刘懋这么一说,这哥们竟然同意了。于是,这个延续数百年、为国家带来无数便利的国营运输机构,就因为毛羽健捉奸在床而被取消了。
驿站取消后,全国二十多万驿卒成了下岗工人,生活没了经济来源。这里面,就有银川驿站的驿卒李自成。
李自成本来是一个踏实工作的公务员,从来没想过走上造反的道路,就因为毛羽健被捉奸在床,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高官绯闻,被逼走上了绝路。
崇祯皇帝要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不知道该有多恨毛羽健这个家伙啊!如果不是他,我哪能跑到煤山玩上吊的游戏啊!
【郭老师读十竹斋日记:4月1日,洪范】
四月一日,洪范。“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这句话现在讲得很多了,特别是媒体一谈到粮食和粮食安全,便会重温此言。“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语出《尚书》,洪者大也,范者法也,洪范二字结合就是统领国家一切政务的法度。洪范八政是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涵盖了从粮食到商品贸易、通货制造管理、司法、狱政和对外交往等诸多方面,但为首的是食,即粮食。
“民以食为天”,天最大,以食为天,就是粮食问题最大,没有饭吃一切休矣。历史上由于粮食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倾覆的事例不胜枚举。纵观先秦以来中国古代发生的战争,本质上都不是为了追求文明进步而发动的战争,而是粮食的战争,只有尽可能多的拥有更加广大的国土,才能有效增加可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养育更多的人口。战国时代,还发生过几次借粮引发的战争,借粮给邻国的国家,自己发生饥荒了,就去请求邻国帮忙,谁知邻国不仅不还,还趁机灭了曾经的恩人,“春秋无义战”于此可见一斑。隋唐时期,在中国古代算是强盛富足的,粮食生产曾经达到过“米烂陈仓”的高度,但到了歉收的年景,皇帝也会吃不上饭,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都有过率领数千官员、宫人,从长安长途跋涉到洛阳“就食”的经历。
近代研究者发现汉朝末年和隋末、唐末、明末,中国气候上都属于小冰河期,这就造成广泛的自然灾害,粮食大量减产减收甚至是绝收。加之国家农业政策不合理,土地兼并和税负年年加重,没有饭吃的绝望饥民,只要有人登高一呼,便形成农民起义的星火燎原之势。明崇祯年间的陕西驿卒李自成,本来差当得好好的,但由于小冰河期粮食减产,辽东新兴的满清军事集团大举进攻,明庭不断增加军费即所谓“辽饷”,已经无力养活自秦代就设立的驿站,根据大臣建议,崇祯下诏裁撤了天下驿站,李自成失业饿肚了,于是就铤而走险,加入农民造反队伍,扯旗造反,“插起招兵旗,不愁吃粮人”,很快滚雪球般的将队伍发展到几十万人,明朝内有李自成攻陷紫金城,外有清兵入关,垮了。有人说假设崇祯不撤销驿站,或许明朝还能维持很久。但没有粮食便没有政权,李自成不反,还有王自成,张自成。
古往今来,中国最大的软肋就是粮食。2019年国家发布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9倍,美国是中国的5倍,巴西是中国的3倍。目前中国的可耕地只有8000万亩,虽然稻麦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但大豆等饲料粮严重依赖进口,光是要实现大豆自给自足就要增加3亿亩农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除了不断调整农业政策,守住耕地红线,加强科技投入之外还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兹事体大,非解读日历所能承担之任务,瞎聊一气,今天就说到这儿了吧。
小区里某通的快递老弟,又兑下来一个大的快递。这样,他手里便有了两个快递公司的业务。
派件的工作,他转给了我们小区的一个驿站。驿站的店主没有承包任何快递,他只是租了个房子,给小区里各个快递的承包人做派件服务。
当然,小区里并不是他一家驿站。也正因为如此,他被承包两家快递的老弟,拿捏的死死的。可想而知,两个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是难得的收入资源啊!
他们实行月结算,但每次结算的时候,快递老弟都会各种缘由的扣些驿站店主的钱,店主虽然很不情愿,但是怕失去业务,忍气吞声的。
一天,驿站店主跟快递老弟商量,他想把驿站兑出去,但快递老弟表示,你兑你的,但我可不保证我不撤销你驿站的业务量。
店主很闹心,他摆布不明白快递老弟的做法,如果快递老弟撤了业务,那谁能兑他的驿站那?
房子不是他的,业务不是他的,他夹在这其中受委屈,真觉得没什么意思!快递老弟手里的两家快递,业务量很大,不能放弃,其他小不知名的快递又没有业务量,揽下来也赚不多少钱。这活干的,挺难受!
他就在想,这驿站,简直是承包快递的大佬们的炮灰啊!
我跟快递老弟的关系不错,知道了这件事,我还劝说老弟,你们是合作关系,都不容易,别相互为难了!和气生大财!
快递老弟当然不会听取我的意见,他觉得他有资本克扣,为什么不克扣那?
而且他离婚又要再娶的女人妈妈,要在我们小区租房子干驿站,显而易见,驿站店主卑微妥协于他的做法真的一点不管用,等待他的,还是失去快递老弟的业务。
不过是失去的时机没到罢了!
快递老弟没与驿站店主签合同,始终给自己留了后手,说撤销业务就会撤销。这种内含着的危险气息,让驿站店主感到恐慌。
其实不能落实下来的事,真的不必过于的去奢望,连卑微都用上的努力,还不觉醒自己吗?有些事,注定就不是自己的事,越是在意,越会失去,流沙紧握,握不住的。
开辟一条新路吧!别嫌弃其他的快递小,都成为了你的业务,就变大了,不平衡的合作,早晚会塌方!人要活出骨气,一味的委曲求全,会换来更多人的唾弃。
人与人之间,终需要平衡,才久矣!
大明朝末年的一天清晨,天气阴沉,银川驿站内冷冷清清,忽然,黄土垫成的大道远处,一辆三匹马拉的豪华马车挟着一团烟尘滚滚而来。
从赶车人的服饰来看,便知车里面的人来头不小。驿卒们都裹足不前,只有一个叫李鸿基的人迎了上去。因为前不久他去送公文累死了一匹马,驿丞让他原价赔偿。那等于是白干一年,所以他想好好伺候前来的贵人,弄不好可以得几个赏赐。
车夫打开车帘,下来一个姿容俏丽的贵妇人,不过却是怒气冲冲,车夫让李鸿基赶紧准备好饭菜和三匹快马。
李鸿基面露难色,说马匹要为紧急军情留用,贵妇人拿出一锭银子扔给小李,让他少罗嗦,赶紧备马。吃完饭后,贵妇要李鸿基亲自送她出银川驿站。
李鸿基快马加鞭,一路颠簸,终于在天刚擦黑的时候赶到了下一个驿站。
贵妇人同样很急促地让人准备饭菜和马匹,看样子她是要连夜赶路了。李鸿基带着满腹的疑问和贵妇人的赏赐回了银川驿。
回去后,李鸿基用银子赔了马匹的钱,心想再攒一点钱,回家娶个媳妇,简直是美滋滋了。
谁想一个月后,李鸿基还在做着美梦呢,突然传来一个晴天霹雳:崇祯皇帝下令裁撤全国的驿站。这意味着李鸿基下岗了。
大家都聚在一起骂骂咧咧,最后从驿丞口中得知驿站撤销的真正原因。
原来,朝里有个监察御史叫毛宇健,靠了老婆家的资助才考中进士,所以表面上对老婆恭恭敬敬的,他老婆又是个悍妇,有次老婆回家省亲。毛御史终于像脱了笼的老虎自由起来,还纳了个如花似玉的小妾。
这天,毛宇健搂着小妾正和他任刑部侍郎的表哥刘懋在一起鬼混,突然屋门“嘭”的一声被人踹开了,紧接着一个女人冲了进来,直奔毛宇健。毛宇健睁开醉眼一看,吓呆了,那个女人正是他的原配老婆温氏。
温氏二话不说,将三人暴揍了一顿。事后毛宇健看起来老实多了,不过他心里恨得痒痒的,一直纳闷温氏怎么来得这么快,私下里一问,才知道温氏利用了驿站系统飞马来到的。他不敢对温氏怎么样,就想着拿驿站出出气。
这天早朝,崇祯皇帝对蜂拥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北方多尔衮的大军愁眉不展,因为军费一直筹措不到呀。毛宇健见机,大声上奏说有一个筹措军费的办法,建议裁撤驿站,崇祯皇帝一看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就准了毛宇健的建议。
崇祯裁撤驿站得来的那点银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阻止不了农民起义的大潮。十几年后,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在万岁山下的一棵歪脖树下上吊自杀了。
闯王率领众将领登上了大殿,大将刘宗敏献上了一个俘虏大明北京官员的花名册。李自成随手翻了翻,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下令把监察御史毛宇健押上来。
毛宇健战战兢兢地上了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闯王看了看毛宇健,很突兀地问了句:“毛宇健,你老婆一向可好?”
别说是毛宇健,就连闯王手下的各将领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天闯王唱的是哪出?
李自成命令把温氏带上大殿。被俘后受到惊吓的温氏已然没了往日的刁悍,早吓得全身筛糠,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李自成让她抬起头来,看了看,问道:“温氏,你可还认识本王?”
温氏看着闯王面熟,就是想不起来。闯王说:“你可还记得十几年前的银川驿站?”温氏顿时记起当时的情景,她迟疑着说:“闯王,难道你就是那个驿卒?”
闯王大笑:“没错,我就是当初的驿卒李鸿基,你丈夫毛宇健受了你的气,就劝皇帝裁撤驿站,砸了我的饭碗,我没法只好参加了农民军,这才灭了大明江山,说起来我还要感谢你呢!”
毛宇健做梦也没想到,老婆温氏地捉奸竟然导致了大明的灭亡,他长叹一声瘫倒在地。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明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朝政腐败,阉党当政,以致于民不聊生。正是应了这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你觉得呢?#历史冷知识#
喜欢 @悠哉忧在,请关注哦,每天为你带来历史上有趣的故事,不见不散哦。
崇祯皇帝做梦也不会想到,一个撤销驿站的举动,会让大明灭亡。
明朝的时候,有个叫毛羽健的御史,他十分惧内,想纳小妾却迫于老妻的威压,一直有贼心没贼胆。这年,崇祯任命他去京中任职,考虑到家里人口众多,举家搬迁不易,毛羽健只能将老妻留在老家照顾众人。
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毛羽健表面上十分为难,但内心想必是雀跃的,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从湖北到京城,路途还是有些距离的,且信息也灭有那么畅通,毛羽健在京城可谓是天高皇帝远,终于摆脱了家中的“母老虎”。
到京城后不久,毛羽健就背着老妻纳了一房小妾,正在你侬我侬之时,突然府里大门“嘭”地一声,不知道被谁踹开了,毛羽健正想大喝是谁如此大胆时,抬头一看,是家里的那只“母老虎”!赶紧闭上了嘴巴。
毛羽健的老妻一看,我在老家辛辛苦苦照顾一大家子人,还担心你吃不好穿不暖,没想到你偷偷取了一房小妾,火气蹭蹭蹭地就上来了,揪住毛羽健就是一顿痛打。
事后,毛羽健深刻地反思了这件事情,但不是反思自己的不对,而是反思自己纳妾的信息是怎么传到老妻耳朵里的,老妻是怎么这么快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京城的。
思来想去,毛羽健终于找到了关键点,都是驿站惹的祸!
毛羽健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老妻就是通过驿站到达京城的!如果自己现在服软,将老妻哄回了老家,不知道哪天,老妻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来查岗了。
于是,毛羽健一思量,决定向崇祯皇帝上疏拆除驿站,解除隐患,好继续过“潇洒”的日子。
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并没有理毛羽健,只觉得这人有毛病,驿站负责物资运输、军情传递等,多重要啊,干嘛要撤销。
毛羽健看崇祯没理自己,又拉上好友刘懋一起上疏,这次他们用的理由是,驿站太多,耗钱太大,撤销驿站可以节约很多钱。崇祯皇帝正为缺钱而烦劳,一听可以省钱,立即同意了二人的上疏。
撤销驿站,肯定就会引起以前在驿站工作的人失业,而失业的人中,就有一个叫做李自成的。
本来,李自成在驿站里当个驿卒还有口饭吃,也学还不会造反,现在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上正遇上陕北地区连年灾荒,官府税收分文不少,在真正体会了一把哀民生之艰难后,李自成起义了!最终,攻陷北京,崇祯被迫自缢。#国学新知识##历史上的趣事##古史传奇#
中国近代邮政的起源,
清末“快递小哥”肩挑背扛,跋山涉水,
近代西洋器物在中国的传播,
溥仪婉容紫禁城学自行车,
光绪帝学骑车遭慈禧训斥
驿站是中国古代官府传递文书
军事情报往来,旅途食宿和换马之所
在通讯手段原始落后的情况下
古代驿站担负着各种政治
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古代驿站也可称之为军事机构
受朝廷格外保护
不允许无关人员擅自调用驿站人员和马匹
朝廷也常常要求各级官员非军事要务
出行不得占用驿站资源
古代封建君主更是依靠这些驿站
维持着信息采集
指令发布与反馈
因而身职一官一卒
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古代
平民家庭来说
也不是为一桩过得去的差事
因此古代驿站的职能
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属于官办官管和官营
而古代民间通信则要依靠亲朋好友
邻里互带信件完成
至明朝中后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少大商人之间需要业务上的往来
联络这时便有了专门的组织兴起
民间最初把这种组织称之为民信局
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民间
通信组织的序幕
清朝邮驿制度经历了重要变革
特别是进入中后期
传统邮驿积弊重重
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出现了文书任意延搁
有数百里内文书竟迟至十余日始到者
邮驿制度日渐没落 ,已走到历史尽头
就在清末传统邮驿积弊重重之际
随着鸦片战争过后
越来越多的洋人和机构进入中国
进行投资经商并建立租借
自然涉及通信
洋人在中国纷纷设立各自邮局的同时
引入邮政章程并发行各国邮票,称之为客邮
客邮的出现,使中国原有的邮驿体系
不断被蚕食和瓦解,在形势逼迫下
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邮政
传统驿站逐渐被代替
同治四年1865年
海关总税务司署由上海迁至北京
传递和保护邮件的责任
就移交给了总税务司署
为邮寄便利
第二年总税务司署及沿海各地海关
均成立了办理邮递事务的部门
开始了海关兼办邮递的阶段
也是近代邮政的雏形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海关兼办邮递有着明显的缺陷
其营业范围狭窄,业务种类也不多
起初仅为各使馆和海关基地往来信件
地域也只限于北京和上海等地
难以满足各方面信息交流的需要
为扩大邮递业务范围
光绪四年1878年,受李鸿章委托
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翠林
在天津宣布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随后北京,天津,上海,烟台营口五处以海关为基地试办邮政
由此开启了近代海关试办邮政的历程
至光绪八年1882年
海关邮局章程正式公布
共有四项44款
对邮局的机构设置
业务范围等方面做了种种规定
条款中对邮递应尽事宜做了明确规定
要求邮局原意不得擅自拆封信件
否则按律例治罪,不得擅自待即信件
违者每件罚银五十两
此外,章程还在邮局的账目册账
及冬季封河时信件的递送做了说明
海关邮局章程扩大了海关邮局的影响
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认识到邮政的便利性
至1896年3月,光绪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
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
标志着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邮政平等交往
大清邮政诞生之刻
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至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
北洋政府终于宣布将驿站全部撤销
古老的中国在邮驿制度上
经历了一次实质性的大变革
新式邮政时代至此拉开帷幕
思想,制度,器物的变革
乃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主旋律
而西洋器物文明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制约
中国社会长期视
西方科技产品为奇技淫巧
而自行车一词出现在中国
不过百余年历史
最早被称之为脚踏车
第一个将其称为自行车的
是清朝人张德彝
清同治 1868年
满族人张德彝受清廷委派
赴欧洲出差考察
回国后他撰写了欧美环游记
记述了在欧洲街头
第一次见到自行车的情形
前后各一轮,一大一小,上坐一人
弦上轮转,足动手摇
前推后曳,左右顾视
由此可见,当时自行车在欧洲街头已经普及
还出现了自行车的租赁行业
和学习骑车的场所
这也是中国自行车一词
最早的文字记载,并沿用至今
据史料记载,清同治7年
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
而上海新报也记录了这次自行车传入中国
但自行车到底何时出现在北京
并无明确记载
并传北京第一辆自行车是19世纪70年代
由洋人敬献给光绪帝
据说当时光绪帝对自行车倍感新奇
在洋人的指导下是骑了几回
感觉很有意思
但却受到慈禧的干涉
称一朝之主当稳定
岂能以转轮为乐,成何体统
至清光绪后期
京城街头以偶有自行车出现
而紫禁城里有确切记载
第一个骑自行车的却是末代皇帝溥仪
1922年溥仪十六岁时
其堂弟溥嘉将一辆自行车当成礼物送给溥仪
此时正值贪玩之年的溥仪大为开心
在太监的保驾之下
很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从此常带侍侍从在宫中骑车取乐
为了骑自行车方便
不仅叫人把宫能门槛统统锯掉
还以百元月薪
聘请飞车小李三当自行车教练
溥仪留在宫里骑着玩的自行车
多达20余辆
都存放在御花园内的降雪轩
降雪轩以前是乾隆皇帝吟诗赏花的地方
那时却成了溥仪的御用自行车库
明朝与清朝的最大不同,就是清朝真正摆平了文官集团,明朝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清朝的士大夫都是皇帝的奴才!
所以,明朝的政治,最开始是皇帝与勋贵大臣加上文官一起来,而且最开始的勋贵大臣比文官地位高,从仁宗开始,文官地位不断上升,到明宣宗时期,朱瞻基就扛不住了,勋贵集团加上皇帝都不够文官集团打的,于是,历史上第一个宦官学校——内书堂——诞生了,王振,本来是举人身份,就是响应皇帝招聘内书堂教师的号召,于是自己做主,抛弃妻女,跑去当教官,或许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內宫的大家庭,于是,自己把自己阉了,王老师培养了不少好学生,著名的——曹公公——吉祥【至于吉祥馄饨是不是他家开的,我真不知道】,这些崛起的公公们,组成了大内最强大的势力——司礼监,有了有文化的宦官们支撑的司礼监跟内阁打擂台,朱瞻基才放心大胆的去斗蛐蛐儿了!就像自古以来,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忠臣清官一样,二十四衙门的宦官,也不都是明白人,翰林学士们培养出来的司礼监太监还算靠谱,但是,防不住皇帝自己乱换人啊,内阁辅臣还需要廷推,可司礼监掌印,就是皇帝自己决定的。当然,明朝大部分皇帝还是遵守规矩,就像【非翰林不入阁】一样,【非内书堂不入司礼监】,这些内书堂翰林学士们教导出来的读书太监,水平并不比科举出来的官员差。这才是明朝276年历史上,很多皇帝敢于放手的原因。而无论是嘉靖还是万历,对朝政,并没有放手,只是没有天天召开反人道的例行朝会而已,试想,如果你上班,每天早上四点钟起来去开没什么内容的大会,天亮散会后就到自己的衙门上班处理公务,你会不会烦透了?反而可能每天睡不醒!现在每个单位也不可能天天上班前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吧?
万历皇帝长期不培养官员梯队是很严重的问题,打万历三大征,花光了张居正的积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他采取的派出矿监税监,确实是引发了江南人的反感,可是,那个时代,那种文官不断掣肘的情况下,国家入不敷出,武将集团和边军都等着皇帝的内库开工资,指望朝廷那每年300万两的赋税够干什么?满清入关后,财税收入是每年3000万两,到1912年公布的1911年财税收入,超过了白银3亿两,你说,20万宗室积极要求改革宗室条例,要求自谋生路,甚至很多人逃籍,只有那几十个藩王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而江南地区,大量读书人收投献,收的国家收不上赋税来,还不让开海关收关税,万历能怎么办呢?
崇祯的失败,不是他有能力,而是他背叛了他哥哥的路线,自己为了读书人传诵的名声而瞎折腾,【图虚名丢实利】,这才是崇祯瞎折腾出来的问题,北方加辽饷,赤野千里,听信官员建议,撤销驿站,把李自成搞下岗,不给西北边军发饷,让张献忠饿肚子,这些事儿不都是崇祯干的么?【贼亦朕之赤子】,这话和建文帝当年的【勿使朕背负杀叔之名】有什么区别?藩王入大统,往往搞跑偏啊!#明朝那些事儿##明朝#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领部队进入紫禁城,当他走到西长安门时,李自成突然拔出弓箭,对自己身边的人说,如果我的箭射中长安牌坊中间的那个字,我就可以做天下之主,射不中就做不了。
结果他一箭射偏了,在众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宋献策出来化解了尴尬,他对李自成说:“其实这个牌坊是以淮为界,射在沟中正好是中间的位置,一旁随行的官员赶紧随声附和,才缓解了尴尬。
虽然尴尬是缓解了,但是李自成这个问天买卦还是应验了。
李自成的出身驿卒小官,官职虽小但是起码是有编制不愁吃喝。
李自成之所以走上造反的道路,是因为崇祯皇帝下旨撤销了她所在的驿站,导致李自成的饭碗丢了。
李自成被撤职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后来又因为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钱,被文举人报官抓起来严刑拷打,还要把他处死,当他要被杀头的时候,他的一个穷伙伴救了他。
李自成逃出来后,为了报复文举人,直接把文举人给杀死了。杀死文举人后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最后李自成逃到甘肃,还在当地当了兵,李自成本以为当了兵就有军饷拿,还有免费的饭吃,终于可以吃饱穿暖了。
但是他没想到,当时那边的兵也很穷,本来上面发的粮饷就很少,再加上自己的上级领导,贪污,经常不发粮饷,所以李自成在当兵的经常挨饿受冻。
崇祯二年(1629年)冬,金兵大举南下攻打北京,因为北京的兵力不足,所以北京方面把李自成所在的部队调去支援,在支援的路上,兵士要求他们的上级王国,把克扣他们的粮饷发给他门,但是王国坚持不发,导致士兵兵变,士兵们直接杀死了王国跟当地的县官。
因为杀了贪官之后群龙无首,而李自成又是他们当中的把总,再加上当时各地都有农民起义军,所以李自成也决定带领士兵起义对抗朝廷。
因为李自成也是穷人出生,受尽了富人的压迫,他知道穷人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决定杀富济贫,号召所有的穷人没钱了就去抢富人,同时他还给直接制定了一个口号,叫“均田免赋”
同时他还创作了一首儿歌,叫“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一时间大量的穷人纷纷响应,加入李自成的起义队伍。
而李自成很快获得了成功,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他攻下西安后,就在西安做起了皇帝,还正式建立了政权后,但是他做了皇帝以后,她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口号有问题。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老百姓,都不去当官也不去交税,自己拿什么来管理城市,拿什么来养活部队呢?
毕竟自己带领部队下地种田也不现实,要打仗就要有军饷,就要有粮食,而自己的口号确是不用别人用穷人给自己提供军饷跟粮食。
虽然他很想收回这个口号,但是他这口号又已经打出去了,如果现在问老百姓要粮食要军饷等于就是打了自己的脸,而且自己能混到现在也正是因为这句口号,如果现在收回,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只能靠抢富人的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直到他抢来的粮食快吃完的时候,他慌了起来,如果再不去抢更多的粮食,他的士兵也有可能发生兵变。
所以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他只好率领自己的六万大军直奔北京城,但是那毕竟是大明的首都,一路上还有各种关隘,他只有区区六万兵,路上他也想撤退,但是已经无路可退,因为他马上就要无粮可吃了,所以只能硬这头皮走到了山西。
到了山西以后,李自成本以为有场硬仗要打,但是令他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山西守军竟然直接归降了李自成。
李自成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山西,后来李自成才知道,自己害怕打不赢明军,而明军更害怕打不赢自己,所以干脆就直接投降了。
而附近的城市听说山西军队不战而降后,也纷纷效仿,李自成所经过的城市,明军几乎都主动投降。
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军进入高碑店、西直门,用大炮轰城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
一直打到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
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复兴门后,并没有直接攻打紫禁城,而是派投降得太监去跟崇祯帝去谈判但是崇祯帝拒绝了李自成的谈判要求。
随后李自成率兵攻打紫禁城,一直到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李自成大军进入紫禁城,大明灭亡。
当李自成刚进入北京后,他并没有开始大规模的烧杀抢掠,他甚至还颁布了法令,敢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但是他进入北京后,发现他以前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没钱,所以只好开始抢掠当地的官员富商,李自成对当地的官员富商严刑拷打,逼问他们的钱财都所在,富商官员因害怕被李自成折磨而死,结果都一一招供,李自成获得大量钱财。
在跟吴三桂谈崩以后,李自成准备率兵攻打吴三桂,一统大明江山,结果吴三桂和多尔衮联手,前后夹击打败了李自成。
自此李自成屡战屡败,最后率领20骑兵探路时,被当地民兵武装姜大眼杀死,尸首秘密埋葬,自此李自成结束了自己辉煌一生#李自成#
毛羽建是宗祯皇帝的御史,这人怕老婆名声在外,可是又禁不住内心对美女的渴望,所以就偷偷养了一房小妾。一天晚上,他和小妾正在床上恩爱缠绵时,哪想到老婆从天而降,抓住小妾就是一顿好打,还专打脸,在旁边瑟瑟发抖的御史大人被罚跪了一夜。
御史大人边跪边心里骂娘,心里又不敢怪自己的老婆,又不怪自己管不住下半身,就转而恨死了驿站,就是因为遍布各地的驿站给老婆从老家赶到京城捉奸提供了方便。
原因找到了,御史大人立马想到了计谋:“取消驿站不就行了。”说干就干,御史大人上奏请求皇帝废除驿站制度。
这时候就要详细介绍驿站了,驿站:是传递政府文书、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的重要场所,关系重大,所以崇祯帝根本没有批准的理由嘛。
毛羽健心想这不成啊,于是为了自己下半生的幸福,就一心一意地想废掉这个驿站制度,毛羽健疯狂想撤掉驿站的理由,他还梳笼了一下他的人际网。
碰巧不巧的是,还真被毛羽健找出一个人,这人在刑部当官,还是他的亲戚,毛羽健就说服了他的亲戚和他一起支持取消驿站制度。
毛羽健连理由都想好了,称将裁掉的驿卒工资用在军费上,对付满人更划算。
崇祯帝听到这个理由也是无言以对。
1628年,崇祯实施驿站改革,全国有三分之一的驿站被撤,大批驿卒失业。
李自成就是驿卒的一员,他因此也失业了,这货之前还欠了举人艾诏好多钱,没工作了他也还不起了,就被羁押入狱了。
出狱后,李自成忿忿不平,把举人给杀死后,李自成匆匆逃回了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自成回到家,就看到妻子和县役盖君禄在床上翻滚。
暴走的李自成一刀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盖君禄趁乱披着被子逃走了。李自成看着面前滴血的刀,头不回地走了。
这一走,就是一条壮烈的不归路,李自成参军搞兵变,最后逼的崇祯把自己挂在了树上。
这算是蝴蝶效应嘛?李自成因失业推翻了明朝,失业是因为皇帝改革驿站制度,皇帝改革是因为御史大人的撺掇,御史大人是因为怕老婆。
额,简答的理解好像就是这样,但明朝的覆灭主要就是大失民心,自然灾害和官府的暴敛横政让百姓生存艰难。
御史大人自然在里面扮演的也并不是一个“名垂青史”的角色,一个御史敢上奏想要撤销驿站制度,还联络亲戚最后让皇帝妥协,不难看出明王朝官僚阶级的腐败。
所以,失天下也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