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个人的兴衰还是有常的。
在政治上最大的表现就是选择了站队,就要付出代价。
早在东汉时,就有党锢之祸;唐末亦有朋党之争。都是一些人上位后,祸害另一些人。可见害人之术,自古有之。
这个人类社会的根本原理无非就是对资源和利益的争夺和竞争。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位置就那么少,竞争自然是最激烈的了,所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都要将对手置于死地。
历史也一直印证着这个道理。
苏东坡和王安石的新党对着干,结果一路被贬谪。
再比如名将戚继光,因为跟张居正走得近,被秋后算账了,从蓟镇一路贬到广东当总兵。
戚继光感到弹劾之风愈演愈烈,于是请辞,不被允许,直接被革职。
当时张家人因为被查抄封门,不允许采购物品,开门时竟活活饿死几十人,大儿子不堪拷掠自尽,二儿子流配,戚当时应该看到这种情况,也是彻底寒了心。
胡宗宪也因为跟严嵩走得太近而死于狱中。
这些人都是超有能力的,属于人中龙凤了,然而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不亦哀乎?
近日,看到某著名自媒体大咖提出一个论断,“掌握财富与资源的分配方式,就是政治”,引发网上许多无谓的讨论。
政治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概念,一般是指治理社会的政策和举措的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法治社会对政治有一定的规范,其体现就是各种法律规定。政治作为名词,具体应用一般有具体的内涵,例如,最高决策机构是“中央政治局”,公民的立场观点和所作所为属于“政治表现”,等等。
上面讲的这些概念,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课程中,都有学习过,考试过。离开学校多年的打工者,多数正在为生存和发展奋斗挣扎,要让他们再回过头来讨论政治的概念,其实没有多少意思。
网络资源有限,也有环境保护的问题。百万粉丝加持的大咖,对受众有巨大的影响力,要吹什么风,点什么火,当然要有讲究。这也是一种政治表现,既需要担当,也会体现一定的素养。
战争是政治的表现形式,是内政,外交的延续。
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遗体送去火化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匍匐在总理的水晶棺前哭的难以自拔,60多岁的他哭的像个孩子一样,哭喊道:“我来做您儿子为您送行……”
乔冠华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公认的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毛主席甚至说他写的一篇文章就抵得上“两个坦克师”。
1941年,在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工作的乔冠华接到周恩来指示,将所有滞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撤离。他接到任务后不敢怠慢,在极短时间内,将近百名文化人士安全地撤到了东江,完美的完成了周恩来交付的任务,自己直到1942年元旦才离开香港,返回重庆。
乔冠华抵达重庆后,周恩来第一时间就接见了他,这是两个人空间意义上的第一次会面。周恩来对乔冠华很是关心,当乔冠华表示希望能尽快安排工作时,周恩来让他先休息几天,还特意叮嘱道:“你的肠胃不好,要多加注意。”
后来,乔冠华被周恩来安排去《新华日报》担任编辑,因为他除了文章好,口才也不错,所以周恩来还经常带着乔冠华参加党的外事活动。
能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乔冠华自然十分的高兴,自身大有所获的同时,还收获了爱情,和周恩来的英文秘书、中共代表团新闻发布员龚澎喜结连理。
后来内战打响后,乔冠华奉命前往香港组建新华社香港分社,并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和驻港欧美记者进行接触,宣扬我党的主张,向国外传递国内的真实政治动态。
也正是因为乔冠华表现出色,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妻子被调入了外交部,乔冠华负责西欧司,他的妻子则负责新闻司。
此后多年里,乔冠华跟在周恩来身边做了很多事情,后来甚至升任为了外交部副部长。
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大上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及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联合国秘书长专门跟中国外交部发去电报,邀请我国派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大。
这次代表团非同一般,当周总理问毛主席由谁担任团长最合适时,毛主席都没有犹豫,就直接说道:“‘乔老爷’懂几门外语,还能写文章,口才又不错,就让他当团长吧。”
对于毛主席的这个抉择,周总理十分的赞同,作为他一手培养出来的外交家,乔冠华负责这项工作正合适。
在乔冠华赴美之前,周总理还专门去找他和代表团成员谈了一番话:“代表团成员名单是经主席亲自批准的,你们责任很大啊!这回去的不是别的国家,是美国。你们去了之后要同广大亚非拉国家站在一起,支持他们的正义要求。”
11月9日,乔冠华带队乘飞机前往纽约,周总理率领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和4000多名群众欢送他们。
乔冠华到了联合国之后也没有不负众望,发表了一份长达45分钟的演讲,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形象。
可以说,对于乔冠华而言,周总理就是他的“引路导师”般的存在。当1974年乔冠华出任外交部长时,“引路人”周总理却因为罹患癌症住进了医院。
也正因此,当时心情十分苦闷的乔冠华常常说:“我很思念病中的总理。”
在熟悉他的人看来,乔冠华是个“脾气耿直、爱发火”的性情中人,当1976年周总理离世之后,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乔冠华。
当时的他虽然已经63岁,在送别总理时却哭的像个孩子,因为哭的太伤心,发出的悲痛哭声甚至被身边的人觉得“惊恐”。
在总理的遗体即将被送上火化车时,乔冠华直接扑在了水晶棺上,哭喊道:“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今天我就作为你的儿子送你最后一程……”
当跟总理送别的人们强行将乔冠华给拉开之后,他却再一次扑了上去,说什么也不让火化。
大家用了极大的力气才将乔冠华给拉开,看着总理的遗体被送上火化车,消失在了火化炉之中。
那一刻,哭声冲破云霄。
人人都追求的“魏晋风度”,董其昌晚年终于领悟,用一卷行书向我们诠释,平平淡淡才是真!
魏晋,书法发展的绝对高峰,令人后世书法家心向往之,而又遥不可及。“直入魏晋”基本上就是对一位书法家最高的评价了,然而在纵横几千年的书法史上,真正能实现魏晋风韵,当之无愧这最高赞誉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这最后一位真正得“二王”法度及神韵,实现了超入魏晋的人,就是明代的董其昌。他也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和刻苦钻研之后,才领悟到了真正的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南北分裂;知识分子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中,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反而形成了极度自由,张扬,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精神风尚。
这种精神风尚,我们称其为魏晋风度。“它是人格美的表现,特指魏晋魏晋世人那种自由的精神,脱俗的言行,超逸的风度”。
董其昌所在的明代,朝堂波云诡谲,党争不断;为了将自己避免卷入到政治漩涡中,董其昌一生亦官亦隐。几十年在家编修典籍,专注学术的生活,不仅让他对人生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让他拥有了大量钻研书法的时间。
此外,他曾在皇宫内府和“民间第一收藏家”项元汴家中作过馆师,这让他遍阅古今法帖,培养了高远的书法眼界和广大的格局。
董其昌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幸运的学书历程,帮助他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实现了与晋人的精神共鸣,也成就了他超逸的书法境界。
到了晚年,董其昌的书法终于进入化境。在崇祯元年(1628年),董其昌74岁高龄时,他写下了一卷行书《东方朔答客难》,这件作品被认为是,他书法直入晋人格调最好的证明。
此作用笔圆润精妙,相当精熟,点画飘逸灵动,在章法上整体也相当疏淡,再加上多用淡墨,润墨,于平淡中蕴有奇秀,灵秀之气,成功地实现了率真自然,灵秀空松的格调。
董其昌在用实力向我们诠释,书法就应该宁静,俊逸,简远;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书法学习应该取法乎上,选择最优秀的范本。这件《东方朔答客难》就是少有的,能够与晋人作品比肩的空灵简远之作。
我们将这件行书《东方朔答客难》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精裱手卷宣纸艺术微喷书法长卷临摹
【连战的这本回忆录里,再一次让民众看到了美国那只“看不见的手”.....】据台湾“中央社”1月17日报道,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回忆录当天出版。《连战回忆录》由连战亲著,历时15年付梓,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连战在半个世纪里为两岸和平奔走的详实记录,此外还收录北大演讲等重要演讲全文,书中同时披露连战对两岸关系的最新见解。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连战在新书中再次提醒台湾社会,两岸和平稳定符合全台湾人民的利益。
台湾《中国时报》17日评论称,连战这本回忆录记录了他从国民党要员,到卸任后推动两岸和平交流的过往,重现国民党主政时期带领台湾蓬勃发展、不断推进两岸和平的历程,“宛如浓缩版台湾现代史”。对比现在的执政党,有今非昔比之感。
01“和平”“发展”是两岸最关键课题
毕生致力于推动两岸和平的连战,在书中的最后篇章对两岸关系提出建议,力主“两岸应该推动政治对话、追求最终和平”,并强调“和平”与“发展”是两岸关系最关键的课题,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群策群力共同因应。
连战说,国际社会对台海危局看得很清楚,反倒台湾内部轻忽的态度让人吃惊。
他强调,维持政治现状需有“彼此都是中国人”的认同。兵凶战危不该是两岸人民的选择,也不该是被迫走上的际遇,“在和平环境追求发展才是正确道路”;对于化解政治对立与难题,“政治对话已是两岸间逃避不了的一条路”。
连战始终认为两岸问题是综合性与历史性的问题,尽管现阶段两岸经济问题很重要,但不能回避政治问题,因为不可能把两者完全分开,必须务实面对。
连战说,将来两岸面临的和平协议中的重大课题,例如“结束敌对状态”等,都应在条件成熟下逐步展开对话与协商,这才是真正掌握两岸发展的最重大战略目标。
连战提醒,两岸尽管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有差异,但在中华文化传承与表现方面存在高度共鸣,未来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以文化为纽带,为两岸和平发展开创契机,应是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
连战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两岸关系最关键的课题,也是不容逃避的工程,必须群策群力共同因应,因为两岸的和平与发展最后仍应以人民的利益及福祉为依归,因此必须重视及强调人民的因素。
02美国在背后施压导致两岸踌躇不前
连战书中还在书中透露,2008年曾向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建议进一步规划两岸政治层面的制度性安排,不过被马英九婉拒。
回忆录称,2008年“国共论坛”期间,已达成向前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方案,而前瞻未来就是要去碰触政治层面的制度性问题。
从上海返台后,连战向马英九报告并建议可以好好规划两岸就政治架构商讨未来制度性的安排。不过,马英九指政治层面的议题并非一蹴可成,应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先急后缓”的原则来处理。
连战表示,2012年马英九竞逐连任前夕,曾抛出未来可推动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但后来不了了之,不知是否受到美国的压力。到马英九2016年5月卸任,始终未再谈起和平协议的议题。
为什么马英九在签署ECFA之后,在两岸关系上踟蹰不前,不敢触碰两岸和平协议?台北政坛普遍认为是美国在背后施压使坏。
连战回忆录中有关马英九当年提两岸和平协议却无疾而终的爆料,也再次让民众看到美国控制台湾政客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美国左右台湾政局走向的关键影响,也让外界更加清楚台湾问题的解决,美国在背后使坏是关键阻挠因素。
#台湾##马英九##连战#
编辑 | 张薇 来源 | 台海网综合
践行“三石”精神 锤炼过硬队伍
来源:检察日报
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把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做优做实检察人员考核工作,努力办好为民实事,不断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铸魂,筑牢“压舱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运用“三定三学”,今年以来开展党组会前学习30次、支部研讨12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全覆盖、有深度、出实效。打造“党史楼梯”阵地,规范“政治生日”开展路径,以“三个加法”为抓手纵深推进“学党史·润初心”活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查、改、建”一体推进《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切实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着力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纵深推进“忠诚铸魂、铁纪担当”专项活动,持续净化检察政治生态。
做实考核工作,淬炼“磨刀石”。突出政治考察,融合党的六大纪律及检察业务核心指标,制定党员积分管理21条,多维量化考评干警政治表现。做优业绩考核工作,坚持“跳起摸高”,动态调整考核指标,拉大司法绩效差距,统筹业务数据、外部评价、理论调研等要素,全方位衡量业绩贡献度,努力为检察官“精准画像”。做实平时考核工作,聚焦办案、维稳、治理一线,建立负面清单、汇总加分列表,搭建与评先选优、干部提拔挂钩路径,以看得见的方式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办好为民实事,稳固“试金石”。助力疫情防控,落实“联帮包”工作要求,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8万人次,圆满完成高风险小区防控任务。打造“民生小案”办案团队,强化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和各类场景应用实践,努力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打造“亮晶晶+绒花”未检品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化建设,相关课题研究获最高检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立项。
(史斌 张强)
#趣谈春晚四十年# 春节联欢晚会,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由开始的老艺术家以文艺汇演的形式,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由主持人报幕,完全是一种规范的模式很跟政治思想主题表现方式,还不能完全的放的开。几年以后一年好似一年,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而且逐渐的文艺也真正的进入百姓的群体,湧现出一批又一批观众习闻乐见的接地气的节目,特别引人入胜的小品由此而生,一发不可收拾,还有独唱,各种独门绝技的表演,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在春晚阳舞台上,每年春晚这台节目就是中国老百姓最好的年夜饭。文化和文艺的份为在人们的心中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每年春晚就是精神食粮,人们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欣赏水平也不断提升,每年的晚会下来都有各种评说,众说纷纭,所以近几年对春晚也有呼声,是否还办下去,如何创新,也是未来的一个末知,但我认为没有还不行,还要发扬下去,有些节目也要创新,也要跟上时代的需要,但还必须是以正能量为主,歌颂党歌颂祖国这是主线,文艺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能变,让春晚永远立于文艺舞台的不败之地!
看到“甲午战争”这一章,吴晗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也是政治表现的形式,甲午战争的失败,主要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的腐烂和内部的不团结。”对,政治腐败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时清朝已经岌岌可危,这场海战把清朝推向了深渊。
从甲午战争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训:1.不要妄想祈求和平。和平不是靠求来的,那样自己卑微,别人也会看不起;2.既然别人侵略,那被侵略者就要奋起反抗,而不是坐以待毙!3.国家自身一定要强大,全国人民一定要团结;4.只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人民,才有可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保障和平的事业。
#冬日生活打卡季#
今天是学习的第一天
学习了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封建王朝的衰落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
政治: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巧取豪夺。
经济:兼并土地,苛捐杂税。
思想文化:大兴文字狱。
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