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你的笑是因为创造了一个新杜甫吗?
是我们对杜甫太不了解了吗?他的"穷年忧黎元",他的"艰难苦恨繁霜鬓",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是我们太不珍惜杜甫了吗?像作家潘向黎的父亲那般,行也杜诗,走也杜诗,坐也杜诗,卧也杜诗……直到夜深了,女儿不得不打断他:“妈妈睡了,您和杜甫都小声点。”
在去年新冠疫情在四川郫都"死灰复燃"的时间,我写过一首《杜甫在成都》:
"我知道他离开成都后
写下的所有的诗
我也知道他将死于五十八岁
杜甫不知道这些
他也不知道自己
随便买一张动车票
就能离开四川
当然现在不行了
郫都出现确诊病例
杜甫最好老老实实
呆在锦官城
"杜甫果然还是教科书上
孩子们接力涂鸦之前的
那副破落模样
陪他去草堂
这原本是他的家
几十元的门票困扰住了他
没有隔壁顽童
没有见到邻翁
也没有见到黄四娘
川蜀的冬季
水深与火热都变成了奢望
"还是和他经由锦里
去往丞相祠堂吧
杜甫迷惑于那里的烟火
那里的人们则把他
当做了某位古装网红
前前后后的簇拥与跟拍
刚刚抵达武侯祠的大门
杜甫就有心没肠了
外面没有映阶碧草
里面也定然没有
隔叶黄鹂
"今晚的杜甫
不再提起毛笔
写下’自古有羁旅
我何苦哀伤’的旧体
而是在电脑屏幕上写下
有关成都的白话——
’当初我来到蜀地时
正是上元元年
一个白雪皑皑的黄昏
而今似乎我为蜀地
招来了一场无色无味的疾病……’”
诗固然不是好作品,但杜甫的"基本形象",我于杜甫的基本印象是还原了的。
想不到的是,当代"央视视红",北师大继于丹之后的另一位"大文人"康震心目中却是另外一个迥异的形象,而可怜巴巴的老翁成为了刁民,老太婆却肯于雄赳赳,气昂昂地"捐躯赴国难"。惜乎相关视频已经下架,唯有其"门下走狗"们为附和其意炮制的《新版石壕吏》存世: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征人。
刁民逾墙走,忠妇出门看。
良吏稍动怒,忠妇未啼哭。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必复仇!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即有望,来日除歹人!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夜久语未绝,铮铮誓如铁。
天明登前途,耻与刁民别!"
我们是否因此要特别致敬康大学者呢?在你的笔下,杜甫成长得真快啊,连石壕吏都那般令人肃然起敬:
"石壕吏是谁?石壕吏是国家的公务员,是郭子仪的军队委派的地方部门的武装干部,到村上来完成这次紧急征兵的任务。这个人有错么?这个人没错。你不要老是把他归类为统治阶级里面的腐败分子,不是那么回事。"
在康的笔下,杜甫哪是什么伟大,他根本就是一个傻蛋啊,他无法判断,没有康师傅的明眼慧心,他只能拿出毛笔,傻乎乎地做个记录者,然后任由康师傅们添油加醋:
"杜甫的伟大在于他完全忠实于历史的真实,当他难以判断和择决的时候,他就把它忠实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做判断,无意当中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