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转正都是先文化考试,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二步资格审查,连续教龄,教学质量,面试;第三步体检;第四步政审。
#为什么上了年纪一些农村老人七老八十了还要种地,是对土地的依恋还是讨生活你怎么看# 别人对土地的印象我无从知晓,但我知道老父亲对土地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父亲是退休工人,每月的退休工资虽然不多,但足够他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奔80岁的人了,每天还忙碌在土地上。
父亲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从记事起,就跟着我爷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顺着垄沟找豆包”的日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在老师那里知道,山那边有更宽广的世界,上高中、上大学就能走出山沟沟。那时候,父亲就想着好好学习,去外面看看。可是上到四年级,因为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念书了,老爸辍学了,走出去的路被堵住了。
再长大些,父亲发现了新的出路,当兵。1964年,老爸18岁,可是因为身体原因,老爸没有通过验兵。1965年,经过一年的锻炼,老爸如愿通过体检,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走出了那片贫瘠的土地。
走出去,精彩的世界让老父亲有了一个小目标,好好努力,争取留在部队,再也不回归土地了。为了这个目标,老爸当兵五年不曾探亲,五年间,他在国家重点单位站过岗,在黑龙江上巡过逻,在茫茫林海雪原抓过敌特,也曾在爬冰卧雪时冻伤过。
老爸的努力有了回报,他入党,他当班长,他提代理排长,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老爸代理排长两年,因为他有个姑奶奶是四不清干部,政审不过关,也就始终不能转正。后来有了转业来大油田当工人的机会,老爸记得自己在国家重点单位站岗时,工人们每天拿着饭盒上班,每月都有固定收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不靠老天赏饭也挺好,于是老爸果断转业。
在大油田娶妻生子,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19岁当兵离开土地到60岁退休,老爸离开土地41年。
41年可以改变很多,比如容貌,比如性格,可是41年也可以让人看清自己的心里。年轻时,父亲有多么热切的逃离土地,退休后,父亲就有多么热切的扎进土地,再也不肯离开。
退休后,父亲在离楼区很远的空地上开垦自留地,自留地开始只有一亩左右,种一些时令的蔬菜。可是老头不满足,在他今天一锄明天一搞的扩充下,如今已经有了五亩左右的样子,种的东西也从蔬菜到了大田作物,苞米、大豆、土豆、地瓜等,是应有尽有。
老爸种地也注重收成,可是他却从来不使用化肥、农药。“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每年的秋天,老爸就去养羊的战友家拉粪,呕一个冬天,来年的春天,种地的时候撒在垄沟后,再点种子,庄稼长得就特别壮。小菜最爱招菜青虫,这时候,我们全家都蹲在地里抓虫子。
这种传统的耕种方式,结出的果实都是有机的,不好看,但是很好吃。自从老爸回归土地后,我很少吃外面的东西。
又到了一年的秋收季,我们安排好了国庆节的工作,出土豆、地瓜,收割黄豆,剪谷穗,虽然累,但心里是高兴的。
老爸岁数越来越大,从来不喊累的他,如今赶上活多的时候,也服老了,有时候也说,不干了。可是第二天起床,老爸又会满血复活,收拾妥当,佝偻着腰继续忙碌在自己的希望田野上。
终于转正了,现在的编制真不容易拿啊,凡进必考,再不是像以前有关系也能进编的那样了,现在凡是要想进编制必须参加正规招考。
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也只有自己心里清楚了,从当初的备考,到笔试那一天的战斗,最后到面试的激烈角逐,还有后面的资格审查、政审,真的是好不容易啊!
坚决不考研究生,走专业发展的道路 ,儿子照样踩出来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016年孩子高考,仅比一本线高出27分,偏远地区的211他瞧不上,只得去了青岛的一所理工类大学。
上大学之前我就向他灌输考研的思想,谁知他说,高中三年感到太累了,不想考研,毕业后就找工作上班。本想多说他几句,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无论如何都无济于事了。我只好告诉他,以后别后悔就行。
孩子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学的是网络工程专业,但他的专业方向还没有确定。于是,大一寒假,就开始报辅导班,到厦门去学习网络技术,到了大二既基本确定从事网络安全。大二暑假,整整培训了一个假期,拿到了国家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证书,大三暑假以及整个大四,都在青岛一家网络安全公司实习。大四下学期,正好赶上疫情,没能去公司上班,实战经验没有得到锻炼,也失去了和公司签约的机会。
毕业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签约了一家网络公司的北京分公司,顶着疫情逆行,到北京上班。在北京分公司,他得到了锻炼机会。
这时,恰恰山东公安特招网警,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他,通过报名、实战测试、面试、政审、体能测试等一系列考试,最终被山东沿海某一市公安局录取,专门从事网络安全。现在已经独立办案。
五月份,他又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转正正式入编。而我同学的孩子,还在继续攻读研究生。
只要孩子不颓废,干什么也是一种职业。只要孩子喜欢,就是最好的选择。
现如今好多人提出来入党,积极向上,向党组织靠拢,这是好事情!但入党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各项考验?思考一下再决定!入党有以下流程;
第一、入党积极分子认定,个人向党支部申请,报名后民主测评及格,党支部同意后,政审,各种考试,各种考验,每年参加义务劳动,农村三夏防火、秋季防火、环保禁烧义务执勤,疫情防控等等,每年不低于30天的义务劳动,每年还要购买报刊杂志等。
第二、预备党员;第二年民主评测通过,支部党员大会投票得票过半后才可以通过预备党员!申请入党进入预备期后,工作考核同上!你乐此不彼才行!
第三、预备党员转正,一年预备期满后,上级有名额指标才可以申请转正,支部党员大会投票过半后,报上级党委通过后! 入党的流程完毕!
请各位想入党的参考一下,顺便提醒一下,民主测评时由村民代表进行测评,你再努力有的村民代表不一定认可你!党员大会投票时那就更重要喽!结果如何就看你平时是怎么工作表现的!每年30个义务工三年下来差不多100多天的义务工,个中滋味慢慢体会!还有累死累活连续不通过的大有人在啊!
一失足成千古恨。
孙哥本来生活幸福,如却一地鸡毛。
孙哥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自己经营一家饭店,虽不是不富大贵,却也是小康之家。有房有车,儿子也很争气,211大学毕业后,去一线城市的大型国企实习。
实习期结束后准备转正啊,孩子却被通知政审不合格,被解职了。
原来问题出在孙哥这里,孙哥年轻的时候,一时冲动跟人发生冲突,捅了人家两刀。虽然后来积极赔偿,被判了1年,缓刑2年,虽然坐牢,但刑事责任却是实打实的。孩子就因为这个被单位拒绝录取了。
这事过去了将近30年,孙哥早就忘了,但你的档案却没有忘记。
孩子现在受打击挺大的,原来谈的女朋友也分手了,一年时间没回过家了。平常也不接孙哥电话,孙哥媳妇打电话的时候,孙哥总是凑过去,听一听,也不敢说话。
孙哥现在特别后悔,没想到当初的一时冲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这么大的困扰。
我们在一起喝酒时,经常劝他,孩子大点就想明白了,时间慢慢会抹平一切的。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明朝祖制里有个比较扯淡的点,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子要打洞”。
这个放农户和军户上过了两百年都被玩出花来了,比如说张居正其实本身是军户,不能考科举的,但人家还就是当了首辅……
不过有些就比较那啥了。比如说钦天监,也就是负责给皇帝观测天象的,朱元璋的时候就划了势力范围。
洪武六年,朱元璋宣布钦天监的人“永世不得迁动,子孙只许习学天文历算,其不习学者或习他业者南海充军”。
然后就形成了贝、王、倪、高、宋、杨、徐七大钦天世家
所以大明王朝1566里那个钦天监正周云逸,其实在历史上是别人,也没有“谎报天象”。电视剧那是剧情需要,但在历史上,钦天监因为拥有对天象的唯一解释权,而且只有钦天监所在七大家有资格学习天文历算,所以钦天监正这个高度敏感的职位都是皇帝通过“政审”,确定和自己一条心才会任命,也不通过内阁的。武宗皇帝下江南玩疯了的时候钦天监正寿终,副监正也不过是代摄其位维持日常工作,最后任命还是等嘉靖朝,这位副监正快死了的时候才转正的
#为什么有人说国企招聘员工程序比较麻烦# 国企招聘程序麻烦,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人事权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
国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一般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央企和地方国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因而,企业在招人时是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的,不是想招就能招的。下面讲个例子:
某省直国有企业,旗下所属公司众多,有直属部门,有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等,我朋友小蓝就在三级公司的一个部门工作,他跟我讲,公司如果招聘非正式员工,只要部门提申请,三级公司领导开会研究审核,就可以向第三方人才公司发布用人计划,第三方人才公司根据公司提供的计划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经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复试后就可以报道入职了。这部分员工的薪酬走的是行政支出,因而不会占据工资总额。
如果公司要招聘正式员工,那首先就要摸清该岗位编制情况,只有编制未满的情况下才能向公司申请用人计划,三级公司党委会审核你部门用人需求,通过之后再向二级公司申请,二级公司在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申请,经历了层层审批后等待集团公司统一向社会公布招聘计划。成立各种工作组,面试小组,监督小组……经历笔试,面试,复试,政审,公示,入职,培训,试用,转正。
为什么要层层审批呢?因为国企实行的是工资总额制,也就是当年的员工薪酬不能突破工资总额,如果你的招聘计划没有纳入工资总额预算中,那么每多招进来一个人,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收入。此外,人事权在集团或以上。因而国企招聘程序是比较麻烦的,不像民营企业,一个人事HR或老板就能决定是否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