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大功能区改革人事已到位,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肖焰恒将出任蓝色硅谷管理局负责人,崂山区第二副区长李鸿雁接任高新区主任,市工信局副局长秦青松接任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主任。至于一把手的书记,当然是当地区市书记兼任。
先行试点的4个国家级功能区中,青岛高新区选聘管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4名;蓝谷管理局选聘管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4名;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选聘管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选聘管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平均年龄46.2岁,其中,45岁以下的占43.8%。
和朋友聊天,听他讲述他春节返回老家(西北某个四线城市)过春节的感受:
1、当地最好的生意是金店和药店,金店的消费主力基本都是本地人,结婚和给老人祝寿是消费的主力。四线城市的很多药店兼着诊所,卖的药比一二线城市还贵。
2、房价已经十几年没大涨了。当地老百姓早已习惯,没人讨论投资住宅房产的话题。房子就是用来居住的,在当地房子最大的作用是用来结婚的,介绍对象的时候首先看看男青年家里有没有房子。
3、城市基础建设超前投资,看出来国家给很大的扶持。交通非常方便,满大街的出租车,滴滴等打车软件都没生存空间,出租车本身非常方便,街边直接叫。这点值得反思,当出租车真正属于供应于求的时候,网约车其实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4、疫情三年的影响非常大,以前人流很大的商业街,大量的商家倒闭,开着的不到1/3,城市的恢复速度太慢了,和南方一二线城市完全没法比。疫情放开了,但是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节奏。
5、商业的供应就是灾难,大量的烂尾,市场进行分化。租金回报率合适的老商业反而交易好一些。想买对方还不卖,稳定的出租现金流,大家还是很看重。
6、劳动者权益难以保证,除了公务员,大部分私企一直是单休,老百姓都习惯了,双休反而觉得奇怪。
7、赶上了房价暴涨一轮的居民还是不错的,暴涨的时候动迁,房改改善了非常多人的居住环境,但是以地段较好的地区为主,地段的不好的地方,动迁改造太少。随着房价下跌,错过了这轮改造机会,这辈子基本再没机会了。
8、当地经济还是不行。城市里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商业外,其他的商业很少。工业方面更是稀少,资源型的企业和重工业还是占据工业的主力。农业主要是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