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就能买得起房了?大过年的某名人大谈房价不高,说实话,我只能说学法律的人是不提倡使用暴力的。房价到底高不高,先弄清楚房子到底是给有钱人住的,还是给普通老百姓住的?弄清这个问题,再来讨论房价高不高。
如果房子是给富人住的,那么房价无论多高都是合适的,就像奢侈品,有人买,有市场就行。
如果房子是给普通老百姓住的,那就必须要考虑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到底能不能买得起房子。
老百姓的购买力用什么标准来界定?有人说摆摊卖早点的一年还几十万的,也有人说某某机关单位公务员国企也几十万甚至百万的,甚至医生老师的收入一年也多少万的,那怎么不说有的工厂的工人才三四千甚至两三千的,到底工人多还是领导多?我认为无论用哪一个行业的收入都不能全面代表普通老百姓收入。
先抛开统计调查的样本存在什么问题,咱们就用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的人均收入和平均房价做分析。
拿北京举例,如果在市区工作,肯定不能说去买县城的房子,所以就拿北京市区中最偏的区域房价做依据。在北京呆过的人都知道,丰台石景山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郊区,后来的通州区实际上前些年都是县,位置在北京市区六环都不沾边。
丰台石景山的房价均价已经五万多接近六万,把这个价位再放低点,位置更偏点,按五万的均价算,一套正常生活的房子按国家税收优惠的房型面积90平米算,一套毛坯房至少450万。
2019年北京平均职工月入8800左右,我们按9000算,那么一套郊区正常一家三口四口生活的房子需要一个人不吃不喝41年。不要说随着年龄增长,工作收入会增加,怎么不说也有人,特别是私企的人,过了四十岁,一旦失业,收入会不会大幅降低?所有贷过款的人都知道,如果贷款,那么贷款的利息,几乎快赶上本金了,一套房子的总价根本不是450万,实际上付出的总价六七百万都不止。既然讨论某个固定的时间点房价高不高,就用同样固定时间点的收入来比较。所以其他有利无利因素都不考虑。
那个著名大编辑某某胡,你就说,一个人不吃不喝不能生病不能有意外,41年收入买一套城市郊区一家三四口正常生活保障90平米的房子,这个房价高不高?如果你说不高,老百姓就必须41年才能买得起房子,那你也算爽快人。
作为成年人,确实社会上存在的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忍,我们可以忍,但是我要大声说出来,
忍,不是我们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