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年甘肃叛乱,和珅领兵出战大败而归,被阿桂一顿羞辱。和珅气不过,做梦都在想找阿桂报仇。一天有人状告海昇谋害发妻,和珅盯了状子很久,一条妙计涌上心头。
阿桂,出身满洲贵族,20岁就中了举人。在平定准噶尔、征战金川、缅甸等战役中屡立战功。
特别是平定金川后,乾隆特封他“一等诚谋英勇公”,兼内阁、军机两个中枢机构的首席大臣。
影视剧中,和珅经常跟刘墉、纪晓岚过不去。事实上,阿桂才是和珅的头号政敌。
阿桂为人耿直,对和珅这种,靠着拍马天逢迎讨官职的破落户瞧不上眼。
和珅多次亲近阿桂,他都不理,让和珅很是难堪。
1781年甘肃发生叛乱,乾隆命阿桂前去平叛。当时阿桂正在河南处理河务,乾隆便让和珅先到甘肃,为临时主帅。
和珅立功心切,想在阿桂到来之前平定叛乱,于是独自督师进剿。没想到大将图钦保战死,全军战败而归。
阿桂到达营地,问和珅战败原因。
明明是和珅不懂领兵,他却推说将领们桀骜不驯,不听命令。
“军中有令不行,你不会斩了他?”阿桂当即传令诸将领,明日辕门集合。第二天,阿桂升帐发令,将士们令行禁止。
阿桂问和珅:“你说说,哪个将领不听令?我斩了他。”和珅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阿桂毫不客气,命他打包走人。
自此,和珅跟阿桂的梁子是结下了。
回到京城不久,和珅给乾隆上了道折子,举报阿桂之子阿迪斯贪墨。同时,将从阿迪斯处搜来的八箱金银,抬到了乾隆跟前。
证据确凿,阿迪斯只能认罪,被发配伊犁充军。
按理,阿桂也要被连坐,乾隆怜其是有功之臣,将他降二级留任。
其实这都是和珅设下的局,将阿迪斯拉进来,然后不停地给他喂金银,等养肥了就一锅端。
阿桂得知此事时,儿子已经认罪,无法转圜。
和珅原想趁机扳倒阿桂,没曾想只是降级。和珅不甘心,又在动脑筋。这时,一张状子递到了他跟前。
前日,贵宁姐姐乌雅氏的陪嫁丫头,跑回娘家,说小姐被姑爷打死了。
贵宁带上家丁冲到海家,姐夫海昇却说,不过是夫妻绊嘴,她就上吊寻了短见。海昇急着要将人下葬,最后一眼都不让娘家人看。
贵宁气不过,跑到步军统领衙门报官,要求验明姐姐的死因。
好巧不巧,时任步军统领的正是和珅,更巧的是海昇竟是阿桂的亲戚。和珅心中窃喜:阿桂,这下你完了。
和珅收了状子,立即安排刑部司官去验尸。
阿桂的父亲担任刑部尚书十多年,阿桂又分管刑部事务,派出去的司官不愿此事让阿桂蒙羞。
所以,他们虽看出了猫腻,还是以自缢定案。
原本这样的寻常案件,糊弄一下就过去了。可此时和珅不错眼地盯着,就是想把事情搞大。
和珅一边挑唆贵宁在衙门喊冤,哭诉刑部官员包庇亲属;一边将此案上奏乾隆,建议将凶手海昇解职交刑部审问。
听闻此案涉及朝中官员,乾隆下旨,让刑部再验死因。还命纪晓岚监督。
要知道,阿桂父亲就是纪晓岚的座师,俩人有着深厚的师生之谊。纪晓岚到现场后,借口人老眼花,他只闲坐喝茶。
这次派来的都是精英,可越是高层官员,跟阿桂的关系就越是紧密,他们大多受过阿桂父子的提拔。
一方面,他们怜惜阿桂,另一方面他们也厌恶和珅平日里摇尾谄媚。
于是,这次查验结果仍是“自缢”。
结果一出,贵宁咬定:你们官官相护,谎报案情。
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乾隆召见阿桂:”海昇说,乌雅氏是将绳索绑在柜子腿上自缢而亡。爱卿,柜子腿怎能吊死人?
阿桂知道乾隆这是在敲打他,可他想到儿子被和珅算计,就不想服软。于是回道:“只要想死,皆可自缢。”
“那贵宁一直控告不休,如何是好?”乾隆又问。
“扰乱公务,应治罪。”
这番对话,后来被和珅当成了阿桂包庇海昇的证据。
在和珅的撺掇下,乾隆撇开刑部,直接派户部侍朗曹文埴、工部侍郎伊龄阿第三次查验,真相才水落石出:
乌雅氏脖子处并无缢痕,致命伤在胸口。
众目睽睽之下,海昇只好招供:两人口角,他一激动就把老婆踢死了。
案件终于告破,隐瞒实情的官员都受到了处分。纪晓岚被乾隆斥为无用腐儒;阿桂被乾隆罚俸五年,革职留任。
从此,阿桂跟和珅的矛盾彻底公开。
他临终之前还在感慨:“我这一生出将入相 ,子孙也有所成,可以死了。唯一遗憾的是没能看到皇上亲政。”
此时,87岁的乾隆让位不放权,嘉庆帝即便不喜和珅的跋扈,也不好处置。
阿桂去世时享年81岁,获谥号“文成”,入祀贤良祠,配飨太庙。
阿桂死后,和珅取而代之,终于成为内阁、军机处的双料首辅,全面掌控朝政。
一年半后乾隆殡天,嘉庆帝登基。新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处置和珅,给他列了二十条大罪,并从何家搜出8亿两白银。赐其自尽。
@安昕史话
和珅拔尖要强,算计了一辈子。以他的奸险,这样的结局也不意外。
意外的是,他刚刚站到人生的制高点 ,又迅速从顶端跌落。
他跟阿桂将军,倒是应了那句老话:只有走到最后,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胜利者。
齐国一公主,年仅10岁就被迫和亲,婚后3个月因思念过度英年早逝
在每个爱女如命的家庭之中,父母长辈都会对家里的小女儿说一句话:你就是我们全家人的小公主。似乎公主这个词,代表了一家人对这个小女儿全部的爱。而在人们的想象中,公主也应当是占尽天下宠爱的,应当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那么,真正中国历史上的公主,是不是也如同人们想象的一样娇贵呢?事实上,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拥有无尽的宠爱和呵护,相反,她们会背负原本不属于她们的压力,被政治联姻、和亲等政治人物压迫得毫无还手之力。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一位公主刚十岁就被迫和亲,最后郁郁而终。今天,我们就从和亲讲起,一起来看看这个可怜的齐国小公主吧。
在我国古代,天下之势是非常混乱的,很多时候,中原大地都处于几个政权的割据统治当中,就算有封建王朝统一了国家,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打交道也是他们避免不了的事情。政权与政权之间该如何相处呢?
在政权的相处当中,战争总是下下策,毕竟,一旦两国开战,劳民伤财就不说了,一不小心就会国破家亡,到那个时候,战败的国家连主权都不会存在。那么,为了避免开战和维护两个国家表面上的和平,统治者就把目光对准了宗室子女。
一般来说,宗室之中的子女为了国家的和平,儿子会去敌国做质子,女儿会被送往敌国和亲。质子的情况虽然有,但是相对较少,毕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儿子就代表着香火传承,没有谁会轻易把儿子送出去。
这也就意味着,宗室的女儿,国家的公主,很多都会被送去和亲。她们本来是千尊万贵的存在,但却不得不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原本不属于她们的责任。她们背井离乡,来到敌国,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她们中的很多人生不了自己的孩子,最终都会郁郁而终。
举个例子吧,文成公主进藏,松赞干布热烈迎娶,在很多人心目中应该是一段佳话吧。然而事实上,文成公主要克服地域上的诸多不适,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丈夫,还不能任性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怎一个惨字了得。
了解完了和亲之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与和亲有关。春秋时期,五个国家争雄,谁都想吞并其他国家。而西方的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算是一家独大的状态,要说综合国力可能只有南边的楚国能与它一较高下。
身为晋国邻国的齐国,为了明哲保身,不受到晋国的吞并,就想了一个办法,从宗室当中选一个小女儿过去和亲。在当时,齐国的国主是齐景公,齐景公的女儿不多,要说最得他心意,还是那个最小的女儿。
这位小公主从小就生得冰雪漂亮,而且非常聪明,很能讨齐景公的欢心。有事儿没事儿,小公主都会跑到齐景公的书房,陪着父亲一起处理公务。正因如此,她和齐景公的感情也是最深的。
此时到了需要挑选公主和亲的时候,齐景公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最小的公主。其实他也是舍不得自己女儿的,但是,这个小女儿又确确实实是最优秀的。虽然这个小公主才刚刚满10岁,齐景公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年幼的女儿送去异国他乡。
小公主本人,对于和亲当然是不愿意的,可是她是个深明大义的公主。她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明白,自己享受了尊贵,就应该付出相应的东西,哪怕这牺牲的,是自己后半生的自由。本来,齐景公还想了一套说辞来说服小公主,没想到,根本没有派上用场,这让他欣慰的同时,又感到深深的酸楚。
到最后,小公主非常体面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陪在自己身边的哥哥姐姐们,独自踏上了未知的命运。在和亲的路途中,她也流过眼泪,可是她很快擦去,用不属于十岁这个年纪的成熟来佯装坚强。
到达晋国之后,晋国国主很快被十岁的小公主吸引了。可是,小公主现在年纪还很小,晋国国主便命令人照顾好她,等待着她长大。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公主出落得越发楚楚可人,晋国国主非常喜欢她,还给她赐了一个名字,叫做少姜。
少姜虽然得到了晋国国主无上的宠爱,但是,她毕竟年纪不大,在陌生的晋国,难免还是会思念自己的父母亲人。少姜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整顿整顿地吃不下饭,越来越漂亮的同时,她也越来越瘦。
晋国公非常喜欢她,在合适的时间开始留宿在少姜那里。可是,在晋国公的精心呵护之下,少姜还是越来越憔悴。晋国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少姜这是很明显的心病,晋国公也根本没有办法。
就这样一直郁郁寡欢,三个月之后,少姜因为生病离世,这时的她还不满二十岁。十几岁的年纪,我们还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少姜这个小姑娘却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香消玉殒,实在令人惋惜。
少姜的悲剧,就是和亲带给女性的悲剧。少姜才十岁,就要承担起和亲的政治任务,这么可怜的她,却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还有许多许多小女孩儿,和少姜一样,在本应该撒娇的年纪,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痛苦生活。
看着这些女孩儿,不知道该骂她们的父兄无能,还是该斥责这个和亲制度简直没有人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和亲确实深深地伤害了这些可爱的女孩子,她们的后半生,就这样葬送在看不到故土的无边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