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我问找工作了没?闺蜜说先不找别的工作,这两年,就是利用好应届生的身份,轮番参加考试,直到考上为止。
17年,在老家县城工作的闺蜜,她家儿子考入省城的一所大学,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去年,闺蜜花38000元,给孩子报了考公务员辅导班,经过集中培训,参加的国考,成绩已出,没有达到他所报的岗位。
闺蜜说,当时如果报的是另外一个县的,分数就够了,谁也没有想到,相同的职位,仅仅因为不是一个县,分数会差那么多。
下一步,孩子继续复习,参加省考;再不行,还有事业单位考试。这两年,就是把精力全部花在学习和考试上,充分利用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各种考试,力争进入体制内。
在县里,没有什么好的知名企业,想要有个稳定的工作,还是体制内稳妥,社会认可度也高。
要说闺蜜的儿子,还真是个务实的孩子,我一直以为,闺蜜两口子都在体制内工作,收入不错,孩子在省城读4年大学,毕业后会首选在省城找工作。
意外的是,她儿子非常认可父母的安排,就没想留在省城,愿意回老家的县城工作,说将来生活压力小。
他们一家三口认为,如果孩子留在省城,准备房子就得200来万,负担大,倘若只付首付,就得背负沉重的房贷,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而在县城,本来就有房,即使再购买新房,五六十万就能下来。将来,孩子与父母离得不远,相互也好照应,对大家都有利。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闺蜜在县城收入不低,但相对省城来说,没有享受到房产增长带来的红利,县里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带电梯洋房,在省城只能换一个小小的单间公寓。
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资产,主要是房子,资产价值,主要看房子所在的城市和位置。这些,从世俗来看,不仅关系着我们这一辈人的生活,还影响到了子女的择业。
对于许多人来说,辛苦一辈子挣的钱,甚至不及房产的增值。
哎,责任在谁?又是谁导致了这种怪象呢?
关注个人成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大众生活。欢迎@若水梦之旅 ,一起交流,碰撞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