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滨江文化园景区(新河三角洲)内。长沙市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新馆于2015年12月28日开馆,建筑层高5层,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长沙市博物馆有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馆藏文物达5万余2020年12月21日,长沙市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罗尔纯 油画颜色鲜艳大方,用纯净的笔画出纯净的作品。1930年-201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6岁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64年至1990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对东西方艺术进行深入持久的思考。
1946年,湖南衡阳,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向美国摄影师展示他们一家人的午饭。实在是没有可吃的东西了,树叶、树皮、草根只要是能填饱肚子的都吃,最后连这些都没有了,只能吃观音土。看着他的眼神,实在是令人痛心。
1946年至1947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饥荒,广东、广西、湖南三省尤为严重,整个湖南有400余万人惨遭饥荒之苦,光衡阳地区就有9万多人活活被饿死,与此同时国军在湖南集结重兵准备打仗,又有11万日本战俘滞留湖南,等待遣送,国民政府火急下令湖南摊派160万石粮食。
当时上海《申报》分析得十分透澈:“湘灾之成,政治的不健全,当为一大原因。由于战时交通的不便,运输工具非普通商人所控制,于是权势在手的人。也就往往成了粮食商。
湖南的食粮,以营利为目的,被竭泽搜括,运往他省,造成今日的灾情。何况通货的膨胀,税捐的苛繁,更不能不令农村由破产而终陷毁灭。所以湘灾之成,除了战争的原因,还有着政治病与经济病。”
我们现在生活在好的时代,可以说衣食无忧,根本体会不到当年人挨饿的滋味,希望当年的历史永不再现,同时也警示世人不要浪费,珍惜当前的生活。本文史料来自2015年出版的《湖南慈善档案》,作者:陈先枢。
#翻阅2022#
今天看到今日女报一篇报道,2015年开始长沙雨花斋社区食堂“不论老人、小孩、年轻人,只要来了,就能用餐”,而且是免费午餐。一坚持就是七年,真的很佩服大爱善心。
可文章读到一半,就觉得有些人是不是太过分。原文这样描述:不少人都是吃过早饭后,坐一两个小时的公交来这里等着吃午饭。
本来就是为流浪汉,孤寡老人提供义餐服务的好人好事到成为了一些人专程坐几个小时公交车过来蹭饭。
生活中有不少人就是喜欢占这些小便宜,公厕排队把免费卫生纸抽光的,跑到社区医院故意多开药的到手去卖掉的,这些人要不要批评。
我想他们侵犯了大家公众利益,公众福利应该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健康大家谭#
《喜欢你》是邓紫棋演唱,黄家驹创作词曲,该曲改编翻唱自Beyond,发行于2014年8月15日。2014年,该曲获得新城劲爆颁奖礼歌曲奖 ;2015年,获得第九届无线音乐盛典咪咕汇十大金曲奖。《喜欢你》是黄家驹为前女友创作的歌曲,因黄家驹整日专注于音乐,无心照顾她,遂提出了要求:只要黄家驹放弃音乐,自己就跟着他走。最终黄家驹选择了音乐 。《喜欢你》是邓紫棋自小就喜欢的粤语歌曲,她在湖南卫视歌唱节目《我是歌手第二季》上翻唱演绎该曲,并获得单期冠军 。因受到听众广泛喜爱,故推出录音室版本。
#故事推荐#所谓的大咖,不过是一群精于运营者
(1)
昨晚我接了在行平台上的一个约见,再次感觉世界很小,约我的人正在帮猫老师运营社群,也是秋叶老师IP营的同学。
一年前,我在武汉的时候,猫老师刚好从长沙过来,继续完成其一年时间约见一百个行家的计划,而我有幸被其约见。叫上了一个他的粉丝,也是他的学弟,我们在中南民族大学对面一起吃了顿小龙虾。
这几年知识付费特别火,也出现了社群经济,我本人是其中的受益者,14年开始在一些社群做线上分享,虽然大部分曾加入分享过的社群如今都不在了,但也为了积累一大批微信好友,那两年通过线上分享,我有了两个5002人的微信号。
可惜当时没有开通公众号,白白浪费一大波红利。
而在圈内人看来,他们认为我没有很好的抓住机会,有不错的契机,但并没有深挖个人IP,但其实我想说的是,没有真正的能力,造出来的IP,不过昙花一现。
(2)
这几年,一些精于做个人IP者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大部分人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工作,自诩为自由职业者,入驻在行、玩分答、做社群,开饭团,沾边的样样都来,借助各种收费方式,捞了一大桶金。
而让他们放弃原有工作,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在职场里过的并不顺,工资收入还不如做做分享来的高,而其中还有一部分人都是闲在家里的宝妈,压根没有工作。
我并不认为这些在职场里,混的并不如意,公司也不愿支付高工资的人,真的能够传授给大家什么行业知识。但有一点,我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可以很好的缓解大家的学习焦虑。
2015年的时候,我跟另外九名运营人员,出了本运营方面书籍,如今看来真的是惭愧。几个入行两三年的小子,有什么可以指导别人的呢,真的是有些误人子弟,而这样误人子弟的人还大有人在,依旧在卖书卖课。
还有一类“大咖”,会跟一些职场新人讲如何月入三万,其实呢?他们自己此前在职场中,都未拿到过这个薪资。
这些付费课程、社群,还很好的掌握了人们的从众心理,比如看到招募信息的时候,发现已经报名人数过半,名额所剩不多了;殊不知他们招500人,可能前300都是此前自己的朋友、学员,而并不是真实的付费参与者。
(3)
我最近在反思一个问题,这些“大咖”是如何成长的,在这波线上知识付费兴起之前,人们的如何学习提升的?
换言之,没有得到、没有喜马拉雅这些之前,马云、马化腾等人一样学习成长,拥有足够的视野和格局,创造全球引人瞩目的科技公司。
在我看来,这些杰出企业家能够很好的做到有效学习,去甄别该要学什么,并有极强的践行力。
当下的各种知识付费产品,我并不是说都不好,但确实太多了,也有着大量滥竽充数者,我们需要学会选择,选择那些真正需要学的。
而选择之前,则是先去看自己行业内的经典著作,这这远比听某位XXX大咖的分享要好的多。
比如广告营销圈里,我加入了小马宋的小密圈,但是如果没看过《定位》、《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以及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天天看小密圈内的各种言论,也只是看热闹而已。
(4)
刚入行,发现自己很多东西不懂,又不愿花时间去践行,于是想通过一节微课,加入一个社群,就能跨越式提升,难免有些可笑。
我一般不喜欢追求所谓的干货,因为看过大量干货后,我发现背后的指向都是分享者的付出与汗水。
好的IP是运营出来的,当下各类平台也都在扶持中小KOL,我们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
所以,我们可以学习欣赏,但没必要去过于崇拜某位“大咖”,成为脑残粉,要有自己的识别度,尤其是专业方面的学习,请不要太迷信那些脱离具体实操职场工作的老师。
最后说下我们自身,个人IP很重要,有利于自己的职场发展,尤其是学校普通的学生,如果能够有些出彩的光环,往往可以赢得更多的机会。…点击卡片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