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人们天天呼吁让他们的工资高于公务员教师!!就群体而言,现在的公务员比教师要辛苦的多!并且工资收入低于教师(至少地市级一下,特别是县市级一下),教师退休至少享受正科级待遇(中级职称),大部分可在副高级职称上退休,而县级以下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务员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副科级一下职位退休。
教师终其一生,评上高级几率低,中级职称名额已放开,高级还远吗
教师职称晋升最近又有了新政策,就是中级职称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根据教龄进行自然晋升,对于很多教师人数多,中高级人数多的学校来说,想要晋升中级职称难度都很大,那么中级评审放开,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
很多人觉得,教师职称晋升,本应该不需要设置一些限制,比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为何没有职称评审呢?他们都是根据自然年限来进行工资的增长,唯独老师却要死死卡住,进行职称晋升,这按理说是没有道理的。

教师是我国吃财政饭最多的群体,由于大学教师被踢出了事业编,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和职中教师依然属于事业编,也算是“铁饭碗”工作,其实地方财政在供养教师方面,每年的开支在整个公务人员中占比是非常大的。
所以控制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其实可以有效地降低财政的负担,这也是职称晋升的一个初衷,如果大家都按照自然晋升的通道来进行的话,每位老师将来都是高级,需要发放更多的工资,对于地方的经济压力较大。
虽说目前明文规定,教师的薪酬不低于公务员,但是大家很清楚,各地的公务员数量远比教师数量少,当然待遇比教师要好多了,有老师吐槽,公务员有年终奖和精神文明奖,但是作为教师,他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类奖金。
可见在待遇方面,比如说车补、精神文明奖、年终奖这些都是公务员的最基本的奖金,教师在这方面或许有的经济较好的省份有,但是大多省份却没有这几项奖金,老师数量庞大,所以增加一个福利待遇的开支,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如果从教育部门的层面上去要求的话,难度依然很大。

从以上的这些情况来看,目前放开中级职称的评审,不再设置中级职称的限制,无疑会增加更多的中级职称的老师,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那么有人会问,高级职称在未来会放开吗?
显然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一旦高级职称放开,只要是本科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之后,大多数老师都可以晋升至高级,那么财政开支就会变得更多,完全按照教龄晋升高级的时间表也会向后推迟更长的时间。
所以从较长的一个时间来看,目前中级自然晋级都是职称晋升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那么高级能否自然晋级,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公务员和事业编待遇差距有多大?
举个简单例子。
本单位有个事业编借调到机关工作。他拿的是中级职称工资,工龄也有将近二十年,可现在每月到手收入才3070元,加上扣除的30%绩效返还不超过3800元,年终有26000的绩效,一年满打满算到手7万多。

坐他对面的是个刚到单位三年的小姑娘,公务员,她的工资每月到手也有3000多(含车补),与上面的中级职称待遇相差无几。但人家年终绩效多,光综合绩效奖就拿了33000元,比上面的老同志多拿了6000多,这还不算公积金等方面的差距。
都说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可实际上一个十多年的事业中级人员的年入比公务员一个科员都不如,可见公务员之于事业编的优势。
#职场微头条# #职场干货# #直言职场#
#考上正式教师编,月工资3000元,之前私立学校上班,月薪10000元,如何选择#正式编制内教师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同时又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制度,分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体制内工作,一般来说必须要通过教龄的延长提高职称来晋升工资,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和缓慢,但是你的工资趋势是越来越高的。在私立学校工作,工资是按照课时量和工作效果考核一步到位,这有根本性的区别,私立学校整体工资是公立学校的1.5倍左右。我认为35岁前如果有机会选择还是选编制内教师必定比较稳定,年龄越大越有优势,私立学校适合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体力旺盛,教学效果好,不然随时下岗,让你猝不及防。对于女孩子来说必须选公办编制内教师比较好,因为牵扯到二胎的产假问题是有保障的,私立学校一旦请假扣钱是比较厉害的。

教师工资的改革备受关注,但是最重要的要解决每次调薪和调整养老金过程中,高级职称涨得多,中级职称涨得少,这是不合理的现象和趋势,缩小差距应该是今后形成体系改革重要的趋势和方向,高级职称涨340元,中级职称涨240元,这就是2022年新调整薪资的新骑士,那就是缩小至每次调整过程中,高级长得多钟级长的少,这种不合理的趋势让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上涨的趋势差距控制在100元左右甚至更少。在职人员通过30%增量绩效工资来缩小中小学教师队伍与公务员之间的差距的同时,优化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科学性,按劳分配,按绩取酬,而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按照年龄增长的趋势,基本形成进一步扩大,年龄影响因素占据,调整80%左右,支撑影响调整20%左右,这样就合情合理。唯有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退休待遇,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就会透露出强大的光环和影响力,折射出教育优先发展最重要的思想,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