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智商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上,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情时,更可以发挥突出的作用。本书介绍了10种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配合精挑细选的500个世界经典的思维训练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大家冲破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养成用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最终使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得到突破和提高。本书的适读人群包括:广大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对数理化缺乏兴趣的孩子;想要改变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年轻人;参加世界五百强企业面试,或者报考公务员、MBA的应试者;渴望提高创新思维,给头脑充电的上班族、白领。
是不是非985,双一流,就真的适用读书无用论?对此我的看法是:

1、读大学的传统学历教育还是适合大部分人,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希望在社会上比其他人争取更多的机会,比拼学历还是很重要的方面,至少不会让你卡在门槛上,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
2、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综合素质教育,让你没有短板,在某方面又可以适当提高你的上限,这在综合素质要求高的非技术类岗位,比如公务员、管理者及领导岗位体现的尤为明显,经过一段岗位的历练还是能够看出学历及教育背景的差距,而且像体制内岗位基本只接受有正统的学历教育背景的;
3、下面案例这种靠非学历教育的技术培训实现收入超过传统学历教育的也仅限部分高薪行业,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像编程这种经培训能达到胜任工作的实践水准,其实也并不轻松,不仅脑瓜要够用,而且也要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
4、还有其它诸如蓝翔技校等非学历教育可能工作几年的短期内能达到很高的收入水平,但想再往上就很难,上限基本确定,干三年和十年收入上并不会有明显差距,而学历教育想突破瓶颈,还可以再继续深造比如考研、读MBA等,这时学历教育的考试优势(有基础学科的功底)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不要被个别案例误人子弟,其实不走寻常路的成功者都是基于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和某方面的天份,并不适用大部分普通人!
[微笑]
学历正在贬值,新一轮“学历无用论”正在爆发,你不承认都不行,但这不是人们主观上的思维认知,而是近些年各大高校盲目的疯狂扩招,还有多如牛毛的学历提升机构导致的“学历通货膨胀”。
有人也许会说,那什么什么本科生大专生才占全国5-10%,学历哪里贬值了?这个数字确实不假,但身在本科圈,就自有本科圈的竞争范围,身在大专圈,就有大专圈的竞争范围,身在研究僧圈,就有研究僧的竞争范围。你跟那些初中高中生比,没用!
过去没扩招前,那时候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成绩好还不一定交得起学费。现如今,谁不是拼了命把孩纸供到大学毕业,谁不是拼了命做苦行僧一般的考研,谁不是上了个班,还非要给自己弄个什么成人学历mba什么的傍身。这跟社会的焦虑氛围导致人的恐慌虚荣情绪当然也有关。

人人都有黄金,黄金就会贬值。我说现如今“读书无用论”,不是说读书没用,而是现如今社会,学历相较于人们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而言,真的是越来越划不来。让很多高学历人士真的是高估了自己,人到中年不得志,别提多痛苦。
多少人读研究生根本不是出于好学,而是担心找不到工作才读的研究生?多少人读博士不是为了科研,而只是想当个大学老师?
有些所谓的工作,其实大专生也能做,高中生也能做,甚至小学生也能做。之所以没能做,还只是学历通货膨胀引起的,企业只能通过学历筛选了,结果发现,这本科生还是太多了。
有人会说了,我读书是为了让人生更丰富多彩,让人生更多选择。嗯,我不排除有这种文艺青年做托辞,但百分之八十的人还是为了有份高收入的工作。可最后呢,多数人的收入并没有达到理想预期。最后你发现,物质上你没满足,精神上身为研究生的荣誉感也没有满足。
现如今有很多工作,其实根本不需要硕士博士,只是高校无底线扩招,社会学历机构当然也自然会跟着起哄分一杯羹。最后高学历人士也只不过是去混口饭吃了,剩下的基层劳动力更严重短缺了。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也根本没有那么多高智力的工作,一百个博士也不一定能搞得定芯片技术,却都愿意跑去街道办考公务员,结果工厂流水线反而没人了。神仙都去保命求稳了,凡人还活个锤子啊。
总之,学历扩招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不能说这是什么坏事。但学历正在贬值,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版“学历无用论”就是贬值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