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社琐谈》:嘎杂子
------张伯驹
杨土骧继袁世凯任直隶总督,
性贪婪。
时广东蔡绍基任海关道,
缺至肥美。
杨时恫胁之,
继以漫骂。
先君(作者之父张镇芳)时摄长芦盐运使 ,
与杨为同年,
尝劝之曰:
“彼亦道员,
时谩骂似于礼貌稍逊。”
杨曰:
“老同年不知也,
小骂则衣裘绸缎来矣,
大骂则金银器皿来矣,
是以不能不骂。”
一日杨示蔡曰:
“我要派嘎杂子查你的库。”
蔡聆之惧,
亟备厚礼以进,
遂止。
嘎杂子遇事刻薄挑剔,
不讲情面,
难以周旋之谓。
其人乃银元局总办周学熙也。
从碧
案:张伯驹(1898年—1982年),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注释:
1、杨土骧 生卒年不详。曾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任职山东时,拨款同仁堂创始人乐镜宇创办官药局。
2、蔡绍基(Tsai Shou Kee,1859年-1933年5月23日),男,字述堂,广东中山(今珠海)人。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先后入读哈特福德小学、哈特福德高中 ,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归国后创办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两度任北洋大学校长。曾任大北电报局译员、上海海关译员、北洋洋务总、天津海关道、天津英租界局董事(天津华人参与租界事务自此始)等。
3、长芦盐运使 官名。明洪武二年设立。初名“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简称“运司”。明初置北平河间盐运司,后改称河间长芦。运司驻河间府沧州之长芦镇(今河北沧州市),清康熙十六年(1677)运司移驻天津。掌管直隶湾(北起山海关,南至老黄河口)一带的盐业生产、保卫滩坨、巡查滩私、整理场务。有督察各盐场场长的权力。其后职掌扩大,兼理财赋和人事。其品级相当于布政使。
4、嘎杂子,读音gā zá zǐ,汉语方言,谓心计坏﹑怪主意多的人。
5、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号止庵,安徽至德(今东至)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其父周馥曾任两广、两江总督。周学熙最初在浙江为官,后为山东候补道员。1900年入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回国后总办直隶工艺总局。1905年,他出任天津道,1907年任长芦盐运使,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高等工业学堂等。他开办的滦州煤矿公司在数年后与英商投资的开平煤矿公司联合,组成开滦矿务总局。1947年,周学熙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