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难忘的尘封往事#五十八年(1964年6月)前,我二十岁。生活在芜湖市,没有正式工作,做过临时工,在街道居委会干没有名堂的杂务事,对前途一片迷茫!!恰在当时,居委会主任告诉我一个消息,说泾县有一个国营林场,接受城市下放知青,算是招工,有集体宿舍,问我愿不愿 意去。我当时想,在城市没有单位就业,靠在居委会”打杂工"混日孑,有什么前途呢?因此我就同意报了名。我的父母亲虽然不舍得我去农村,但我家人口多(兄弟姐妹四个,我老大),仅靠父亲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生活多艰难?我去林场算是减轻了父母的一点负担。记得那天(6月13日),芜湖市委在《和平大戏院》召开了欢送下乡知青大会,市委书记李文英作了讲话,戏院门外广场停了四辆大客车,我坐的那辆车是开往泾县马头林场,共三十名下放知青还有三辆车开往何县不记得了!
初到林场,由于是国营老场(建场于1918年),有近百名老职工,对我们新来的30名年轻人很热情,很照顾。林场毕竟是在农村,不通公路,没有电灯,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还靠体力劳动,劳动工具是挖锄,砍柴刀,扁担,以及种稻田的农具(林场有一百多亩农田)在冬季是以护林防火为主。我们林场处于泾县丶南陵丶宣城三县毗邻处,三万多亩国有林分布在长二十里,宽十里与农村林。田地犬牙交错的环境下,防止乱砍滥伐护林防火的任务是十分艰巨、复杂和困难的。在艰苦环境下,第一年就有一人开小差回芜湖市,以后在七十年代后期又有十几个人乘知青回城大潮调到芜湖父母原单位”顶职"。
我们在林场的一般工资都很低,我在八十年代转为公务员身份调到了乡政府工作。现在都己经退休了(其中病故了六人)。调到芜湖的十几人属于企业退休,一般养老金3000多元,在林场坚持下来的改制为事业退休,4一5000元。我属于公务员,养老金各项总体合计5一6000元。真是万万没想到,当年下放这条路,虽然艰苦,坚持下来,晚年的幸福生活比在城市还强!{不能跟城市中高收入群体比,是跟我们同时代在企业职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