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斌话国学】“孝行天下故事百则”之“曹王膏鱼芴慰母”
(导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的心愿,每个做子女的如果能努力挣得自己的一份事业,并在事业上能有所建树,这对父母来说就是莫大的孝顺。)
李皋,是曹王李明的玄孙。天宝十一年,他嗣承了王位,被授职都水使者,后来迁官至秘书少监。
李皋虽然生于皇室,但却有一颗异常仁爱的心肠,懂得体恤百姓生活的辛酸。上元初年,天遇大旱,导致农业歉收,粮价飞涨,一斗米价值数千钱。李皋估计此刻很多地方都在闹饥荒,便申请外调。但是家人都不支持他这个决定,不希望他去但这个责任,朝廷也驳回了他的提议。
对这件事他没有再提,也安慰母亲说:“母亲,您放心,我不会再提这件事的,我会陪在您身边的。”但是他心里一刻也没有放下这件事,一直为各地不断传来的灾情而忧心忡忡。
这天,他正在批阅一份下面呈上来的奏本。这份奏本很特殊,事关温州的饥荒问题,十分棘手。他担心处理不好这件事会引起巨大的反面社会情绪,也不放心交给下面的人处理,便故意在这件事上犯错。
皇上十分不满他对这件事的处理,将他贬职温州长史,责令他治理好温州一方。李皋来到温州,通过几番外出走访和翻阅资料,发现这个地方的旱情特别严重,饥荒也十分严重,必须要立刻开仓放粮来缓解饥荒。
想要开仓放粮,必须要先得到皇上的旨意。而此时要呈奏折,再等皇上的批复,估计要好几天。他决定先开仓放粮来缓解灾情,如果皇上有什么责罚他一人担:“如果牺牲我一人,能救活数千人的性命,那就太好了。”
属吏都劝他:“再等等,皇上的旨意就到了。”他却哪能等得了,打开粮仓放了粮,便派人飞马上奏,以擅自开仓放粮的罪名自请处罚。谁知皇上知道后,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夸他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当,及时控制了事态,没有使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不久,他被征召到京城述职。他接到诏令后便马上动身赶往京城,想来时间也是十分充裕的。
不想,在他经过一个属县的时候,被一个百姓拦了下来。细细一问,发现这个百姓在县令那受了委屈,听闻他会经过这儿,便特意等候在此。李皋当即决定留下来处理好这件事再走。从了解事情的始末到结案,花费了不少时间。这样,不知不觉地行程便被耽搁了下来。等他们到达京城,早就过了被征召的时间。
皇上将他外放为衡州刺史。李皋怕自己被贬官的事被母亲知道会引起母亲的忧虑,便没有告诉她实情,只说自己会去衡州处理一些公务让母亲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又为母亲安排好家中的大小事务才安心离家。
在他出任衡州刺史时,由于廉洁公正、政绩卓著,深受当地人的爱戴。湖南观察史辛京杲嫉妒他的才能,诬陷他图谋不轨,使他被贬到了潮州,待罪听候发落。
李皋心想母亲年事已高,要是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吓出病来。于是,他嘱咐家里人不要把自己被贬的事告诉太妃。因此,在被审讯期间,他出门时身穿囚服等候审讯,同罪犯一样。回到家里则手持玉身着朝服,仍然不失刺史威仪。他骗母亲说是升迁,做出了非常高兴的样子。母亲信以为真,也感到十分欣慰。
好友杨炎清楚地知道李皋的情况,明白李皋一定是无辜被人陷害的,一直想帮他,却苦于没有能力。当杨炎升迁宰相之后,立刻就着手调查了李皋被冤一事,惩处了此事的幕后黑手,并恢复了李皋原来衡州刺史的职位。
李皋官复原职重回衡州时,衡州的百姓们扶老携幼,沿途欢呼。回到家里,李皋跪在母亲面前,告诉了母亲自己以前被诬遭贬的事实,请母亲原谅自己对她的欺骗。李母这才惊悟,为以前的事感到后怕,同时更加关爱李皋了。
淮西的李希烈犯上作乱,德宗皇帝震怒,就派李皋前去调查惩治他。李皋到达淮西,便全力调查。李希烈作乱的证据被一一搜集了出来,李希烈及他的同党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于是,李皋便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
到了治所之后,李皋立即工作起来,他很快就将属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的生活恢复祥和安逸,对这个新上官评价颇高,对政令也都一一执行。
李皋好不容易将这个地方治理好,不负皇上的嘱托,终于松了口气。可是想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也没有见到母亲,李皋心里不是滋味。
“河广难航非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这是当时李皋的心里写照,他很想立马能回到母亲身边,看母亲是否安好。他想,母亲此时应该也在担心自己吧。他突然觉得自己很不孝,仕途不断上升的他突然感到一丝挫败。他上书皇上,希望皇上能给自己准假回家看望母亲。皇上看到他的上书后,很是感动,立即准了他的假。
李皋飞奔回家。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他的情绪崩溃了,这么多天对母亲的思恋在此刻全都释放出来。他紧紧地抱着母亲,留着泪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儿不孝,儿回来了,让您担心了”。
作者:施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