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原区新圩镇公务员成绩

#吉安头条#(原创) 古郡庐陵,为何有如此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安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在这块文风鼎盛、底蕴深厚、物产丰饶的土壤,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

#吉安头条#(原创)

古郡庐陵,为何有如此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安素有“江南望郡”和“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在这块文风鼎盛、底蕴深厚、物产丰饶的土壤,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项、省级81项、市级156项。从种类上看,吉安市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涵盖了非遗全部十大门类。作为一名吉安人,我们在为之自豪的同时,不禁想要问,古郡庐陵,为何有如此多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疑问,我们不妨从其中的部分项目窥见一斑。

多水多田的庐陵,自古以来就有“江南粮仓”之誉。母亲河赣江贯穿南北,遂川江、蜀水、禾水、乌江、孤江等支流汇聚赣江。丰沛的雨量,发达的水系,赐予了庐陵万顷粮田,千重稻浪。新干战国粮仓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二千多年前的庐陵就是“吉田沃土”、“江南粮仓”;北宋时期泰和人曾安止著述《禾谱》,记述了宋代吉安已经有了很高的水稻栽种水平。庐陵先人面对无常诡异的自然界,祈望来年的丰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贴门神、灶神、土地神等习俗;敬祖畏神催生了如青原喊船、万安儿郎灯会、吉州钓源祭祖习等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风俗逐步固化,与宗教、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充满仪式感和神秘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庐陵先人在勤耕不辍的闲暇,注重教化。很多家庭会在厅堂设置“天地君亲师”牌位,把孔子作为供奉祭祀的对象,诗书传家、耕读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人们的血脉之中。这种浓厚的“耕读”氛围,使得庐陵成为崇文重教的“江南望郡”,成就了“三千进士贯华夏”的辉煌。“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传颂至今,从这里先后走出过17名状元。这块充满诗意和灵性的土地,孕育了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成长故事,经由先辈们口口相传,成为激励后人的鲜活教材。鳌鱼灯、虾蚣灯、吉水长龙等传统舞蹈,则借着庐陵先贤的荣光,表达了人们望子成龙、龙脉旺盛、福降万代的渴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武功山、玉笥山、青原山,历数千年,经文人墨客演绎,留下了不少美丽、动人而神奇的传说。这些传说教化历代子孙,懂得耕读传家、忠孝慈爱、善恶报应的道理。

如果说“三千进士贯华夏”让庐陵名扬天下,那么庐陵先人敢于直斥权臣、宁死不屈的精神则让庐陵成为气满乾坤的“节义之邦”。波澜壮阔的古庐陵,有坚守气节的杨邦乂,有“脖子最硬”的胡铨,有“君降臣不降”的文天祥,有刚正不阿的解缙,有“打不死”的邹元标。一代又一代的庐陵人总是以先贤为标杆,以忠义报国为本分,以屈膝投降为耻辱,抒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正气之歌,鼓舞着庐陵后人舍身忘死,保家卫国。在庐陵先人的世界里,当国家和家园遭受劫难,他们就会奋不顾身,合力抗击。泰和县华盖山村村民响应文天祥号召,募集了数万民兵抗击元军;永新县龙源口镇南塘村村民习武练拳,捍卫家园;井冈山东上一带村落村民施展盾牌与刀枪棍棒为基础的少林洪家拳,打退土匪……华盖双狮舞、盾牌舞、全堂狮灯由此流传下来。在保家卫国中,庐陵人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御外的斗争精神,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家国情怀。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传统武术演变成为了集舞蹈、武术、杂耍及造型于一身,极具艺术观赏性的传统舞蹈和体育。

家国情怀浓厚的庐陵先人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历来勤奋吃苦,充满智慧。倘若读书不成,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行走江湖,木匠、铁匠、篾匠、锡匠、窑工、制茶工等手艺人随处可见。师傅收徒按照严格的程序,行三叩九拜之礼。庐陵先人对“手艺”和“手艺人”的重视,不仅缘于生存的需要,更缘于对祖传“技艺”的守护。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所学技艺总是精益求精,匠心独运,成就一代代“鬼斧神工”。泰和县庐陵传统建筑(鹊巢宫)营造技艺、吉州窑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遂川狗牯脑茶的制作工艺、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技艺等无不体现了庐陵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其中吉州窑木叶天目、剪纸贴花技艺更是走遍天下,在世界各地均有藏品,令世人赞叹不已。“吉安老板一把伞,走到外省当老板”。庐陵先人没有安于现状,他们身怀绝技,放眼天下,总是处于奋进的状态之中,其绝技也得以走出吉安,走向世界,使得庐陵成为“艺”行天下的智慧之地。

悠悠庐陵,千载历史。庐陵先人们敬祖尚德,崇文重教,坚守气节,追求卓越,造就了一大批文化名人、英雄人物以及能工巧匠、绝技绝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情民俗,使得庐陵大地格外受世人关注,“文章节义”汇集成博大精深的庐陵文化,也成就了念兹在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50272/
1
上一篇公务员不能去台湾吗(台湾人能不能考公务员)
下一篇 2017广东省公务员报名(广东省公务员省考报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