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没错
储殷 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中国人在美国洗盘子,这个话题很撩拨人心。很多人嘲笑这些人在国内可以当白领、大学老师、领导的,跑到国外刷盘子。这事怎么说呢?如果考虑到十几年前、几十年前,在国外的人回来趾高气昂的历史,现在国内的人嘲讽回来,也算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但实事求是地讲,这里面还有些其他问题,我们可能还要了解:一方面,对体力劳动的看法。国内的笑出国的干体力活,其实透着的是对体力劳动的歧视。在欧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与地位都不低。大学教授的收入不如卡车司机、护士其实很正常。我们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可是我们的社会对工人、农民、服务员真的尊重吗?我有朋友放着国内的厂长不干了去澳洲修草坪,刚开始群里也是当个笑话,但后来大家了解了他的生活状态、工作待遇,大家觉得在澳洲当个工人也不错。
继公务员之后,有的央企也不招国外两年水硕了,相信这趋势还会扩大,建议在职读这种水硕的也不能认,以后国外两年水硕只享受本科待遇。
发现社会一个讽刺现象,富人子女因为成绩不好又有经济实力,常常送到英国这样的国家去上学镀金,最后只混得一纸水文凭,成了眼高手低的社渣。而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多余选择,一门心思考中国大学,最后学得真本领,结果成为社会中坚。
例如英国只读一两年的硕士,能学啥?最好笑的是去英国学一年的通信硕士,那个国家在4G、5G标准领域一点话语权没有,连地铁里都没手机信号,家里也没千兆宽带。其他好多领域也类似,如无人机、高铁、新能源车……他们老师都不懂,去留学的能学什么?也难怪现在国内封杀这类文凭了[我想静静]
要想中国的消费高起来,必须提高服务行业,和产业工人的收入!因为他们才是最大基数,靠富二代,资本家,公务员,他们有钱都去国外消费了!对国内消费市场贡献太低!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