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金陵,穿越时空的遐想
南京,一座汇聚了帝王之气的风水宝地,凝聚了太多的繁华光彩,上演了太多的颠沛沧桑,它厚重的让人难以想象。朝代更迭、商贾往来,让这座城市的命运充满故事色彩。来到南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对望千年古都的种种故事。
大报恩寺,始建于孙吴时代,屡毁屡建。1421年朱棣为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在建初寺遗址上历时19年重建,并增设了极为珍贵的九层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然1856年,一度睥睨天下的大报恩寺却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这个曾经备受瞩目的寺庙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其身影被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角落里。2015年,历史遗迹的再现,换来了这座圣地的涅槃重生,一座玻璃与钢结构结合的新塔,在塔基之上重新修建起来,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座琉璃塔的久远记忆。
明故宫,明朝京师应天府的皇宫。修建历时20多余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其占地面积比北京故宫都要大很多),然而
经历靖难之役;清军的大规模拆除和改动,成了八旗驻防城;太平天国运动的拆毁;民国时期遭到了洋人和国人的破坏等四次浩劫,如今成了一个集纪念怀古,休闲健身的明故宫遗址公园,令人嘘嘘。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自然是无比的热闹煊赫,盛极一时,而当唐朝诗人刘禹锡走到这里时,却只剩下荒凉的古迹、野草、夕阳,连曾经在这里搭窝的燕子,也飞去了普通老百姓家里。世事变迁,一切荣耀繁华也是过眼云烟,无论什么,都敌不过沧海桑田的变幻。
杜牧眼中的秦淮河,灯红酒绿,夜夜笙歌,骄奢淫逸,繁华之象不过是一场纸醉金迷。如今的秦淮河畔,莺歌燕舞纸醉金迷的生活,已经随着秦淮河的流水不知流向了历史的哪个角落,但霓虹闪烁下的灯红酒绿仍然显示出他的热闹和繁华。没有了幽艳歌舞的歌女,也没有了亡国的遗恨,更没有了后庭花,只剩下那份寒水与泥沙孕育下的现代繁华与繁忙。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这里。科举自隋唐以来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朝代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科举虽然在清末时已停废,但其提倡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不可能被废止。民国时期建立的文官(公务员)考试制度与科举在考选原则和形式上有继承、相似之处。新中国长期实行的高考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及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办法,也是中国古代科举合理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