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一中年男子家做7层楼房,里面住着24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男子与孩子们非亲非故,为何甘愿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习开支,直到18岁长大成人呢?
男子名叫虞海河,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的一个村庄。
在虞海河很小的时候,父亲创业办养蜂场亏了一大笔钱,为了还债,家里将老房子变卖,一家人住进了由猪圈改建的石屋里。
在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候,是热心邻居和村民帮衬着,才让虞海河一家渡过难关。所以从小时候开始,虞海河立志以后要好好挣钱,长大以后能够回馈乡邻、造福乡里。
1986年,虞海河的父亲因病去世,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同村里的木匠老师傅学了一门手艺,出师后凭着木技活养家糊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内心信念不断的激励下,经过近20年的奋斗努力,虞海和娶妻生子,事业也有了一定的成就。
想起自己青少年时候的辛酸经历,虞海河将目光集中在了孤儿和家庭贫困的孩子身上。
2006年8月,与家人商议之后,虞海河在自家老房子的地基上建了一座七层楼房,专门为困境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住所和生活学业开支。
“小时候我家里受灾,我也是靠着乡邻们的接济,吃百家饭长大的。如今看着吃不饱饭、没有书读、脸色蜡黄的孩子们,我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我要给他们一个家,无偿提供吃穿住行,并且送他们正常去学校读书,直到他们18岁成年。”
通过走访附近十几个山区乡镇,虞海河挨家挨户搜寻需要帮助的孩子,第一批住进的孩子有8名。看着窗明几净的寝室、干净整洁的床单被褥、崭新的课桌台灯,孩子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为了支撑庞大的开销,虞海河每年会前往各地承包工程赚钱,照顾孩子们的重任,就交给了自己的妻子戴其丽和母亲郑美香。
平时照料一个小孩儿都十分费劲,更何况是这么多呢?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活动玩耍,婆媳俩会忙得团团转,没有一天晚上能睡上一个囫囵觉。
几年之后,这个特殊大家庭里的贫困孩子已经增加到了24个,一家三口各自忙碌着,谁也没有叫苦喊累,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这项慈善公益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16年下来,这些贫困孩子已经有好几名考上了本科大学,有当公务员的、有当作家的、有当设计师的、也有当教师的。
这些孩子深知自己能够走出大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离不开虞爸爸的无私奉献。所以他们一有时间就会回到那个共同的家,去看望虞爸爸一家人,以及自己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妹妹。
随着自己和妻子一天天老去,母亲更是年迈多病,虞海河担心那些还在上学年龄的孩子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他每年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的资金不下20万元,一旦自己停下脚步,那么就会有很多贫困孩子的梦想破碎。
人性的光辉在于善良,社会的温暖也在于行善。我们社会有许许多多像虞海河那样积极行善的好心人,点击下方公益卡片,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动动小手指,尽我们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的公益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