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2日为止,已经有山西,四川,新疆建设兵团,河南,福建,海南,贵州,广东,湖北,江西,重庆,天津12个地方发布了省考公告,对照去年联考省份,即将过半!
另外,军队文职也发布了公告,还没有发布公告的省份可真是吊足了胃口~#公务员考试#
2023年湖北省考第三天报考人数统计
截至2023年1月12日16:00,报考人数40015,审核通过24000人
省考报名截止时间:1月16日17:00
#2023省考# #湖北省考人数统计#
2023湖北省考学历要求及岗位数、招录人数:
1、面选高中以上学历岗位150个,招录339人;
2、面向专科或本科学历岗位共3个,招录5人;
3、面向专科以上学历岗位共463个,招录1003人;
4、面向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岗位5个,招录5人;
5、面向本科以上学历岗位5189个,招录9140人;
6、仅限本科学历岗位172个,招录242人;
7、仅限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岗位238个,招录513人;
8、面向博士研究生学历岗位4个,招录9人;
总共招录11268人。
你怎么看待今年湖北省考的招录情况?
#2023湖北省考##灵鹏教育##湖北省考[超话]#
#今日投稿#
博主,想问一下今年联考,老家本省省会郑州的司法厅管理的省直单位(参公事业编/限硕士/对口专业且只招本专业/2人/不限应届)。湖北武汉的区检察院(限硕士/对口专业且只招录本专业/1人/限2023应届),另外一个区的检察院(限应届/学士及以上/招且仅招本专业/2人),武汉的优势在于服务期3年且限2023应届生报考,郑州的省直不限应届,优势就是在老家河南,除此之外没了,因为他们都在同一天考试,这几个岗位有可比性吗?如果最后报录比接近去考哪个比较好(总归要选一个去考)
开学就考!
武汉一区通知初三二调考试时间!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再不减肥,就真的老了。一辈子没穿过漂亮衣服,可悲可叹!
以前小不懂事,后来上大学了才知道爱美,才开始控制体重。
很多减肥方案都无疾而终,其中有效果的一次是从125斤减到105斤,差不多都是每一顿都是喝很稀的稀饭,菜基本不吃,过了快一个瘦了将近20斤,结果是口腔溃疡严重,停止了减肥,反弹3斤左右。大学一直都在108斤左右,我身高162厘米。
后来怀孕生小孩,第一胎之后120斤,二胎之后最高峰133斤,2个月前减肥20天左右瘦到120斤,又坚持不住了。反弹2斤,现在122斤。
马上要湖北省考了,最近时间比较紧张,我也比较焦虑,没有刻意减肥,把时间用在刷题和带孩子。希望新的一年,体重能减肥并种植在105-110斤之间,省考尽力而为吧,加油,不留遗憾。
黄春光:黄永胜长子,年近40岁创业,生意红火,身价不菲。
黄永胜和妻子项辉方膝下总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黄春光是长子。
黄春光早年就参军入伍了,用他的话来说,如果父亲不出事的话,他自己能干到一个将军。
父亲出事后,他也被迫复员了,八十年代跟随时代大流下海经商,他本身思想活络,有经商头脑,再加上父辈的帮衬,一下就腾飞了。
生意做得很红火,如今已是家产不菲,在商场上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1943年的冬天,在保定的一个小山洞里,黄春光出生了。因此他的小名就叫做“冬洞”,大名叫“黄春光”。
1962年,年仅19岁的黄春光,考进了西安通讯兵工程学院,在这里上了六年学,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在云南的蒙自机场工作。
1969年的春节前夕,黄春光就被调到了38师作战科,担任参谋一职。
1970年的12月,黄春光回到北京,在防止突然袭击办公室担任副主任。
这时候的黄春光,仕途顺利,如果父亲不出事的话,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当一个将军,干到退休是没有问题的。
1971年,黄春光在北京的空军防止突然袭击办公室,担任副主任职务。
当时黄永胜已经被羁押了,因此在得知要求搬家的消息后,黄春光一点都不意外。
此时的黄春光,大儿子才五个多月,他们一家和黄永胜都住在西山。黄永胜出事后,位于西山的住所就被查封了,黄家人就得搬到城里。
晚年的黄春光曾这样回忆当时自己的处境:“父亲出事后,我在办公室就觉得气氛不正常了,办公室的参谋一直跟着我,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
至于黄春光为何被关押,他自己认为很有可能是因为9月16号的那天晚上,他帮助父亲焚烧一些材料。
“走廊有两个门,父亲在做什么我不知道,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在整理一些材料,我走后他才烧得”,黄春光如是回忆道。
1972年的春节前夕,黄春光被转到了军区的招待所,关押在86楼里。
因为黄春光的罪行很轻,他就同负责看守犯人的一个参谋住在一起,白天参谋出去工作,屋子里就只有黄春光一个人,没有人看守。
他一个人待在屋子里,除了上厕所可以出门,其余时间就是在学习,不允许出门。
上厕所的时候,黄春光看到了自己的母亲项辉方也在这里,还有李作鹏的妻子董其采也在。
1973年春节刚过,黄春光被转送到团河农场,在这里待了差不多一年的光阴。
过了两年,团河农场解散,黄春光回到北京,被分配到空军的管理处军粮城生产队,在这里担任副队长。
这时候黄春光名义上是副团职务,没有说给他降职,但当时生产队的队长才是一个正连职位。
这就让黄春光显得有些尴尬了,一个连长怎么管理一个副团长呢?
所以,黄春光就问队长:“是你管我?还是我管他们?”
他没得到肯定的答复,队长只是回他,让他好好工作,这种微妙的关系也就这么持续着。
1975年的年底,黄春光被通知要转业到湖北,但是他不同意,转业这事也就拖了一年。
1976年,黄春光才办理了退伍手续,按照营长的待遇,转业到广东韶关的一家工厂,在这里担任副厂长。
同时,他的三个弟弟也都陆续转业,分配到不同的城市工作。
而关于父亲,却没有任何消息,也不知道他人现在是死是活,人在何处。
其实,这时候的黄永胜,被关押在监狱里。
1981年,黄春光被调到青岛,在青岛无线电三厂担任副厂长。在几个国营厂之间来回兜兜转转,虽然生活上不至于饿死,但也就那样了。
随着国门的开放,国营厂的日子只能是用“温水煮青蛙”来形容了,再贴切一点就是,已经习惯生活于国营这个小社区里,大家都差不多是在混日子。
要么被时代淘汰,要么就是紧紧握住拳头,扼住命运的咽喉;人生的关键转折点,要么是生活为你选择,要么就是你主动选择。
八十年代初期,黄春光果断辞职下海经商。
这并非是他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毕竟在好几个国营厂的高层位置待过,比下面的工人看得更为透彻,对当时国营厂的弊端看得更为深远。
之所以在年近四十,选择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一来是看到铁饭碗的裂痕,二来自己的父亲虽然出事了,但是父辈的那一层关系并没有断绝;哪怕仅仅只是父亲四野的关系网,也已经足够了。
于是,马上就将年满四十岁的黄春光,大胆地决定辞职,在北京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他本身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为人脑子活络,有经商的头脑;再加上父辈的帮衬,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
很快,他的名下就挂上了四台轿车,为了回馈朋友和同学,他时常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
就是年代初期的时候,他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百万,这才当时的社会,属于金字塔尖的收入了。
抛开其他因素来说,黄春光的人生还是比较励志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老话还是说得蛮正确的。
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生活,而是自己;“胜人者强,胜己者智”,自己所想要的生活,要么自己选择,要么就只能坐等生活来为你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