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武城邮政公务员(国家邮政局公务员)

河西街(二) 清初又有大量人口逃亡,据清顺治七年(1650年)统计,治平乡原额2554丁(丁:16岁以上的男劳动力),逃亡933丁。德化乡原额1766丁,逃亡1145丁。马圈屯,原额人丁1062丁,逃亡丁749丁,健在丁313丁。所以

河西街(二)

清初又有大量人口逃亡,据清顺治七年(1650年)统计,治平乡原额2554丁(丁:16岁以上的男劳动力),逃亡933丁。德化乡原额1766丁,逃亡1145丁。马圈屯,原额人丁1062丁,逃亡丁749丁,健在丁313丁。所以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人口才有明显的增长,估计河西街三村自此以后才初具规模。一直到清道光年间取消“屯”和“乡”而设“里”的乡组织管理时,马圈屯改称“马圈里”,河西街仍属武城县西关。

通过上述讨论得知,整个武城县在元初仅有老、弱、残、苶,到元末的近百年间已赤地百里,河西街仍存有宋、金时期的遗民,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靖难之役”对河西街没有造成什么伤害。据移民专家曹树基推测,这一区域移民尚未居住安稳就发生“靖难之役”。武城最早的迁民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多数迁民,尤其山西迁民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后才迁入,在此居住才三、五年,为避战火大多返回原籍避难,朱棣为帝后再次返回武城,重返武城时引来很多登州人、“老鸹窝”人,自然这些人都是称“永乐移民”。

所以说,河西街在千年以来人脉未断,文化传承未泯,属故城县最古老的城镇。

二、运河变迁的见证者——河西街

只有在明中期有了《武城县志》后才有了县域事件的记载,因金元两代300年文化的断代,明中期之前关于武城县的文化信息几乎为零。清朝末至今,由于故、武两县的政区变革,新《武城县志》不记载运西,新《故城县志》搜罗不全故城南部资料,再度陷入文化断层。为接续文化断层,郝金龙先生作了不懈的努力,对古武城的河渠研究中不少篇幅提到武城,如《古武城考》《永济渠在故城的来龙去脉》《北宋黄河与永济渠》《金元永济渠变迁》《羊角旋风导致移武城县》等。兹仅复述武城对运河历史的见证。

(一)河西街高地的年代

今天河西街系千年武城县城的孑遗部分,处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口后的淤积高地上,今建国村、和平村绝大部分处在周定王河土层上,系今故城县最古老的地面。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经汉黄河在屯氏决口和北宋庆历黄河决口均未对河西街造成重大灾难。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屯氏别河东阳支沿蔡河在巩庄向东北绕过河西街高地;屯氏别河绎幕支在过祥家洼(今故城县南端与清河交界处)、要庄,在今良尧村北入今运河,在焕光大桥北东折进入今武城县腹地,仍然绕过河西街高地;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河西街以东14里,再次绕过河西街高地。所以北宋时期才将武城县治迁到千年不遭洪灾,而且水系丰满的风水宝地上。

(二)与运河的不解之缘

上述河西街的史前高地以今建国村石闸街土地为标志,见证了河西街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

1、见证永济渠

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是两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理方位的两个体系。今天所见的京杭大运河系金末所开,在临清北利用了金明昌六年(1195年)疏通的卫河河道,经由河西街,再到郑口,在河西街仅用了永济渠不足500米。永济渠则为隋炀帝征高丽于608年首开,并非平地开河而是巧妙的利用了汉代的黄河决口形成的自然河道,经今临西县、清河县,在军屯镇进入故城县境,行蔡河河道,经赵里村、王行杖、冯王庄、何刘屯、南召,是屯氏别河东阳支,因再向东北则入低洼地不能行船,才于马庄村北向东南开新河,过秋胡墓仍向东南,过今建国邮政所北到老建国公社西的大湾,并向西南,然后向东通过古石闸入今运河,石闸即《清河县志》上记载的“河西减水闸”,在今建国村石闸街南端,此位置亦系汉屯氏别河绎幕支。永济渠在“沉船遗址”向北,与今运河的交叉点即是“沉船遗址”,北距“焕光大桥”约500米,向北过《武城县志》所说的“东流村”,这就是史志所载之“永济渠东”,过东流村后再向北到“涣光桥”北的“小钓嘴”,今村已搬到运河大堤之东,永济渠在小钓嘴拐向东,再偏东南过今东、西徐村间流向今武城县城南(原历亭县)。

隋炀帝开永济渠后不久即遇天下大乱,却造就了唐朝的300年基业,与隋唐永济渠的繁华是分不开的。武城县治所在王行杖时就扼冀鲁之咽喉,系永济渠上的一大都市,到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王则领导穷人起义,波及武城,王则被杀的当年黄河淹没武城,永济渠被淤没,熙宁九年(1076年)“羊角旋风”将县城夷为废墟,将县令家眷悉数卷入空中,可见风水坏到极点,才选择了“东流村”这块风水宝地,表明东流村即永济渠沿岸的村庄,石闸街的土地也见证了永济渠。

2、见证熙宁运河

北宋熙宁三年(1070)朝廷开通了新运河,在焕光桥南仍利用永济渠,焕光桥北则向祝官屯方向开河去接庆历黄河到郑口方向,河西街仍是熙宁年间新旧运河的见证。

特大喜讯:和德州疫情解封相关的18个消息!

总结了最近这两天的好消息,我们德州距离解封不远了,也就是说随时会解封!大家看一看是在哪一天?

1、开发区崇德中学学生结束集中隔离。

2、德州学院学生解除集中隔离,返校。

3、11月2日,禹城伦镇丁庄村由高风险调整为中风险。

4、武城调整社会面管控措施,解封。

5、天衢新区职工陆续返岗复工。

6、禹城连续几天无新增病例,援禹医疗队撤离,解封在即。

7、德城区加大管理力度,社会面影响消除,解封在即。

8. 平原陆续解封。

9、4日12:00前,有序恢复中心城区公交运营服务。

10、德城区成人高考如期举行。

11、开发区部分小区和楼道单元解封。

12、德城区10余家保供企业员工陆续返岗!

13、连接开发区和市区的岔河桥恢复通车。

14、4日12:00点起,德城区内出租车、网约车有序恢复运营。

15、顺丰、邮政、京东、鼎信等快递企业已有序恢复运营。

16、德州市委领导调研商超复市、公交车恢复运行等工作。

17、开发区部分市场有序恢复运营

18、自5日起,二屯镇纪家店村、萧何庄30号楼由高风险调整为中风险。

文昌阁—张家口堡的中心及灵魂

北京有鼓楼,张家口堡也有一座鼓楼,它就是堡子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文昌阁。

文昌阁是一座集钟、鼓、楼为一体的建筑,所以也被称为鼓楼。它建在正方基座上,四门上方分别嵌刻了文字,东门刻有鼓楼;西门刻有山楼,南门刻有文昌阁;北门刻有锺楼。

北京的鼓楼有二个门洞,而文昌阁沿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门洞,从四个门洞分别延伸出鼓楼东街,西街,南街和北街,所以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四门洞。四门洞的穹顶中心嵌刻着八卦石图案,造型精美。我觉的四门洞的设计是文昌阁的一大特色。

据介绍文昌阁内供奉的是主宰功名、禄位的文曲星。张家口做为一座 “武城”,建造这样一座供奉文曲星的楼阁,标志着张家口堡已经由一个军事防御城堡转化为一个集军事、文化为一体的城市。

沿四个门洞去往四个方向,均可欣赏到堡子里保存尚好的一些古建筑。关帝庙,张家口堡戏楼,日、德、美洋行旧址,明清商人的银号,还有最早的张家口邮政局旧址。偶尔也会经过一些标有老北京小吃饮品的小店,恍惚之间以为漫步在京城的胡同间。

目前鼓楼街正在古建上加装夜景灯,不久的将来这些古老的建筑在夜晚将被灯光点亮,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光顾。#张家口头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49988/
1
上一篇信阳 公务员 面试(信阳公务员面试班价格)
下一篇 2018年乡镇公务员广东(广东省县级公务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