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工厂遍地都是,为何还会缺少工匠精神?
就说我表妹的对象来讲,大学的专业是数控,编程,毕业后在一家精密铸造公司上班。现在已经连续工作快7年了,工资才六千多!经常加班不说,工作还比较费脑细胞…什么人生理想,诗与远方那都是幻想…
现在他都后悔学技术性的专业了,如果当初向公务员方面发展,现在不是香多了?
#工匠精神# 中国人一般干一行恨一行。爸爸是农民,会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做农民;爸爸干流水线,会教导孩子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在中国人的心里,要改变自己的不良现状,不是去提高技艺水平,而是去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地位的改变,决定了分配份额的改变。地位越高,能分配到的东西越多。打工者想变成老板,农民想变成公务员,保姆想变成女主人……所以中国人很难有工匠精神。不过这种状况也在发生改变,随着高级技工的短缺,技艺高超的匠人的身价会不断得到提升,工资的增长,会让普通人意识到技术的可贵。所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工匠精神会在我国得到发扬!
今天一上班,就看到一个视频说2023年我们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能再折腾民营企业家了,把他们折腾坏了,那就真没人折腾经济了。我看到这个视频说的有理有据,底下评论也是五花八门,有唱衰民营经济了,有大力推崇国有经济的,也有提倡国营民营协调发展的;老代观点就根据我服务过很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有不同意见的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探讨。
我看到这个视频说民营企业在我国的比重和影响力很大,他说全国3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100%是民营企业,中国经济五百强,民营企业就占362家,达到了75%,中国新经济五百强,民营企业422家,占到了84.9%,全部A股上市公司5000多家,民营企业是3168家,占到到了63%,民营实体市场经济占GDP的50%以上。
这个视频作者的观点就是民营实体经济是我们的根,是中国经济的根,更是全球经济的根,根被破坏了,100年都回不来,所以2023年,面对经济的复苏,他提出,民营实体强,则中国强,民营实体有信心,则中国经济有信心。
我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1、我赞同实体经济是我们的根,不管是国有的实体经济还是民营的实体经济,他们都是中国经济的根,实体经济的根如果被破坏了,中国经济强不了,中国经济的信心就起不来。再简单一点就是实体强,国家强;没有实体经济,什么都不会强;
2、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不看好民营企业呢?有人说是因为民营企业以逐利为主,国有企业才是为民为国的基础;我想大家理解偏颇了,只要是企业必须以逐利为主,不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只有企业赚钱了,才能证明给国家做贡献了、给人民谋福利了,新加坡的国有企业盈利能力都很强,在13%左右,我国的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相比较弱,不到3%;企业管理层没有赚钱的动力,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您说呢?
3、国家应该把那些守法经营、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家保护好,一个国家的人民要懂得尊重和包容企业家,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就业才有希望,国家要扶持、人民要支持实体经济,大家的日子才好过;政府应该统筹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创造和完善更为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4、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我支持国有经济不与民营经济争利的原则,要大力鼓励和发展民营经济,要藏富于民,更要创新国家机制,提倡让优秀的人才从事创造性的行业,不要都想着考公考研考编,去当公务员,去工作稳定的央企国企工作,这才是关键,我们要让实体经济稳步增长;那些有活力、有效率的民营企业,只要依法交税,就是真正的好企业,就应该支持他、保护她;
5、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我认为民营实体经济一定要有工匠精神,那些想赚快钱的都走不远,投机的都活不长,只有脚踏实地的做民族品牌,做良心产品才是正道;我们的民营企业要有德,才会走好、走远;
6、再从宏观方面来讲,只有自立自强、实业强国、强军富民,才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硬道理,而民营和国营都是我们的财富和经济发展的引擎,二者缺一不可;您说是吗?老代观点,支持实体经济。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看不起农民# 对这个问题我提点个人看法。
一、我认为看不起农民的人还是少数,这种情况将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减少 。试想,上找40年,我们的祖辈和我们个人,多数都是从农村出来的,那是我们的根,有什么看不起的,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根。当然了,现在我们通过努力生活在城市里,各种条件很好,比农村优越了,但那里还有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改善现在的不足,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把振兴乡村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我们应共同努力。
二、目前农村有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改善。首先就是对教育的认识。现在所有的农村家里都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但没有好的方法,只能停留在吃穿供给上,有的甚至有些过头。把一切期望都寄托在孩子的学习上,是要孩子有要求,不管是合不合理,都一一满足,导致个别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有的孩子不求上进,学习不吃苦,生活上超标消费,不知感恩,进去精神不强,享乐主义占上风。有的考上高中就显现的淋漓尽致,我身边和亲属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气得父母无计可施,这就是溺爱过度的后果。
其次是要改变观念,不要老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都去当公务员和坐办公室。要让孩子都方面发展,特别是当今社会,更要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向着科技强国发展,工匠精神将是未来的主基调,农村也将是富人们休闲的首选。
三、现在有些年龄稍大的农民,由于不经常出门,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太少,所以自己就感到自卑,和见识广的人交流起来就有代沟。并不是别人看不起农民。比如说,有的农民和自己城里的子女交流起来都不合拍,这能说自己的子女看不起农民的父母吗?回答肯定不是的。
四、农民看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沟通起来就会顺畅。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合不合服你的口味,因为我就是1978年从农村出来的。
为什么年轻人都想去互联网公司,或者去金融行业?
虚拟经济能成为立国之本吗?
美国证明能!但局长认为,德国、日本的经验才值得我们学习。
德国、日本也通过产业政策,大规模扶持技术院校,通过教育系统与公司提供学徒岗的结合,培养顶尖技术工人与工程师,这就是德国的工业学徒制。
被誉为匠人之国的日本在上世纪延续学徒制,并且在美国的扶持下,企业使用终身雇佣制,培育技术工人。
精干的产业工人就为日德制造业提供了原动力,也是两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核心原因。
那我们中国呢?
毫无疑问,以技术工人为代名词的蓝领将是一大趋势。
局长必须重申,我们要坚持工业立国,脱虚向实。
高层已经确定了中国目前的定位,以内循环为主,叠加外循环的双循环战略。这就是对中国兼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特性的最好解释。
欧美发达国家以内循环的消费服务业主导经济,导致产业空心化的历史问题值得我们以史为鉴。发展中国家,因缺少产业上游高附加值的知识与设备,只能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是中国产业升级需要破局的关键。
而这里中国的产业技术工人将是破局的钥匙。
但似乎大部分人看不到这个趋势。
从今年就业形势可以看出,高校就业普遍存在着三点的趋势:考公务员、国内外升学、自主创业。
而在一项调研中,63.97%的受访职校生表示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蓝领似乎是学生和家长们最不能接受的职业。
局长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出发。
首先,制造业需要改变自身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争夺年轻的蓝领工人,而不是让蓝领工人饿着肚子喊口号。
其次,蓝领工人需要摒弃传统思维,将自己定义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工人,不再作简单重复的劳动力,前些年一直宣传的日本工匠精神,本质上也是一种从普蓝向深蓝转变的过程。
做好这基础的两点,我们的产业升级、工业立国才有希望。西方思潮如今裹挟了年轻人,他们希望搞虚拟经济一夜暴富,但被割完韭菜后才发现,虚拟经济充斥着泡沫与幻想。
当然局长并非不认同虚拟经济的价值,互联网也好、金融也罢,都是双刃剑,用得好,互联网技术能加速产业升级,金融能通过杠杆效应为制造业输血,但用不好,就会造成泡沫与危机。
所以,实干才能兴邦,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才是立国之本。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们更应该明确蓝领技术工人的价值,他们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动能,只有我们的产业工人从普蓝向深蓝进军,我们才能找到属于中国的破局之道。#就业# #经济# #制造业# #互联网# #蓝领# #技工# #实体经济# #你支持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