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加分:最多加20分#传媒大家说# 安徽省2021年高考加分政策公布。同时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考生,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具体为:烈士子女(2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10分)。地方性加分项目2项。具体为: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5分),即全国性加分项目“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以外的“侨眷和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5分)。#安徽高考##安徽头条#
合肥市中考成绩原先预计7月2日公布,现在改成7月4日了,家有中考的家长孩子们都等急了......有人预测今年一六八中统招线会比之前高,各校指标到校也会拉高,普高线也是......现在再看看这些政策性的加分,全市870多人,尤其少数民族占了655人,不得不说这个政策加分在内卷严重的当下,对这些孩子的助力是大大的......
今年中考,合肥市蜀山区政策性加分投档复核结果公示,看看有哪些孩子有机会获得加分#合肥头条# #合肥上学#
#合肥头条# 重磅!事关今年高考!附:加分政策
合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合肥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希望从信用评级来提升开发商拿地积极性:
参与合肥地块竞买,每参加一宗加0.5分,最高6分;
竞得本市地块,每竞得一宗加2分,最高分8分;
除此之外还有销售面积和竣工验收面积等加分维度。
安徽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也就是从2022年的这届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哪位懂行的解释一下,不知道什么意思?
新政策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
合肥中考成绩,原先说7月2号公布,
然后又拖到下周了,据说是为了某一个学生加分!
真是良苦用心,早干嘛去了?抗疫都3年了,唉!
苦了这些翘首期盼的家长!
#合肥头条#
如何看待教育部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9月15日,教育部发出的权威消息表明:引发最多争议和质疑的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已经全部取消,还有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也被逐步取消,依然存在的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
我认为这对每一个将来要高考的普通家庭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好事!长久以来,高考加分,乱象横生,人人喊打,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调节文化课选拔有局限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公平,但是在实践中却被异化,被一些善于钻营之徒巧妙利用,其中加分造假最猖獗的莫过于省体育二级运动员加分,很多曝光案例都假得可笑!
尤其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五花八门,搞得你晕头转向,比如已经取消的河北省“教育世家”子女报考师范院校,竟然可以增加20分,还有安徽省曾规定的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加分政策等等,这些政策的设计原本都是好的,可是只要你一动脑筋,就能琢磨出其中的漏洞,很容易使用特殊手段,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项目越多暗箱操作空间就越大。
问题的一大症结在于,大量加分项目不是教育部门能够掌控的,比如体育局、科协、民委等等,都会参与其中,各种迂回、各种钻空子,让本来天下最公平的高考,因此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既然高考加分弊端重重,那为什么不干脆取消所有加分呢?我觉得这样做是矫枉过正,像烈士子女、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应不应该享受加分政策?我认为太应该了,尤其是給烈士子女加分,既是对烈士的告慰,更是对维护公平正义价值观的有力引导。
高考事关人才选拔,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就是要让高考的招录不受到任何行政权力、场外因素的影响,那么对于有必要存在的加分项目,如何保障不被操弄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全网公开,建议把每个获得高考加分的考生和加分的理由,都公之于众,让所有人查询,一旦发现造假,就取消高考成绩,追究所有参与造假者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让高考这道希望之门阳光灿烂。#教育部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没有可比性,一个加分,一个裸分,安徽虚加分,江西实裸分,还是江西学子比安徽历害。
合肥疫情留肥补贴真的来啦 ,最高2000元补贴/人,合肥也是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倡议,之前多个省市区已经陆续推出了相应的措施,有的落户加分,有的免费核酸检测,有的给予通讯补贴……等等
可是都没有钱来的实在,那么合肥2千元每人的补贴标准,留肥的人员可以跟单位上报申请,合肥经济开放区也明确了,在岗的留肥员工,给予一次性2000元津贴。#合肥头条# #合肥# #疫情# #合肥补贴# #合肥身边事#
你们那里都是补贴多少? 是拿个补贴还是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