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要进一步为家长减负#为家长们减负,首先要解决家长们的经济负担问题。经济不行,也就降低了生育的意愿。解决了经济上的负担,还需要在精神健康方面下功夫,因为很多中青年人的心理压力很大、精神包袱很重,要为他们减负,仍需要从多方面领域下功夫。
对家长们来说,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了职场中年危机问题、职场性别歧视问题,尤其是已婚即将生育的女性来说,在职场环境下,显得压力很大。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之后还需要考虑到教育成本、教育质量等方面,要全方面提升中青年人的生育意愿,仍需要从孩子身上多下功夫。
还有,对多数家长来说,最大的压力来自于购房压力,包括房贷房租等。对经济条件并不充裕的家庭,在鼓励生育的背景下,可以优先给予保障房的名额,或提供更大力度的优惠补贴措施,以达到减负的效果。头条热榜
我们说到防疫和近期的一些优化措施,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责任”的问题。这些年来,因为防疫问题被处理的各级人员的确不少,这种严格的态势也导致很多官员不敢放松,或者不能从我开始放松。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层层加码的根源。
过去,我思考这个问题的逻辑是,既然如此,就要给各级官员“减负”,让他们不要有这么大的心理包袱。符合条件的,该允许就允许,该解封就解封。但最近这两天,我愈发感觉自己的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甚至是空谈,这无助于改善当前的局面,应该换个思路。
那就是建立“事后追责制”。也就是说,如果你层层加码了,你该解封的时候不解封,那么在事后,乃至于数年之内,当事人在搜集到足够的证据(人证、物证)的前提下,是可以向有关部分举报,并向相关的社区人员和官员追责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扎牢监督的笼子,让他们的心中有所敬畏,“害怕未来才能做好现在”,才能真正落实优化防控和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主席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提到,要给青年增加睡眠,减轻负担。在延安时也曾说过,又学习又玩耍。近几年,也有减负、双减之类的,给以安慰和回应关切的意味更多。
内卷,一边努力,一边焦虑,拼尽全力往前冲,主观感觉是在进步,客观上是原地踏步,还有可能倒退一些,努力只是自我安慰,不要让自己闲着,否则心理上就会产生无尽的焦虑、惶恐和不安。
面对内卷,关键还在个人,应该有一个理智清醒的心态,对自己不要太苛责、太要求完美,对子女不要掌控太严,期望太切。
60分是完美,80分是意外,100分是奇迹。个人努力大体上只能达到60分,剩下的不是努力能决定的,把所有精力投入在追求100分上,边际效应递减,失多得少,得不偿失。
“双减”之后就不焦虑了吗?
今年的两会关注了中考分流、教师待遇、教师减负、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教育热点话题,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不仅如此,教育焦虑的话题也被提上议案。
现在家长普遍有焦虑情绪,“双减”前,孩子作业多的时候焦虑孩子负担过重,“双减”了又后焦虑孩子课余时间增多,怕孩子学习成绩下滑,在家默默给孩子加码。
不少老师焦虑,“双减”前,应试教育和教育改革让人焦虑,“双减”后,既不能布置过多作业,延长学习时间,又要提升教育质量让老师焦虑。
事实上,孩子们多少也有焦虑,内卷越来越小龄化,时间越来越少,任务从没减少,效率越压越高,跑神都没有大块的时间。
关于焦虑,我有如下观点:
听起来也许像心灵鸡汤,你细想,在无奈中,寻找生机,应该有真实性和可取性!
1*焦虑多数是情绪问题要调整。生活从来如此,挑战从未间断,无论政策如何变换,日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躺赢,要磨练自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平稳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2*双减啥的,培养孩子该怎么培养还怎么培养。教书内容可以变来变去,但育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