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历史学公务员(历史学公务员岗位薪金)

因为职业和专业关系,我经常被问到,上大学读历史学专业有什么用?孩子要不要报考历史学专业?这个问题我还确实很难回答。

因为职业和专业关系,我经常被问到,上大学读历史学专业有什么用?孩子要不要报考历史学专业?这个问题我还确实很难回答。

近四十年前,我考入某名牌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学习。在入学之初的一次大会上,一位著述等身的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读史使人明智,社会永远需要,但也可以说没什么用处,当然也可以说无用即大用。我们学历史的,不要想着升官,也不要想着发财,踏踏实实读书做学问吧,老老实实生活吧,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做一句空。大致上只能维持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平凡生活,当然也会是很踏实的。

听了他的话,一些同学很沮丧,但也就这样了。好在当年的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工作根本不愁,毕业工作就是干部编制。

尽管也有一些高官或巨富是历史学专业出身的,但历史学专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没什么大用处,发不了大财,基本上吃不饱,饿不死。无论是历史学专业工作者自己,还是社会公众,都普遍认可这一点。

正因为如此,历史学专业尽管规模不算很小,但一直被认为冷门专业,招生规模几十年来基本维持不变,甚至略有下降。二十年前开始的大学疯狂扩招,基本上没有历史学专业什么事。我所服务的这所大学,如今的招生规模甚至比三十年前还要小一些。

但由于社会永远需要历史学专业人才,毕业生又不多,所以就业倒不是什么很难的事。这几年,其他专业,甚至是曾经的热门专业为毕业生就业问题焦头烂额之时,历史学专业没有什么动静,反正,也就这么回事了,操心也没有什么用。

也许是所谓的无用即大用吧,历史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实不用太担心。我们这个地方性双非学校今年的五十余名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成功地考研(研究生),考公(公务员),考编(教师编制,主要是高中教师编制)的占了80%左右,其他的20%,要么准备继续考研,要么应聘到私立学校任教,当然是教历史。只有极少数同学还在找工作,主要是因为他们念兹在兹要编制,要进体制内,不大愿意进私立学校或民营企业工作。

考上研究生的就不说了,成功地考公考编的同学看起来还是这么回事: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教师,薪水不高,基本上吃不饱,饿不死,发不了大财。

情况就是这样,孩子要不要念大学历史学专业,自己看着办。我既不鼓励支持,也不反对。

2009年,央视主持人董倩问当年明月:你把明史写成了喜剧,是不是不尊重历史,太儿戏了?当年明月的回答,让北大历史系毕业的董倩大吃一惊。

他很认真地回答说:“为什么我写历史可以卖到几百万册?可以和二月河相提并论?因为我理解他!很多人觉得我写的历史很幽默,但历史是残酷的,整个大明朝276年,留在史书中的都是精英,但他们留下的也就是一篇传记甚至一句话。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人看历史以为它就是个故事,其实它真实的发生在过去的时间中。

当年明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当然有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金钱,超越金钱的是名望和权力,但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的,还有一种东西:就是智慧!

喜欢看书的人肯定知道当年明月这个人,特别是喜欢历史书籍的人,当年明月就是妥妥的大神,在2006年接受采访之前,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1979年出生,湖北宜昌人。从小到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扔在人堆里,可能都没有人认出来。

石悦从小性格内向,懂事听话,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父亲常常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出去玩。一次去新华书店,五岁的石悦在书店里上下跳跃,突然对放在书架上的一套《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兴趣。

父亲见了,只好咬牙花了五元钱将其买下。可回到家里,石悦却完全忘了这本书,碰也不碰。父亲看到严厉地说:“买了就得看!”还为此打了石悦一顿,毕竟五块钱在当时还挺贵的。

上学时,其他同学玩游戏,谈恋爱,他却整天抱着文学历史研读。工作后,其他同事下班后泡吧聊八卦,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电脑前的奋笔疾书。

石悦爱书,准确说是爱史。他爱读书到了一种手不离书的痴迷地步。也正是因为读书,他的人生得以改变。

石悦开始了自己的历史研究。中小学的时候阅读《上下五千年》 12次。进入大学后,石悦读完《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通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

大学同学评价他说:在我们眼中,石悦就像个神仙。叫他出去吃饭,要么就是不去,去了也不怎么吃。每天抱着本书,总是一副神游在外的样子。

在校期间,一次晚上外出洗手之后回去,宿舍门锁上了,于是他就在门外苦等了三个小时却不敢敲门,想的就是等里面的人出门自己可以进去。

毕业后他按照家里人的意愿去考公务员,最后如愿地考上了全国只招5人的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对于他的工作,家里人都非常满意。

每天下班后,他不像别的年轻人沉迷于上网打游戏,而是潜心研读《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等明代史籍。

对于别人来说,当年明月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苦闷了,但是他却乐在其中,只要能推掉的应酬,他都会选择待在家里,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待在家里看书更舒服,自在的事。

2006年,正是网络文学开始发生的黄金时期,他在闲暇之时阅读了一些网络小说,少年时期对于历史的热爱重新被激发出来,他萌生了写作网络小说的想法,于是他在论坛里开了一个名叫"明朝那些事——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的帖子。

当年明月说: 这个朝代我很熟悉,而且这个朝代有很多被人误解的地方。像嘉靖年间的胡宗宪,他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是他的手下,一生精力都投入到抗倭中,可以说是非常有名有功的大英雄。

此文一出,作者有别于传统史书、历史类读本的古板、呆滞,用语幽默风趣的写法,也迅速的获得了粉丝的一致好评。石悦对历史个人化、个性化的解读,拉近了大众与历史的关系,使得关注历史的人越来越多。

石悦把自己的心血放在了史书上,而史书也回馈了他,不仅回馈了他金钱名利,也回馈了他精神上的富足和灵魂里的透彻。

所以,当当年明月再次升官的消息传来时,读者并没有过多惊讶,人们有的最多的评价是,能写出这样大气磅礴、探讨人性和人心这部大部头的书的人来说,仕途这点事对他来说就是顺其自然的事,因为当年明月活得太通透、智慧了。

网上大火的《明朝那些事儿》被出版社看到了。于是他们找到了石悦,然后出版成书。而石悦从成册出版的9本书的版税中赚了4100万元。

《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风格嬉笑怒骂,用了很多时尚元素和流行语汇去描述历史,可读性非常强,但其内容却绝不是所谓的戏说,石悦查找了上千种史料,包括古本、笔记以及杂谈等等。我们读的轻松,可他写的却一点也不轻松。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历史小说,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调将一段段明朝历史娓娓道来,即便是平时不怎么喜欢历史的人,读了他的《明朝那些事儿》,也会被吸引,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因为真的很好看。

柳传志曾说:我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觉得这部书太妙了,很多东西很可以值得我们去对比参考,能挖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出来!

如果你也是一个爱历史、爱看书的人,那么这部《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不要错过。在这本书里你不仅能学到历史,更能了解人性,懂得人生,在谈笑之间,获得超然物外的智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获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49647/
1
上一篇南通公务员面试
下一篇 辽宁省公务员局局长(辽宁省机关事务局局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