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好多有关献血的文章,大多无非就是现在主动献血的人少了,甚至出现鲜血向老师公务员摊派的情况,我献过血,说说自己献血的经历和感受。
我是九八年上班,在乡下中学当教师,当时也应该是血库存量不足,就直接向吃所谓公家饭的公务员老师摊派。我们学校当时老师近六十人,给我们学校分了八个指标要完成。
当时我们那里也是因献血感染艾滋病比较厉害的一个地方,因此大家献血的意愿极低。
没人愿意报名主动献血,学校领导组开会研究,无论献不献血每人先交四十元,就是两千四百元,献血的一个人发三百元作为补偿。
年纪大的就不说了,即使发钱补偿,也没有人报名,没办法领导就找年轻人谈话,作为刚上班的我,就答应了。说实话,三百元相当于我当时一个月工资了。
当时正赶上秋收,献血是在周五上午进行,我们八个人三女五男,献了后学校还在镇上饭店摆了一桌饭犒劳大家。

我印象中还喝酒了,下午回到父母家还到玉米地里砍秸秆,没有一点身体异常反应。
第二年也是这样,学校说去年献过的可以不参加了,让其他人参加。但是那一年我孩子大姨单位抓阄中了,她害怕,我去替她献了。
每一次献血都发本,说自己家里人需要可以免费用血。
到了一七年吧,孩子姥爷生病住院,需要输血,就拿了我的还有大姐的献血本,不用说和大家网上看到的一样,各种理由借口反正输不了,后拿钱才输了。
科学的讲,年轻人献两百毫升血半年或一年,对身体不会有影响。
问题是献血时说的一点保证不了,医院拿着我们献血挣钱,轮到我们自己用还要拿钱,好像有点不地道啊。
献血摊派公务员和老师也是无奈之举,但绝不是最好的方法,医院也好负责献血部门也好,应该反思一下,寻找更合理的途径,让人们愿意献,而不是强制摊派,这样只会越弄越乱。

如果强制摊派,绝对会出现找人顶替现象,我们当时献血就出现老师找人替,结果不知情找到一个感染艾滋病的,后来查出来,怕引起恐慌,私下里把那个老师处理了。
随着房地产的退场,许多地方的财政收入可能都会受影响,特别是一些区县,没有多少企业,又不敢随便摊派罚款,要保证公务员的工资和行政运行,可能在财力上会很吃力。以前有农业税公粮款等一糸列收入,而这些先前也取消了。没有收入来源,会不会以后恢复农业税?大家觉得呢?
我婆婆今年71岁,退休前是公务员,每个月的工资有6000元,在我们家已经住了十年,从来没给我们家拿过一分钱,前些日子,老家的城中村的房子拆迁赔了212万,我婆婆全部都给了我的小叔子,我对婆婆说钱都给小叔子了,那你就去小叔子家养老吧,没想到我把老婆婆送过去以后,小叔子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我今年42岁,开了一家小美发店,每个月也能挣个七八千,我老公在一国企上班,当一个小领导,一个月工资有7000左右,还有一些奖金。我有两套房子,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女儿住,她现在上初中了,不过是上的私立学校,开销也挺大的!我公公很早就去世了,婆婆就搬到我家了。因为我们是老大,赡养父母我们也是责无旁贷,而且我们家的生活要比小叔子家强一点!老人都希望帮家里面弱的那一个孩子,所以她不想给小叔子家添麻烦!我们两口子对于婆婆在我家住,也没有任何意见。
小叔子两口子没有正式的工作,一直在打零工,所以赚钱不多,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儿子,所以说压力相当大!我婆婆的工资卡一直在我小叔子手里,我们并没有说什么,也就默许了。但是婆婆偏心太明显了!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们家的负担有多大!我们家条件要比他们好多少!让我们拿出点钱帮小叔子去买套房子!我对婆婆说,我们家确实是比小叔子家强一点点,但是我们也没有能力拿出钱给小叔子买房!我们自己也要生活,也有很多事情要花钱!婆婆听我这样说非常不高兴,还说我当儿媳妇的都是外人,确实不能依靠!婆婆只看我们家有点儿钱,没看我和老公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我自己开了一个小美发店,也没有雇人!一个月挣七八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真的是血汗钱。我老公在国企虽然比较稳定,但是现在制度越来越严格,摊派的工作任务量一点儿也不少,所以我老公年纪不算大,现在已经满头白发了!

老家城中村的房子很早就被规划拆迁了,但是一直不知道具体能赔多少钱?前些日子赔偿款下来了,竟然是212万,确实超乎我们的预料啊,我们都很高兴,但是我们高兴得太早了,我们连钱的面都没有见到婆婆就把这些钱全部给了我的小叔子,婆婆这样做别说我当儿媳妇的了,就连我老公这个当儿子的也非常的气愤,我老公质问我婆婆,你为什么要把钱全部给弟弟,我就一分也没有?婆婆说你弟弟家太困难了,而且我的孙子往后也需要花钱,你们生的是孙女,到时候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我往后还指望着我孙子传宗接代,你们要是也给我生个孙子的话,这钱我就给你平分!我对婆婆说,妈,您这钱分得太不合理了,都是您的儿子您不能一视同仁吗,我婆婆竟然跟我说,你这个儿媳妇是外人,你没有权利这样跟我说话!当时我老公气的脸色都变了,我说我作为儿媳妇在你的眼里是外人,但是我们无怨无悔的伺候了你十年,你就没看到我们一点儿好吗,既然这样的话,那你就去我小叔子家去养老吧,我们不管你了,我们也管不了你了,老公也很生气啊,挺配合的,我们就把婆婆送到了小叔子家。

老公对小叔子说,拆迁款200多万全给你了,我也一分没有,我养了妈十年,也该你养了!小叔子气定神闲的说,哥,让我养咱妈也可以,但是你得出一半的赡养费,每个月给我4000块钱,我老公肺都要炸了,说我养了妈十年,你没看到吗,工资卡还有拆迁款全部在你的手里,我啥都没有,就是因为我的工作比你好。比你多那么一点!咱妈就看在眼里,全部倾向于你了,我是不会再管了,我和老公都生着气,一起回了家。没想到小叔子更变本加厉,第二天他就开车把我婆婆送到我家门口儿走了。我老公在门口听见婆婆喊他名字,老公有点于心不忍,想开门,但是我严厉的跟我老公说,你不许开门,你开门,我就跟你离婚!弄得我老公开门也不是不开门也不是,左右为难!我看着其实也挺难受的。你们觉得我该怎么办呢?#情感#
小结:老人既然这么偏心,她要是还住你们家,就得把工资卡交给你们,这样也公平些!而且拆迁款也应分给你们一部分,这样才合理!作为老人,不能太偏心,这样往往会伤了孩子的心!而且偏疼儿女不得计,老人最后也会后悔!

我婆婆今年71岁,公务员退休,每月6800。在我们家养老十年。从来没给我们家一分钱。前些日子老家城中村的老房子,拆迁赔了212万。我婆婆全给我小叔子了。我对婆婆说,钱都给我小叔子,那你就让小叔子给你养老吧。没想到把我婆婆送过去以后,我小叔子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
我叫郝敏,今年39岁,我自己开了一个小理发店,每个月也能挣个七八千。我老公在一个国有企业上班,当一个小领导,一个月工资有7000左右。但因为是国企,他是15薪,奖金接近10万。我们房子有两套,一套自住,另一套出租。
我们俩有一个女儿现在上初中了,不过是上的是私立性质的,花钱也挺多。
我公公很早就去世了,我婆婆就搬到了我家。因为我们是老大,养父母,我们责无旁贷。而且我们家的生活要比我小叔子的家要强一点。老人嘛,都是希望帮家里弱的那一个孩子,所以说她不想给我小叔子家添麻烦。我们两口子对于我婆婆在我家住,我们并没有意见。

我小叔子两口子都没有正式工作,一直是打零工,所以赚钱不多。而且他们还是个儿子,所以说压力相当大。
我婆婆工资卡其实我和我老公都知道,一直是在我小叔子的手里拿着。我们其实并没有说什么,也就默许了。
但是我婆婆的偏心太明显了,她经常跟我和老公说,你们家负担这么小,条件比你弟弟家要强多了,要不你们就也拿出点钱帮帮你小叔子去买上套房子吧。
我说,我们家比小叔子的家确实强一点点,但是我们也没有能力拿出多少钱给我小叔子买房的,我们自己也要生活,也有很多事情要花钱。
我婆婆看我这样说很明显的非常不高兴。还说我,当儿媳妇的都是外人,确实不能依靠。
我婆婆光看到我们家有点钱,没看到我和老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我自己开了一个小理发店,也没有雇人,一个月挣七八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真的是血汗钱。我老公在国企虽然比较稳定,但是现在政策规章制度越来越严格,摊派的工作任务量一点也不少,年纪不算大,现在已经满头白发了。

老家城中村的房子很早就被规划拆迁了。但是一直不知道具体能赔偿多少。前些日子赔偿款下来了,竟然是212万,确实超出我们的预料,我们都很高兴。但是我们高兴的太早了,我们连钱的面儿都没见到,我婆婆就把这些钱全部给了我小叔子。
我婆婆这样做别说我这当儿媳妇的了,我老公这个当儿子的也是非常气愤。
我老公质问我婆婆,妈,为什么把钱全部给了我弟弟,我就一分也没有?
我婆婆说,你弟弟家太困难了,而且我的孙子往后也需要花钱,你们生的是孙女,到时候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我往后还指望我的孙子传宗接代呢,你们要是也给我生孙子的话,这个钱我就给你平分,但是现在我还是全给你弟弟为好。
我说我婆婆,妈,你这样分钱太不合理了,都是你们的儿子,你不能一视同仁吗?
我婆婆竟然跟我说,你这个儿媳妇是外人,你没有权利跟我这样说话。

我老公气的脸色都变了。我说,我作为儿媳妇在你眼里是外人,但是我们无怨无悔的伺候了你10年,你就没看到我的一点好吗?既然这样的话,那你就去我小叔子家去养老吧,我们不管你们了。
我老公也生气了,挺配合,我就把我婆婆送到了我小叔子家。
我老公对我小叔子说,弟弟,拆迁款200多万全都给你了,我一分也没有,我养了咱妈10年了,剩下的该你养了。
我小叔子气定神闲的说,哥,让我养咱妈也可以,但是你得出一半的赡养费,每月给我4000吧。
我老公的肺都要气炸了,说,我养咱妈10年了,你没看到吗?工资卡还有拆迁款全部带在你手里,我啥都没有。就因为我工作比你好,赚钱比你多那么一点,咱妈就看在眼里,全部偏向于你,我是不会再管了。
我和老公都生着气,回了自己的家。
没想到我小叔子更绝情,第二天他就又开车把我婆婆送到了我家门口后,人就走了。

我老公在门口听到我婆婆喊我老公的名字,我老公有点于心不忍想开门。
但是我严厉的跟我老公说,你不许开门,你不许开门,开门我就跟你离婚。
我老公开门也不是,不开门也不是,左右为难,他伤心的眼泪都流下来了。#情感# #情感事务所#
你们说我老公再把我婆婆接进家门对吗?
我不同意我老公把我婆婆再接进来,我做的对吗?
@薇薇是我Pro 感谢分享。
这个当妈的真是厉害,这还不是一儿一女,而是两个儿子,她竟然都偏向的如此厉害,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大儿子家过得好,是人家自己两口子打拼的,又不是说天上掉馅饼得来的。二儿子家过得不好是他们自己努力没有努力好的结果,怨不得别人。
当妈的就应该一碗水端平。你端不平让儿子寒了心,只能自食恶果。
#微头条日签#
你们说我说的对吗?

这个婆婆到底最后该怎么办呢?
你们觉得这个小叔子做人有什么问题?
随着房地产的没落以及地方债务的累积,地方政府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考验,财政部重申“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谁的孩子谁来抱,这原则挺好,倒逼地方政府去解
决,不能好处他们拿,烂摊 子中央解决。
下面就是地方政府各出奇招 ,过紧日子咯,可以预见
第一,财政的单位会遇到各类拖欠 1654
工资。
第二,公务员编制会遇到大幅压缩;
第三,各类摊派会增加,小地方企业负担加重,政府工程款难拿了。
人们总是希望看到体制内降薪,但是财政紧张对全社会都没有好处,几千万公职,99%都是普通人而已,一样下班买菜做饭,他们工资少了一样影响的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而且大河没水小河干,财政是投资的重要支柱,政府的消费也养活了很大一批产业,所以中国所有社会群体都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独割裂开。#经济# #体制内# #我要上 头条#

哪有什么活不下去…都是钱闹的,不患寡患不均,恨人有笑人无而已。
以下是一些疫情三年来的感想,随笔,想到哪写到哪。
这几天很多躺平放开派弹冠相庆,觉得放开了,天下太平了,经济会一飞冲天,自己的生活会好起来,一切的一切都是疫情害的。我也衷心希望这是真的,但我所接收到的信息使得我对这种预期持怀疑态度:这两年国家重拳治理房地产、教培、互联网等资本过度竭泽而渔的行业板块,在出现新的增长支点前,经济短期受挫是必然的,加上国际上各种黑天鹅频出,世界范围内经济下行压力都很大,因为战乱、通胀、疫情很多经济体的都停止了增长甚至实质萎缩。而国内的防疫政策、三年来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需要封禁的时间有多少呢?以我所在当地的情况来说是三个半月,包括2020年疫情初的2个月。

是不是因为封控而活不下去,其实各自心里都门清——恐怕绝大多数不是真的活不下去,而是活得不如以前。如果大家一起惨,大概还能忍,偏偏这个时候一些核酸机构和医疗行业因为防疫需求旺盛,没有跟着一起萎缩,甚至有些个人还因此发了财,这能忍?于是,闹起来。你有班上有工资领,我只能看着房贷车贷这些啃手指,这能忍?于是,闹起来。
——要死,大家一起死,我日子不好过,别人也不能好过。自己身在粪坑里,最大的愿望大概就是把仍站在坑边人拉进来吧,不患寡患不均,这就是人性,能理解,但在当下疫情这种情境下,不是什么高尚的行为,不值得标榜。但很多人却自视为“英雄”,把自己想拉进粪坑的人视做既得利益者、阶级敌人(其中包括拿着退休金的老年群体也被视做既得利益者视作应当被讨伐的对象)…颇让我哭笑不得…你们想活,他们就当死?

我也没有给那些伪造检测报告的行为洗白的意思,这种行为该唾弃,该法办。但是,不能因此否定了这三年核酸检测对防疫做出的贡献。从自由市场经济的角度说,如果不是给出了利润预期,又如何能诱使资本大量投入在短内提高防疫所需各项物资的产能、满足14亿人的防疫需求呢?只是后来变质了而已,功是功,过是过,不能一概而论。
有很多人在这段时间失去了收入,但是因为疫情,还是别的?这个就很难说,比如我其中的一个朋友,一年多没发工资了,房地产行业的,就业市场也凄凄惨惨,三十好几的人,只能去父母家蹭饭,其中辛酸,难以言表…
很多人抨击说现在的大白变了,但是我知道跟我一起做志愿者的,大多是一分钱补贴都没有的,另有一公务员队伍的朋友,“志愿”对他来说是硬性摊派的指标,且因为财政吃紧,这两年收入也锐减,只有保底工资。而医护队伍的朋友,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上完大夜又被抽去支援更是常态。加班费?补贴?想想可以。变了吗?是人变了?还是心态变了?为何舆论上总是喜欢一刀切地走极端,一棒子打翻一船人?放开后,参与防疫的人员默默地收拾着残局,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冷眼揶揄,而不是感激。三年来,每次做核酸,我都会诚心地跟“大白”说一声“谢谢”,希望我这微不足道的一声感谢,能稍微温暖一下他们的心,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避免有些人乱扣帽子,说明一下:我就一收入微薄的工薪族,疫情发生后每年的收入少了三分之一,旅游行业相关,算是受疫情直接冲击的行业了,没了加班费,没了绩效奖金。但我仍然坚定地站队防疫,支持国家的防疫政策,如果按最近网上对立的两派来说,我算是“封控派”。这三年我重组了我的花销,吃穿用度皆大幅缩减,很多时候就一饭一西红柿炒蛋,日子虽然清简,但心态放得很平和。觉得我是什么既得利益什么代理的自觉绕道。
疫情三年,生活不易,还是希望大家仍能心存善念,多些怜悯。谁都想好好活着,没有人真的该死。都少点戾气,多为与自己意见对立的人多想一点,少带节奏,多戴口罩,少扣帽子,多洗手。
疫情还没有结束,祝愿大家平安。
大陆禁入,台湾柚子卖不出去,农民直接推到路边,给多少钱都可以拿走。

台湾省原本吹嘘说,大陆禁止水果进口,对他们的影响只能是九牛一毛。从经济总量上来说,这些水果确实没有多少,但对于种植水果的农民来说,这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台湾说要积极给这些农民找其他市场,但实际上,其他地方根本不需要台湾水果,而且这些水果能卖到大陆,也是因为咱们想团结他们,是惠台。
现在很多农民只能把水果放在路边,然后旁边放个钱箱,搞起来无人售卖。客人给多少钱,全凭自己。
又有台湾居民说,现在台湾的公务员和老师等,经常要被迫订购一盒以上的柚子,这算是摊派吗?
放大招、出实招,真心为鄂托克前旗提高教师待遇服务、减轻教师负担点赞
新学期开学,鄂尔多斯市各地纷纷在教育上出台措施,比如准格尔旗豪横的请了两位年薪80万元的清华、北大学生当老师,康巴什区、伊旗一下子招了很多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当老师。市一中更是疯狂收编了旗区学校,将市一种招牌挂了个遍,什么东校区、南校区、西校区等等。在这里,我却要为鄂托克前旗点个赞。鄂托克前旗新学期适时为教师送上了大礼包,出台了尊师重教改革措施“十二条”和减轻教师负担措施“十四条”。看看满满都是立足实际的干货,看了这些我想还有人拼命往公务员队伍里挤吗,是不是后悔没有上师范院校了?

在尊师重教改革方面,比如:在公办幼儿园设立教师子女义务托管班解决教师参加课后服务无法兼顾子女的矛盾;公租房、人才周转房分配政策向教师倾斜;每年按相关规定报销1次探亲往返交通费用;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任何部门不得组织教师或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家长参与APP投票、问卷调查、信息采集、网络投票、点赞答题、推广宣传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当然,还有一些更贴切的服务,比如:开展“暖心”服务行动,为在职在岗教师办理“暖心服务”卡,可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在鄂托克前旗公立医院、银行、车辆检测机构、政务服务大厅等各类服务窗口,均要设立“教师优先窗口”。开展“知心”关爱行动。关注教师身心健康。逐步提高教师健康体检质量。教师子女在鄂托克前旗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入学时按照相关规定享受教育优待。优先解决引进教师住房问题。将困难教师帮扶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教师工资、补助,优先保障教师待遇,免除教师后顾之忧。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服务职能,将“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纳入旗本级财政预算。每年邀请“国家级”名校长、教学骨干到鄂托克前旗至少开展2次教学培训;与江苏陶行知研究会建立互联机制,每年委派教师到南京市重点学校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学习。提升教师待遇保障。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奖励制度。

鄂托克前旗在减轻教师负担方面,列出了清单。比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统筹开展涉学校和教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统筹安排针对学校和教师的调研活动;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严禁任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向中小学校摊派与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工作,严禁向教师下达指令性任务;统筹规范精简报表填写工作;统筹安排针对学校和教师的调研活动;统筹规范教师抽调借用培训工作。看看,这些正是机关所有不良作风,在学校都得到禁止。现在,我们表面喊着口号,力戒形式主义,事实是形式主义更加盛行。事事考核,做工作的时间没有考核的时间多,考核的事项比工作更繁琐;评比满天飞,评出的先进谁也不服,造假的先进;乱摊派、乱填表、乱下指令、随便调研、随便发表看法,搞得基层无所适从。还有什么APP投票、问卷调查、信息采集、网络投票、点赞答题、推广宣传等等。作为教师,不堪折磨,作为家长身心疲惫。就以康巴什区为例,几乎街道办事处落实不了的事儿,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事儿,全部推到了学校,政府给学校下任务、学校给老师下任务,老师给家长下任务,家长只能每天抱着手机接受任务,不断填表,不断完成来自政府和街道社区的临时任务。真心建议康巴什区以及全国各地都学学鄂托克前旗,让教师回归本性,安心教书育人。不要想着法子博眼球,放大招,自己累、社会更累。

#媒体对话富士康首批新招募员工#同样是大包小包的画面,不同的是,一个是新招收的富士康进厂新员工,一个是疫情爆雷后逃离富士康徒步返家的老员工。
在郑州富士康疫情初步控制后,为了弥补离厂员工导致的产能空缺,富士康提高了时薪标准和补贴标准。为了帮助富士康尽快满血复活,河南也是蛮拼的。网传河南部分地区鼓励公务员、事业单位、三支一扶人员到富士康工作,并保留原岗原职,在富士康的工资以及各项优惠补贴也全部归个人所有。
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人看中收入而来,有人不满厂区管理离开,都很正常,我们无需观念代入,替他人做主,更无需占在所谓的道德高地指指点点。如果是出于鼓励和自愿,这挺好。但也有网传政策到基层后层层加码走了样,由鼓励变成强制,由自愿变成硬摊派,这就不好了。

富士康对于河南确实很重要。不仅带活了河南外贸和郑州经济,而且实现了很多人不出河南就业的愿望。疫情之下,政府协助企业共渡难关也是应有之义,但是,如果帮过了头,为了一家企业将市场经济帮回了“计划经济”,是好还是不好呢?对于其他市场参与主体是不是公平呢?河南的市场环境形象是因此提升了还是下降了呢?
曾看到一个网评说的很有道理:河南在富士康面前表现有些软弱,甚至自卑!居然以行政的手段要求每个村分配招工任务,要求公务员去富士康,现在又把手伸向了退伍军人。再怎么着,富士康也只是一个私企,河南如此卑微地低下了身段,连口硬气都不敢出,如此装孙子没有必要。诺大一个河南,在一个企业面前如此卑微,这次疫情严重感染,不仅对富士康没有任何惩罚,连个口头批评都没有,富士康招不来员工,那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如果当初对员工好一些,在疫情期间对员工重视一些,也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如果富士康拿出诚意,真的让员工吃好睡好,兑现高工资,我相信招人也不难,就怕他们的各种套路。


不要攻击富士康,这家企业对河南来讲非常重要,直接用工就超过30万人,同时拉动下游数百家供应商间接提供岗位近百万,还有为此延伸出的服务业又能提供岗位数十万。河南是人均学历较低的省份,富士康这样的工厂可以说是当地年轻人最好的出路之一,就业要求低、不拖欠工资、挣得也比种地多。对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农村娃来讲,无论怎样都要给他们一个出路,富士康的存在可以说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至少让农村娃们有个阶层跃升的路径,当工人,总比当农民好。希望那些攻击富士康逞一时嘴炮的人适可而止,现在郑州疫情到底什么情况还是一团迷雾,待一切明朗后再作判断不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