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刘青艺、刘得见故意伤害案。从证人证言及多项证据证明,叶某所反映的有两人道遥法外,所属不实,杞县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是准确的,不存在受害者被法办,不追究打人者之事。
我当过20年兵的山东汉子,前段时间看到叶某所述之事,也是义愤填膺,几次拿起笔想写叶援叶某之文,但写了一半都停了下来。我也当过多年的领导,我们遇到普通小事都要调查,然后再开会研究,谁也不会为了别人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开玩笑当儿戏。杞县公安对人命关天的事,从局领导到民警,谁也不会为了刘家或叶家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使杀人者逍遥法外。这时候再昏的警察,也不敢为叶刘家而枉法,那是得进监狱的,会毁了自己一生,并且影响下一代,图什么?
反映问题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难绳。不能以自己的猜想,更不能为获取更多的钱而歪曲事实,这样不但毁了自己,也伤害了广大善良的网民,搞不清楚就少说或不说,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可请律师为自己辨护,如公检法不作为乱作为,可向当地纪委或信访部门反应,但也得实事求是。

#新乡头条#百年丰华 新乡正茂 ——刘海珠:热血铸就的传承
刘海珠,辉县新桥村人,1906年生,1921年到卫辉华新纱厂当工人。1925年3月,刘海珠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新乡最早的第一批6名共产党员之一。
刘海珠和弟弟刘海秋,兄弟俩一个是共产党员,一个是共青团员。虽然他们出生于河南辉县的一个大户人家,但在民不聊生的年代,他们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用生命挥洒动人篇章。
新乡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撰室原副主任 孙建设:刘海珠是辉县人,1921年到卫辉华新纱厂当工人,1925年1月党的四大以后,我们党在华新纱厂开展建党工作,从北京区执行委员会派罗思危到华新纱厂 开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洗刷工人阶级觉悟,1925年3月份,发展刘海珠等六名共产党员,这也是新乡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考验,罗思危发展了宋光明、王殿臣、石中金、刘海珠、苏际云、吴庆生6名华新纱厂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华新纱厂党支部正式成立,建立华新纱厂第一个党支部,这也是新乡最早的党支部。作为党小组长,刘海珠刚毅果敢,工作积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党支部领导下,他们同资本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1925年7月到1927年7月,刘海珠等人积极参加了三次同资本家的政治经济斗争。

1928年3月,上级对中共卫辉县委进行改组,在斗争表现突出的刘海珠被选为中共卫辉县委委员领导薄壁起义。4月,抗租抗捐斗争刚开展起来,就遭到土匪出卖,国民二军驻新乡部队占领了薄壁城,这次革命武装暴动遭到失败。
新乡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撰室原副主任 孙建设:1928年3月,中共卫辉县委领导的辉县薄壁抗租抗捐斗争失败后,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当时白色恐怖非常严重,刘海珠逃亡到开封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来被人认出后,被抓捕投入到开封监狱。
刘海珠被捕后,在严刑拷打下,他始终坚贞不屈,被释放回乡后,仍投身于革命事业。1938年随八路军东渡黄河抗击日军,于1945年7月在伍伯口战斗中牺牲,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刘海珠胞弟刘海秋,是同时期共青团员,被党组织派到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牺牲于北伐战场。

刘海珠烈士外孙 苏东生:我记事时候,母亲就给我讲,说你姥爷是咱新乡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是在1925年卫辉纱厂参加的,你二姥爷刘海秋是在1925年7月份组织的共青团,所以我们家是两位烈士,所以要求我们不管在家也好,在企业也好,要想法传承下我们家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新乡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撰室原副主任 孙建设: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纪念重大的日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党史、宣传党史,把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传承下去,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哥“俗人读史”之——洛神宓氏何许人也#每日论史#
屈原《楚辞》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是说后羿这个人,代理了夏政,管理了夏的子民,可为什么去射河伯,又娶了他的妻子洛嫔呢?

关于这个洛嫔,汉人王逸解释为:“雒嫔,水神,谓宓妃也。”认为他是河伯的妻子,名叫宓妃或风宓妃,是一位美丽而淫荡的女子,故尔屈原认为其“美而无礼”,最后“来违弃而改求”,只把她当作一个神话配角而舍弃了她。
东汉之时,曹植一篇人格化的《洛神赋》再次把这们配角神推向了顶峰,舍弃了她的无礼、自私、食人、淫荡等恶劣品行而言其美貌与性感,是人格化的结果。
而有关这次河洛争战神话是有历史记载的,《竹书纪年》载,帝芬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先秦典籍中或谓此二伯相斗,起因是河伯要霸占洛伯之地的女子宓氏为妃,二人争端到了帝芬处,帝芬不予调和,后二部族发生战争,最后宓妃投河自尽而为洛神。
且不论这场战争是不是因为这个宓妃引起的,但从其后“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三十六年,作圜土”等记载来看,河洛之地,应该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致使夏王国最后不得不迁其一支到“有苏”,而同时又兴起了监狱文明,予以惩罚。

同时,也可以证明,此时的夏人统治中心此时在老丘之地,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附近,而河洛之地为诸侯所有,夏王朝对其统治还不够严厉。
而这位宓妃或风宓妃,应该属于洛地或者离洛地不远的古宓国、或者是古风国,此两个古老的国度为“结氏”、“宓氏”之国、“风后氏”之国。《路史-疏仡纪》载:“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别姓者十二,结,其一,密,结姓分也。”《盟会图》载:(密)“周圻内国,宣王灭之,此河南密。”看来,这个黄帝之后得国的“宓”,就是今天新密之所在,与西方的密须国,非一国也。而风后氏之国,当在新密、新郑交界处,风后岭周边地区是也。#新密#
吴家尖山故事(82)董璞玉,又名金山、董朱堂,南阳人。天目山下老人言:“董朱堂,免麦粮、交银子、不交粮”。送粮到信阳太沉太远,百姓念好,叫董公。信阳县志记:李自培,字兰皋,邢集人,道光甲辰恩科举人,咸丰间土匪四起,自培团练乡勇,躬率士卒与匪首赵钻子、李林子战于邢集、王岗等处,以寡禦众,出奇制胜。乡里恒利,赖之捻匪肃清,敘授江西会昌县知县官,声懿美民间,以二老包(包公)称之卒于任。李自培在邢集桑元常庄有碑记,留芳万世。

李自培书《董璞玉公德碑》续追定遠:故开不遇,盘根错节,不足以别利器。古人有言非欺我也,山之北连界桐、泌、确、正,崇山峻岭数百里,乃捻匪出没之区。吾鄉適當其衝,舊设申阳台戦此故也。迩年未捻匪猖獗,土匪肆起,搶却架,烧杀掳掠,荼碳生灵,惨无天日,予不忍目観。奉渝團练鄉之好義者,皆奋然。從无姑匪势动有数千。予象力不能支,且遭凶呃可通也。夫嗣请兵,上書调遣。董總宪驻紫,董公号璞玉,懷人也。磊落權奇,勳威丕著,向任茲土者十余年,匪人莫不斂迹,皆莫能继匪人以滋夢,今復来捍斯土,人相熟,地相宜也,民咸拭淚相庆曰,董君来救我矣!前之避贼远從者此地一空,不数日而咸归故里矣。
维时带兵官有张公、毛公、王公、金公者,皆奮勇当先,剿捕有耿君朗轩者,辨理事颇者方署余时带勇從征,见清公与贼相抗累战皆捉。不数月殲厥臣魁首除醜口有口從者生全亦復不少,微独一垒绥靖節俯近各县亦胥安堵非,救民水火之中登諸衽席哉,鸣呼此地之害洵二百年未有之害,董公之功亦二百年未有之功。蓋所谓盤错之际,利器乃见也。兴而吾鄉蒙其福、感其德、咸思铭诸石以志日下其为国家桢幹之林,更以望後之来守斯者是为序。举人统带兵勇署理江西会昌县正堂李自培号兰皋撰,国子监太學特用守府统带抚標左右门封三营官兵署理信阳营守府董璞玉署理抚标左营副部厅優先司厅张永

署理抚标左营付部厅優付司厅金镕
暑理开封城守营付部厅優先付部厅毛殿鳌
帮带三营餘兵優先司厅抚标右营六品军功王家相
辨理防堵行营文案抚标左营六品军功耿煜
大清咸丰伍年夏谷旦(1855年)书丹。
首劾乾隆宠臣大学士和坤二十大罪的胡季堂,光山南向店人,父胡煦(乾隆礼部右待郎),胡季堂乾隆时加封太子太保,任过礼部尚书。父子二人1964年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为"唐代至清代全国知名书画家”。胡季堂有泉水诗《趵突泉和李兰皋观察韵》。李自培号兰皋,邢集桑元常庄人。天目山下人民对共产党,对王老汉,吴仁甫剿除匪患赞不绝口,享誉很高。 1937年11月,方丙清参加革命工作,被组织分配尖山区委与姚孟兰、李德成一起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妇救会、民协会、动员妇女给部队做衣做鞋,发动群众捐助给养等工作。她活泼可爱,落落大方身影吸引了文敏生的目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俩人无话不谈,相互倾心爱慕越走越近。1938年1月,方丙清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又迎来人生中一大喜事,在李德成、姚孟兰撮合下,经王国华书记批准,由方丙清母亲方张氏操持,文敏生和方丙清在吴家尖山举办隆重结婚典礼。豫鄂边区三年游击战争苦难辉煌,边区军民扬眉吐气地参加了他(她)们革命式婚庆仪式,就连才从开封监狱解救回乡工作的吴仁甫也眉开眼笑。他1936年3月在确山杜庄战斗中被捕入狱,九死一生重回队伍,从年轻人的身上似乎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方丙清结婚后,爱人文敏生给她起个一个革命友爱的名字,叫方若筠,从此俩人比翼双飞。

乡野遗迹30
孔道口村孔庆嘉烈士纪念碑 及墓地:
孔庆嘉(1906—1931)字善卿,山东曹县孔道口村人。1922年考入菏泽山东省立第六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赴武汉参加北伐。曾到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派往河南,在郑州一带开展农敏动。同年6月在郑州被捕,押送到开封第一监狱。在狱中多次进行斗争。1929年7月6日被保释出狱。出狱后回到家乡曹县,先在平民小学任教,后到县民众教育馆通俗讲演所当讲演员。为进一步推动马列主义在曹县的传播,先在孔道口村秘密建立农民协会, 接着又在桃园集等村建立农民组织。1931年1月18日,被国民党曹县党部在石蛤蚂街逮捕。在狱中备受折磨,凛然不屈。同年2月2日被押解到厦门第一监狱。4月5日凌晨,被国民党枪杀于厦门纬八路刑场,其尸体被家人重金托关系从厦门运回家乡安葬,牺牲时年仅26岁,是曹县农民运动的先驱。

其家乡的纪念碑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郑庄街道办事处孔道口村内 。该碑坐北朝南,青石质,平首斜肩,碑高2.55米,宽0.83米,厚0.2米,碑阳正中阴刻楷书“革命先驱孔庆嘉烈士纪念碑”十二个大字,碑身阳面四周阴刻花卉图案,右侧阴刻楷书孔庆嘉烈士简介,左下侧落款:公元1991年4月5日勒石”,碑阴四周阴刻花卉图案,碑额横刻“发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十二个字。其村后小树林里有烈士墓地,应是近年来在原址重建。
城建学子三下乡心得体会:传承红色基因,散播思想火种
河南城建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之“传承红色基因,散播思想火种”宣讲团于6月6日在叶县展开了为期六天的下乡宣讲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以红色文化为中心,深入探访乡村革命基地,挖掘和发扬红色文化和历史传承,牢记历史,铭记民族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出自己的那份力量,我院特开展此次下乡宣讲活动。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虽然是小朋友们生命中的过客,但我们更想成为他们生命中里的一阵风,去推动他们生命中的云,走遍千万里。在下乡的那一刻起,我突然感受到了我身为宣讲团一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芒种时节,夏日炎炎。但有比天气更热的,那就是我们的一腔热血。记得刚到达目的地,龙泉乡新慕庄村干部们就热情接待了我们,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提出,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把宣传落实到位。在村委会的支持下,队员们一个个热情高涨,认真听村支书给我们介绍红色革命基地的历史背景,为宣讲之行采集更多素材,丰富宣讲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书记十分的和蔼可亲,除了事无巨细的给我们介绍背景,还向我们介绍了村庄日后的规划,以及平时他们要做的的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我们从身边整洁卫生的村庄环境、所见所闻都感受到了他们工作的成功,在基层村镇能把工作做成这样,不禁让我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我来之前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官算是一个合格的好官,怎么做能够达到百姓的期盼,让大家满意?”来了之后发现,像书记这样平易近人、不端架子、从百姓角度出发,能为百姓谋幸福的基层干部已经很合格,很成功了。

图为村书记向宣讲团介绍红色基地背景及日后规划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侍航 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开展了对小学生进行红色故事宣讲、驱车前往段庄纪念馆做专访、对当地居民做调研分析、体验革命老区乡下生活等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我们在做宣讲让大家知道更多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与技能。另外,我特别感谢带队老师与同伴们的帮助,我在一次活动中去提水的时候不小心被杂草划伤了小腿,多亏有伙伴同行把我背回诊所及时做了处理,老师也过来真挚的问候查看我的伤势,提醒同学们活动过程中多加小心。虽然是个小插曲,但是经过这件小事,我体会到了同伴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的友谊更进一步,接下来的活动举行的也更加顺利。我也明白了,团队生活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每次活动的顺利举办,都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相处融洽,技能互补,彼此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并勇于表达自我。经过了这次宣讲,我们收获到的是在学校里得不到的“革命友谊”。相信不管是回到学校还是以后到了社会上,这份友谊、这份经历都会成为我们之间美好的回忆。

其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我给别人做宣讲,而是参观纪念馆时,从讲解员的口中了解到的英雄事迹,像段语禅,李子健、段风和等伟大的革命英雄,他们都是殷实家庭,但他们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坚定的走上革命道路,选择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一些英雄先辈令我热泪盈眶:娄葆清28岁被国民党活埋,段庄两任支部书记被暗杀,王宇文牺牲于开封监狱时儿子才牙牙学语,段永建多次被捕,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坚定不屈,直至被折磨得双目失明,出狱后靠乞讨仍奔赴延安……
在听完这些故事后,我觉得爱国精神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的,因为爱国,所以有了这么多英雄,因为有了英雄,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前进的动力与方向。可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更应当积极传承红色爱国精神,继承革命先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播撒思想火种,将红色故事继续宣传下去,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它,也让一代代小朋友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浴着红色爱国革命精神茁壮成长。

图为讲解员为宣讲团成员讲解叶县县委第一届委员会构成及发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侍航 摄
三下乡之“传承红色基因,散播思想火种”宣讲之行渐入尾声,回过头来看看来时的路,一路汗水,一路欢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特立独行到学会团队协作。不管是在行动还是思想上,我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能够让自己身心成长的同时为祖国思想政治建设添砖加瓦,我们不虚此行!(通讯员 任融 王宪超)
又是河南,不得不将两件事联想起来了,虽然一个是商丘,一个是开封。2005年5月到2006年11月期间商丘发生了系列杀人焚尸案。这个案子曾被最高法驳回要求重审,也被河南高院驳回过,但最后商丘中院也没有判罚,而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张学忠因为癌症死在了监狱里。
张学忠在狱中被查出胰腺癌晚期,他儿子希望他可以保外就医,可是狱方拒绝。没有意外张学忠在近日含冤去世了。他儿子表示还将继续为父亲洗刷冤屈。可是按照《刑事诉讼法》第76条,癌症晚期属于患有严重疾病啊,达到取保候审的资格了啊,两方面的操作都看不懂。

张学忠的代理律师也表示这个案件疑点重重,甚至河南省检察院的检察官曾在庭审意见书中表示,张学忠多次被夜间提审,不保证张学忠是自己坦白交代的罪行。
确实,这个案子,第一次最高法已经发现问题了,商丘中院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吗。第二次居然还这么判,连自家的河南高院都看不下去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商丘中院如此执着啊。可以预见的张学忠儿子替父申冤的路将是布满荆棘的,因为他还是要经历商丘中院这一步。
从这个事可以联想到这两天河南开封那件事,普通人只能说一个“难”。或许以后只说,好好好,对对对,没事挂黑白色就好了。#冬日生活打卡季# #头条创作挑战赛#
据说唐朝宰相李勉做开封县尉的时候,有一次在提审囚犯时,有一位求生欲望非常强的犯人,他用感人的话语打动了李勉。

李勉经过一番思量后,决定打开监狱的大门,释放了这名犯人。
无巧不成书,很多年后,李勉在河北办事时,意外的碰见了这个犯人。犯人十分高兴,殷勤地把李勉带到家里款待一番。
饭后,犯人关起门来同他的妻子商量道:
“这可是让我活命的恩人,我们用什么来报答他呢?”
妻子说:“给他一千匹最好的锦缎,”
囚犯说:“不够。”
妻子说:“两千匹够吗?”
犯人还是说:“不够。”
妻子说:“如果这样都不够报答,有一句话叫大恩如大仇,我们倒不如杀了他,做个了断。”
犯人的心被这个罪恶的婆娘给说动了,他们二人商议着如何除掉李勉。
两口子的密谋不巧被家里的仆人听见了,仆人可怜李勉,就偷偷把囚犯夫妻要杀他的消息告诉了李勉,李勉惊慌失措得胡乱穿了衣服骑上马飞奔而逃。

跑了半夜,走了有一百多里,李勉才看到了一个旅店。店主人看到半夜敲门的李勉说:“这个地方晚上多有猛兽出没,你怎么敢一个人走夜路?”
李勉把原因一五一十的讲给店主听,话还没有说完,就见一个人从房梁上跳下来,说:“我差一点误杀了好人。”说完就不见了。
天还没有亮,那位梁上君子提着犯人两口子的人头就回来了。
故事讲完了,古话说升米恩,斗米仇。当恩情大到犯人无法偿还时,恩情就成为他的道德负担,他根本无法承担。于是,犯人只好放弃道德,去用仇恨来支付。
现代生活中,如果你对我有大恩,我无以为报,那我就欠你一个大人情,这就成了我们关系中一个致命的敏感点,我不允许别人拿着我的软肋,恩有多大,距离就有多远。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其实,恩人当初施恩时也没想要对方的报答,又何谈涌泉相报?报答了更好,不报也无所谓,但千万别杀了恩人。这是为自己寻找释怀的途径,当然也是极度自私的行为。导致故事的最后,第三者出面给解决了[灵光一闪]
#历史趣聊# #历史#
蜀黍演绎,太好听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