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不抢,啥都没落下。他们都是十年前研究生毕业考取的公务员,人家拼命的干,玩命的建立人脉,死命出风头,有的是正处长,有的是副处长,她是三级调研员。
自己还很满足,一直在机关党委、人教处工作,不用出差,早九晚五,安逸的很。处长安排第一次她加班,被拒绝,再就没加过班。
坐汽车就晕,自己开车上下班没问题,不出差、在综合部门工作,别人没有了攀比的理由。材料写的好,工作细致,人关系还好,每年评优秀公务员、提职都不争,给就要,不给拉倒。
三任厅长知道这个人,了解不深,只知道她爸当过副省长,履历表上有,她自己从来没说过,一点也看不出来她有啥特殊的地方。
刚考上警察时,报道的第一天没有分配岗位,先培训了一周才分的岗位,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单位120个人,除了这两年新考入的能有差不多30人以外,基本上一大半都是岁数大的,40到50之间比例最大,50岁以上老同志也很多。

后来分到了派出所,一共7个人,派出所平均年龄比较小,但仍然有3个是50岁以上的老同志。
局机关里那更不必说了,很多的老同志,年轻人很少。
现在脱下警服调到其他单位了,现单位公务员+事业编满编才52个人。加上一些公益岗和借调人员还有合同工一共才70多人。
有个奇怪现象,单位里几乎看不到50岁以上的老同志,很少很少,我还不好意思问,岁数大的都哪去了?
这两天经过和同事和领导交流基本上搞清楚了,原来他们一批一批的都提拔走了,我同事加上领导都表达这样一个观点,谁都不可能在这个单位待一辈子,3年,2年我也就走了。
现单位的人员流动很大,3年左右就会提拔走一批人,同时也会进来一批人,大家都鼓足劲的奔着提拔而去,本单位没有机会就会派到其他单位去,除了很少的几个躺平的人可能会在这呆十多年。

为啥不是呆到退休?
因为机会太多了,错过一次机会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这和公安系统对比太明显了,我原单位的同事很多和我一样都是躺平的,根本没有这个心思,也几乎不可能。
我刚报道那天,部门主任跟我说,你来我这就对了,我过个2、3年就走了,你只要肯学,业务一两年就精通了,尤其你公务员的身份,快则1年半,慢则3年就能提。你看隔壁部门的主任,就是因为公务员的身份,一年半就提部门负责人了。
我只好点头,没敢吱声,因为我不想再折腾了,我就想在这退休了,提不提的无所谓,目前看,我这种想法在这个单位就是个异类,说出来好像就和大家格格不入,他们都打算干个几年就提职,没有打算干一辈子的。
原来就有人跟我说政府部门,党口的一些部门提拔很快,现在看来确实是真的。

你发现了没,
现在很多女人都在拼命的考公务员和事业编,
但她们并不是为了以后可以当官,
也不是为了能够挣多少钱,
仅仅是为了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然后就彻底“躺平”,
当一条咸鱼。
她们天天到点上班,
到点下班,
对待工作,她们认真、负责,
只求不要出任何差错,
但对跟领导打交道,没有任何的兴趣,
对提不提职、有没有奖金也无所谓,
用她们的话来说,
有那时间和精力去竞争,
不如安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她们安于相夫教子,
下班和周末都会好好陪家人,
一起在家做做饭,
一起出去散散步,
一起爬个山、一起逛个街…
这样的女人,
你认为做得对吗?
……
内蒙古自治区呼河浩特市应对网络舆情的方式就是走极端,你嫌我疫情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打扮太精致,那我就给你换个贼拉不精致的,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结果没想到,人们还照样吐槽。

人们吐槽,目的很简单,网友质疑李少莉的几个点你没给我答疑解惑。
网友质疑一:李少莉能力有问题,对稿件不够熟悉,照稿读还得用手指指着。
网友质疑二:李少莉提职之路不够正常,可能存在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潜规则。
网友质疑三:李少莉的打扮和她的身份不符,和收入不符,怀疑存在贪污等违纪违法问题。
从网上爆出网络舆情后,呼河浩特市最直接的应对办法就是把她换下去,换一个打扮特别朴素的人上来,同时发了一个通告说纪委已介入调查。
呼河浩特市这么做,事件热度确实平息不少,而且这几天陆续有人发声,为李少莉辩解。
辩解一:李少莉虽然没考上大学,但她当年的高中学历也是高学历,且她多年来一直没放弃学习,先是自考大专,后又读了本科,一直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辩解二:李少莉本人的成长之路特别励志。她的纺织女工身份并不意味着她起点低,相反证实了她是内心有追求的人,当年的纺织女工也不是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能当的。而且她的升职之路并不顺畅,得副处都54岁了,并不是人们说的那样一路开挂。

辩解三:李少莉的收入并不少,她爱人在医院工作,收入更高,她的家庭收入能支撑起她的消费,即使是真品,她也能买起。当然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李少莉戴的饰品不一定是真品,如果是仿品,价格很低廉,基本谁都能消费起,毕竟现在仿品满大街,随处可见。
不管是哪种情况,目前都在猜想阶段,最后的调查结果并没有出来,我们还需要等待。当然,即使李少莉的家庭收入完全能支撑起她的消费能力,即便李少莉这次的穿着打扮没什么问题,也不代表她就没有违纪违法行为。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为了公正起见,我们还是等最后的调查结果吧,在调查结果没有公布之前,我们最好不要妄加揣测。
我在想,也许那些大量为李少莉辩解的文章也是呼河浩特市应对网络舆情的方式之一,用正向的分析解释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对待这样的事件,只能说,效果也不错,至少网上不是一边倒的质疑之声,也有如我这样公务员身份的人感同身受主动为她辩解。

个人认为换人和引导舆论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应对网络舆情的办法,应对网络舆情最正确的方式就是网友质疑什么,我给你对症下药解释什么,打消网友的疑虑。
期待最后的调查结果,如果证实她有问题那就依规依纪依法处置,说明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到位。如果调查之后证实她没问题,那网友们都欠李少莉一个道歉,毕竟网上舆情汹涌澎湃,给李少莉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很大影响,我们不能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冤枉错了人,说一声对不起是最基本的礼仪吧。
#我的生活日记##秋日生活打卡季#
国企青黄不接是个死结。
1.大部分三线国企,特别是资源性国企,年轻人消极颓废,工作没动力,25-35岁的人留不住,40到50岁的人佛系态度。这个问题不是人的问题,核心原因在于国企的激励措施太僵化,提职重要论资排辈,讲背景,比zz资源。按劳取酬形同虚设。

2. 管理思维跟不上发展。国企,依法依规干好工作,就是zz正确,至于效率,跟他们无关。以我所在的某林业国企来说,从2016年中央实施国有林区改革要求政企分开,直到2020年6月,才完成早该2019年完成的阶段性任务,一些岗位设计还延续政政府部门的惯例。
3. 选人用人机制死板。除少数央企的工资相对高些,绝大多数国企的工资比不上公务员、事业单位。但明知待遇差别大,一些国企招人还参照公务员招考的条件去招人。这是zz上的矜持。要知道,35-45岁这个年龄段人的,才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即有工作经验,又承担家庭的重担,他们才是能守住一份事业,甘愿吃苦耐劳的人才。
4.与时代发展脱节。国企之所以呆板,就是利用了在岗职工、退体职工对其的依赖。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人会对国企产生过度依赖呢?其根本原因,还是机制僵化导致。一方面生产一线人员与管理人员比例失衡,看的比干的多,大锅饭的思想和管理方式还存在。另一方面,岗位设计不合理,与市场严重脱节,一些劳动定额还延续90年代的标准,每年10月份的90元“菜金”补贴,我领了20年,一直没变。

5.分配机制不合理。国企,只要当个科长,就比一线和普通干部待遇好。处级管理者绩效工资、档案工资比一线高出一倍甚至几十倍。级别差别带来的待遇差异,相当一部分人的精力用在了“当官”上,导致国企内耗大。
丈夫在婚房安装监控 实名举报妻子戴某出轨
最近美女领导不断翻车!谁能想到,2023年新年伊始,我们就吃到了戴璐这位前途无量的美女副局长的瓜
网传戴某是在2021年5月19号结婚的,丈夫是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年轻帅气公务员,郎才女貌。
婚后不久,两人搬到女方这边的房子住,奇怪的是,空置的婚房一直出现水电费缴交记录。丈夫心生怀疑,于是乎在房间内安装了摄像头。没想到,不久后竟然拍下了妻子和扬州市副市长张某出轨的一幕
据悉,戴璐生于1993年左右,年轻美丽,气质绝佳,名副其实的江南美女。现任扬州市广陵区工商局副局长,学历高,前途更是一片光明。

戴局长刚走上仕途,就被毁了,真为她感到惋惜!同时也想提醒美女领导,提职不易,既然上位了就好好工作吧,以工作业绩服人,以品行服人才是上策!
平平淡淡才是真!
昨晚停电,视线不好就没法做饭了,好在正好有开水,就泡了杯红茶,吃了个不算凉的馒头,不饥不饱。想出去走走,又被大雨浇了回来。
这时电话响了,是一个小同事打来的,说他母亲烙的小饼,还有包子,可香了,非要送来。
这个小同事是我住院时认识的。当时他爱人是我的护理医生,说他刚毕业还没找到合适工作。我随口说,先跟我干吧,再找机会。
和我共事半年,业务能力、敬业精神都不错,可我实在没能力给他办理编制,就说你先放下工作去考公务员吧,还不错,一次考上了。
后来凑巧又到了我身边工作,小伙子处事低调,任劳任怨,几次提职机会都主动让给了别人;对我也很细心,过年过节总是陪我坐会儿,随便带点家里母亲做的包子、饼之类的。

这种交往十几年了,有时很愧疚。其实我啥忙也没帮上,走到今天完全是自己的努力!好在小伙子很注意轻重,从不带过分的礼物。
今天停电他根本不知情,咋就这么巧,没做饭,却吃上了香喷喷的包子和饼!
人与人之间,平平淡淡才是真情啊!
“小张,这次提拔业务科副科长,小庄和你竞争同一个岗位,他比你有优势,你对上他,胜算不大,要不,你赶紧去找找李局吧!”同事话音未落,小张就皱起了眉头:“李局?他能帮我吗?”同事吃惊:“你一参加工作就在他手下混,这么多年他对你那么好,关键时刻他怎么可能不管你?”小张嘴张了半天,想说啥最后又啥也没说,垂下眼睛,心里想:我和李局之间发生了啥你们不知道,在这振振有辞说个没完,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同事接着说:“再说了,你是他的兵,他要是不管你别的领导也不会管你,你不能白替他干这么多年活,怎么也得让他帮你出出力气啊!”小张突然被同事的话惊醒,心想:对啊,所有人都把我划归为李局的嫡系,要是这次提职李局不肯帮我,我在全局可就成了大笑话,别人不知道内里真相,只会以为我做了错事得罪了李局,领导同事要都是这么想,那我的仕途才是真的完了。小张突然想通了其中要害,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骑虎难下,怎么办?这忙李局不但得帮,还得出大力气帮才行,要不,自己这么多年白站李局队了。可是,她虽然没和李局正面撕破脸,但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疏远和躲避李局,现在贸贸然找上李局,李局会怎么想?他会帮她吗?会不会提额外的要求?如果他提了要求自己怎么办?答应还是拒绝?
小张想的特别多,她没法不多想。她觉得自己太难了,她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动足脑筋来处理和解决李局对她的觊觎,至少明面上她给了李局足够尊重,从始至终没有出现过让两人难堪的场面,给双方都保留了体面。
怎么办?要怎么办?这个副科长还要不要?如果不要,自己当然无事一身轻,不用去求李局,也不用让自己这么为难,可是那样意味着自己主动放弃竞争,放弃仕途,提职可不是别的事情,经常是一步慢,步步慢,错过这次机会,有可能会错过未来无数机会,就这么直接放弃甘心吗?

当然不甘心!自己考入公务员可不是想当一辈子小兵的,虽然没想当多大的官,可是也不想整天打杂,一把年纪被小年轻呼来喝去支使没完,想到这里,小张暗暗下决心:这个业务科副科长我要定了!
小张决定,李局是座再难爬的山她都得去爬个试试。第二天一早,小张特意打扮打扮,准备一上班就去李局办公室,刚进自己办公室李局的电话就到了,小张瞬间怂了,木木地走进李局办公室:“李局,您找我?”李局点点头:“坐吧,咱俩好好聊聊。”
小张昨天要爬李局这座山的雄心蓦地消失殆尽,迟疑地坐下。“这回竞聘业务科副科长你是怎么想的?”李局开门见山。小张有点紧张:“听说小庄也要竞争这个岗位,我和他比,优势不明显,但是,我确实想当这个副科长。”李局沉吟了一下:“你的想法我知道了,回去安心工作,竞聘也好好准备,需要帮忙我自会帮你,放心吧。”

小张冲李局鞠了一躬:“谢谢李局。”转身出去了。此刻,小张心情有点复杂,她暗笑自己把人想的太丑陋,把事情想的太复杂。
小张安下心来好好工作,竞聘稿改了又改,没事就看相关制度规定,做足各项竞聘准备工作。竞聘前一天晚上,小庄忽然临时改变竞聘岗位,和另一个同事小胡竞争生产科副科长了,这可真是意外惊喜,小张没有了压力,顿时觉得浑身轻松。
小张如愿以偿当上了业务科副科长,原本和她竞争临时改变岗位的小庄也竞聘成功,当上了生产科副科长。两人在走廊相遇,互道恭喜。小庄有点酸溜溜地说:“李局对你可真好。”小张愕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李局怎么了?”小庄:“你不知道吗?原来你的岗位我势在必得,可是前两天我的主管局长突然找到我,让我放弃和你竞争,李局也找了我,说会和我的主管局长一起使劲把我推上副科长,但前提是,不和你竞争业务科副科长。”

局里这次竞聘副科长一共5个名额,符合条件报名竞聘的13人,要淘汰下8个人。小张一直以为是自己足够优秀加上运气不错才竞聘成功的,听了小庄一席话,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副科长当的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背后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事。
小张心里有一点失落、有一点庆幸还有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情绪。她觉得她得好好感谢下李局,怎么感谢好呢?小张拿不定主意。她想请李局吃饭,如果不叫其他人就他们两个有点太尴尬,可是如果叫了很多人,感谢的话又没办法说了。怎么办好呢?小张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给李局买个贵点的钢笔,他经常签文件正好能用上。
小张拿着新买的价值2000多元的钢笔去找李局,李局看了笑笑:“我不缺钢笔,你拿回去吧。”小张不肯:“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和李局为我做的那么多事情相比远远不够。”李局挑下眉:“我为你做了什么?”小张不好意思地小声说:“小庄都和我说了。”李局:“你别想太多,这是你应得的,你是我的兵,什么时候我都会管你。”
小张出了李局办公室,有一点惆怅,李局没提任何要求她不但没觉得如释重负,反而更增添了新的烦恼:她有点喜欢李局了,这可怎么办?
【李局和小张的前情】网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