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三农”的过去与现实│近三十年来,农民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
在一般人的认识里,最近30年,“三农”是重中之重,农民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应该是增长的。
是真的吗?
1995年,一斤稻谷的价格是0.55元,一亩田可以种两季,亩产粮食2000斤,值1100元。一家一户平均种10亩地,年毛收入11000元。11000元,大约能买3000斤猪肉,大约相当于一个乡镇公务员两年的工资。现在一个农户一年种10亩稻谷,年产量也差不多是20000斤,现在的价格是每斤1.3元,该农户全年毛收入26000元。26000元,大约能买1300斤猪肉,大约相当于一个乡镇公务员3个月的工资。
上述农户种粮收入与公务员工资收入相比较,可以看出农户的种粮收入是相对下降的,且下降速度快得惊人!如果再将粮食涨价速度跟房费、学费、医药费涨价速度比较,就更没法比了。

在1995年,一个农户种10亩粮食,是可以勉强养活一家至少4口人的。现在呢?一个农户依然种10亩粮食,养活1口人都很困难了。
1995年后,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呢?最后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并不是因为农民喜欢外出打工,而是因为农户家庭在农业中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少、且入不敷出所致。
在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的比重估计不到30%了。农户的农业收入越来越少,生活支出越来越高,应该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反馈吧!留守老人和儿童,就是现代化的代价吧!
本文为《“三农”的历史与现实》系列文章第7篇,请继续关注,后续还有更多内容同大家分享。转发时请尊重版权,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内容出处,感谢大家转发,欢迎批评!
#农村##农民##农业##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粮食#
#农村出现"断亲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农村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三农工作不到位,农民没有定价权,60后农民没有生活保障。建议:在农村种粮食的人,种粮食15年以上的人,有农村户口的人,60岁后给予该县城公务人员同等退休金待遇,这才是农民期盼的,农村问题亟待解决的,农业发展新时代的正常之路。谢谢

两个儿子的农村家庭,这样分家方案,合理不?
大儿子农村户口,做生意,年收入50万左右。妻子城市户口,家庭主妇,偶尔挣点零花钱,年收入10万左右。共养育有两个儿子,10岁和5岁,一个农村户口,一个城市户口。现在一家人都住在省城,省城有两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总房产价值700万左右,其中一套还有20万债,但基本可以房租相抵。
小儿子,公务员,年收入20万左右。妻子,初中教师,年收入18万左右。养育有一个儿子。一家三口都是城市户口,县城有2套房子,都自住,总价值300万左右,其中一套还有30万债,但基本可以用公积金还款。
现在农村父母打算开始分家,村里两套房子,一套大,一套小,另外还有2个副房。家产几乎没有,存款几万。方案如下:
1. 大房子和副房给大儿子,小房子归小儿子,存款不分,归父母。原因是大儿子是农村户口,小儿子不是。但小儿子觉得房子是父母财产,不能按户口来定。

2. 父母从大房子搬到小房子,与小儿子同住,因为大房子夏天有过一条蛇爬进来,后来逃走,老人家害怕。要求小儿子重新装修房子,给老人住。小儿子不愿意,觉得房子本来就小,还要另外装修,万一以后父母百年了,房子又不能重建,总觉得不合适。
3. 父母一切1千以上的大开支,全部由两个儿子平摊,如果生病卧床不起,由双方轮流照顾。
现在弟弟总觉得吃亏,房子小,还要给一层给父母,何况现在国家已经从法律上认可城市户口孩子完全可以继承父母房产,包括地基。但哥哥也觉得吃亏,你一个城市户口还要农村房产,按照传统,这是不可以的。
那,大家觉得呢?
#同意农民老了也可以退休,也能领退休金吗# 这是个伪命题。现在农村人就已经在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社保。我们单位农村户口的员工和城市户口的是一样缴纳五险一金,有哪个地区和单位不给农村户口的员工买五险一金了?你想说农民不用交养老保险到时候拿养老金?享受公务员待遇吗?这可能吗?合理吗?

#如果农村人都不想种地了怎么办#
前几天,我们所在村子的微信群里通知,把自家的土地确权证核对一下,看亩数有没有问题,我问父亲,你看过咱家的证吗?他说看那有啥用,所以我打趣说,我没见过,拿出来看看,和房产证差不多,后面附着每一块地的亩数和形状。其中平整的土地和不规则的山地,大大小小加起来10亩出头,其中除了几亩平整的地近年由村子里的合作社种植了苹果,其他的山地已经全部撂荒。记得小时候,每年还能打一些粮食,现在,从土地里得来的收入,除了一些国家的补贴之外,几乎为0。而且,这种情况在我们甘肃的黄土高原地区很是普遍。
说到农村人不想种地了,我想说,农村人到底应该怎么来定义呢?是有农村户口的人,还是在农村有地的人,亦或是生活在农村的人。再说说想不想种地,种地能不能保证一家人的生活所需并且还有富足,种地的价值能否被认同,农民的身份能否被尊重,都会导致想种地与否,毕竟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比无处不在,大家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老一辈种地的人,离开的的离开,离去的离去,我想土地等待的,是真正的希望以土地为生,以农业为事业的专职农民的出现和崛起。我们现在看到的一面是对土地的冷漠,一面是对土地的热枕,所以转变必然会出现,而且不远了。
以下纯属虚构
有一天,如果实在没人种地了,知识青年下乡
有一天,如果实在没人种地了,征兵一样征农
如果有一天,大家对当农民像考公务员一样前赴后继,何愁农业发展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