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600块大洋,在北京二环里买下一套,500平的四合院。买下他的,正是大文豪鲁迅。3600块大洋,约合今天108万!鲁迅到底能挣多少?
鲁迅先生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是我国近代的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曾发表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其实,鲁迅的成就,和他童年的遭遇也有脱不开关系。
鲁迅先生的祖父周福清,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在江西担任金溪县知事,也算是宦门之后,家境比较殷实。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因为祖父科举舞弊,被革职入狱判了八年。为躲避灾祸,鲁迅和弟弟周作人被送到大伯家。而为保住祖父的性命,家中每年都需耗费大量财物,打点关系。
从此家道中落,一家人转而来到农村生活。虽然生活贫苦,可深明大义的母亲深知,若不让孩子们读书,家里恐怕会一直沉沦下去。所以他卖掉首饰家当,来供孩子们上学,希望他们有朝一日可以振兴家族。
多年后,鲁迅到日本留学,学习医术。当时正处于新旧时代交替,中西思想碰撞的动乱时期。鲁迅发现学医根本救不了当时的中国人。所以他愤然弃医从文,1909年归国。
而他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校阅文稿,期间收入平平。后来民国政府成立,蔡元培非常欣赏鲁迅,所以邀请他先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相当于如今部级单位科长。
而在试用期间,每个月工资就有60块大洋。可能大家觉得并不多,但据资料记载,在1914年时,一块大洋就可以买到44斤大米。
而在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记述,当时北京拉洋车的车夫,平均一月能挣4.5块大洋。还有调查说,当时普通的公务员一个月工资,也才只有20块大洋。
鲁迅经过试用期,转正后每月的工资是220块大洋。在两年之后鲁迅又被升职,变成了教育部四等佥事,每月工资也变成360块。当时与鲁迅同等级别的大学副教授,工资是260到400大洋之间,所以鲁迅先生的收入在当时,可谓上等水平了。
等到稳定以后,鲁迅在1919年,决定把家人们接到北京来住。于是,他花了3600块大洋,在今天的“北京二环里”买了一套500平的四合院,里边的一共32间房。后来因为与弟弟的矛盾,他又另外搬了出来,在另一处买了套200平的四合院。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以文学著称的。他的文章在那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稿费也是他收入上的一个大头。据他在日记中记载,在1929年,光一笔稿费就收入了2万块大洋。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胡适先生凭借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就获得了6600块大洋的收入
除了这些,他还担任着北大国文系讲师,月薪18块大洋,同时还在中山大学任教,在厦门大学兼任国学研究院教授,月薪25块大洋。
所以这些林林总总的加起来,鲁迅先生一年的收入,起码在2万到3万块大洋之间。如果以当时的消费水平计算,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能有多少呢?
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民国时期1个大洋的购买力,是现在的300倍左右。直白一点说,就是现在的300元,大约相当于民国时期1块大洋的购买力。
而对于当时大部分工薪家庭来说,每月两到三个大洋左右,就基本可以满足家庭的生活所需了。
那鲁迅先生一年的收入,换算下来大概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大约是相当于,现在的400万—600万元之间。这样的数目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属于是富人的行列了,更不用说当时那样混乱的年代了。
然而,鲁迅先生最令人敬佩的,也是在这一点。在当时那样动荡不堪的年代,随时可能因为战争而丢掉生命。
以鲁迅先生的资产情况,完全有能力逃离这个动乱的国度,去追求安稳太平的生活。但他没有那么做。
因为他深爱脚下这片土地;因为他心系苦难中的同胞;因为他想拯救沉沦的祖国。
所以他在那样家国危难时刻,选择和祖国共患难,同生死!即便生命走到尽头,也要为祖国奋战到最后一刻。
先生之所以受人敬仰,便是因为他那已经抽离了现实,而将自己的灵魂赋予国家,为之注入新生命的,大无畏的爱国情怀。
所以鲁迅先生,值得被我们这些后代铭记,先生的精神也将永垂不朽。
我不由得想起,艾青先生那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