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舟山】2018年,我首次到舟山,主要是去附近的宁波北仑港,为宁夏卫视《解码一带一路》栏目进行专访;2020年第二次到舟山,是参加浙外工会组织的集体疗养;这次三下舟山,为了考察一个合作项目。每次来都是蜻蜓点水,也许就是为了有更多理由过来。#浙里浙外#
1950年5月5日傍晚,蒋介石乘飞机到达舟山,他穿着一双布底鞋,下机后拄着手杖忙着看工事,不断评论工事的缺点,每说一句 ,后面跟随的石觉、刘云瀚等舟山高级将领都连忙答应“是"。
蒋介石对工事的视察,直到天完全黑了才停止,并表示第二天还是要继续看各部队的防御工事。晚饭后,蒋介石召见高级将领个别谈话,石觉(时任国民党浙江绥靖总司令)表示才德不能服众,无法指挥,请示辞职。吴仲直、刘云瀚等在舟山的高级将领则攻击石觉指挥不公平,有偏心。
作为舟山的国民党军指挥官,石觉为何和其他高级将领矛盾如此之大?
原来,在1950年5月1日,海南全部解放后,舟山的国民党守军人心惶惶。石觉为安定人心,打气说:“舟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对于石觉的话,舟山的官兵没有几人相信。自3月以来,从舟山起飞,派去骚扰上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空军飞机,屡屡被解放军击落。这让石觉非常的不安,因为这证明解放军有了自己的空军,随时都有突然进攻舟山的可能。
石觉在与幕僚商量后,下令将舟山的部队换防,把东边的守军和西边的对调,南边的与北边的对调,并分别派参谋人员监督实行。
部队换防是相当麻烦的,如熟悉地形、重新部署兵力以及布置打扫宿营地、清扫射界布置火网等。第七十五军军长吴仲直接到这个命令后气愤愤地往地下一丢,拍桌大骂说:“这太欺负人了,他们指挥不公平,当初这个地形工事很难筑,他们分配给我,现在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把阵地工事构筑好了,他们又要我交给别人享受,我不答应。”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也有不接受换防的表示,因此换防一事把石觉弄得非常难堪。
正因为有了这些矛盾,所以在蒋介石来到舟山召见高级将领时,吴仲直、刘云瀚等人当面告石觉的状,这让石觉显得非常的被动。
第二天上午,蒋介石召集舟山的营长以上军官训话,讲完后,他乘飞机返回台北,再没有看什么工事了。
5月11日,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联勤总司令黄镇球三人突然乘飞机一起来到了舟山,他们带来了蒋介石让舟山守军撤退的密令,同时三人还负责指挥并监督撤退的。
这次撤退是在绝密之下进行的,按照制定的计划:从5月13日起,舟山的各部队在防地分别装船,15日撤退完毕。空军由12日起继续派机向沪杭一带骚扰、侦察轰炸以制造假象,掩护撤退。非战斗人员和物质器材也须于13日起开始撤退。海军负责掩护舟山守军装船,等守军全部撤完后,由海军将码头设备破坏。
国民党军在退走时,使舟山遭了一次空前的劫难。5月14日这一天,满街商店里顾客特别拥挤,而顾客中的绝大多数是军人,他们以台湾农行的银元券四处抢购物品,尤以金店的生意最兴隆,所有金店的戒指、镯子、项链和金条均在这一天内抢购一空。商人最初是不知道国民党军队要撤退的消息,所以尽量让他们买。后来军队撤走了,这些银元券已成废纸,一生血汗付诸东流。尤其是国民党军在退走时劫走了舟山各地的大部分壮丁,造成了许多孤儿寡妇,使每家哭声震天,更是惨不忍闻。
17日清晨,解放军乘着机帆船乘风破浪而来。解放军登陆后,在码头上欢迎的居民有青年妇女和中年男子,有鬓发皆白的老人,也有小脚老太和天真活泼的小孩,只是极少见青年男子,因为大部分已被国民党军掳走了。
舟山有5万多国民党军,不久前的海南岛战役,蒋介石是在见已经难以守住时,才命令薛岳率部撤退的,但是为何舟山却被主动放弃呢?普遍的说法是,蒋介石鉴于台湾守兵单薄,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台湾,所以把舟山守军撤回。但是,这个说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台湾守军一直是单薄的,并不是这个时候突然单薄的,而且海南岛的守军已有大部分撤回台湾,此时台湾的兵力实际已增强了而不是减弱了。
还有一种说法,称是因为国民党海军的船舶运输力不够,不能担任许多岛屿长期的补给运输任务,所以要撤出一些岛屿以减少负担。这种说法也有问题,因为在海南岛未解放前,船舶尚能维持对各岛的运输,而海南岛解放后,,船舶已减少了运输任务,为什么反说不够呢?
实际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蒋介石怕舟山守军不稳,怕他们向解放军投诚,所以才匆忙撤走的。
当时,蒋介石已经得到舟山军心不稳的情报,所以在5月5日傍晚下飞机后步行查看防御工事,了解情况。当晚,蒋介石在和石觉、吴仲直、刘云瀚等人分别谈话后,他怀疑吴仲直、刘云瀚不肯换防,恐怕有有不可告人的隐情。因为刘云瀚在天津解放时被俘后释放回来的,这次不肯换防恰恰就有他。另外一个坚决不肯换防的军长吴仲直是刘云瀚的好朋友,他们二人过从很密而且经常一个鼻孔出气,谁能相信他们没有名堂呢?
见军心不稳,原本准备在舟山多待几天的蒋介石,在当夜与各高级将领谈话后,第二天也不到各军视察就飞回台北,可见这时他已下了撤退的决心。舟山部队撤到台湾后就受到改编,部队长换掉很多。可见,舟山撤退,是蒋介石不得已而为之,根本不是所吹嘘的“得意的成功转进”。
「边疆时空」冯定雄 | 海岛社会剪影:清代舟山宗族契约文书的考察
边疆时空「边疆时空」冯定雄 | 海岛社会剪影:清代舟山宗族契约文书的考察
刘少奇视察舟山群岛
1958年11月3日上午11时,海风阵阵,寒气袭人,可826号护卫舰上的水兵们却个个笑逐颜开。这天清晨,他们在舰上排好队,一百多双眼睛注视着通向码头的大道,等着将要登舰视察的中央首长。
不一会儿,一辆辆汽车向码头开来。站在驾驶台的解庆玉一眼就认出来了:“是刘副主席,刘副主席来了!”刘少奇在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马龙等陪同下,微笑着向欢迎他的水兵们不停地招手致意。
随后,刘少奇在东海舰队首长的陪同下,乘护卫舰前往舟山群岛视察。军舰迎着太阳,向舟山海域驶去。刘少奇走上指挥台,当他看见副舰长王振波熟练地指挥着军舰穿过林立的群岛和海流湍急的海峡时,不禁满意地点头微笑。他展开杭州湾的海图,一面察看,一面环视着各个岛屿。从群岛的概况,到漩涡的形成和军舰如何在逆水中航行,都逐一向水兵们询问。听了水兵的详细介绍,刘少奇激动地说:“舟山是个好地方,你们要好好保卫她!”
眼看就要与刘少奇分别了,水兵们焦急地要求与首长合影留念。正和各单位军政领导谈着问题的刘少奇,一听到水兵们的要求,就立即答应了:“好!”军舰在航行,不能全体一起照相,这怎么办呢?刘少奇就像知道大家的心思似的,和水兵们在前后甲板分四批照了相。最后,他又不顾十几个小时在海上的颠簸和疲惫,再一次走上指挥台,和正在值班的副舰长以及其他水兵合影留念。
当晚,刘少奇在下榻的海军招待所的小会议室里,听取了舟山地区党政领导的汇报。在汇报结束时,马龙向刘少奇转达了大家的心愿,希望他能在百忙之中题个词。刘少奇听了,欣然命笔,挥毫写下:“建设舟山群岛,巩固国防前线。”
次日上午,刘少奇来到617护卫艇上。他在仔细了解这艘军舰的性能和装备后说:“海军应该好好地建设,再过若干年,钢铁就不成问题了。”在听取马龙汇报航行情况以后,他说:“舰艇的速度还要加快,其他船舶也应该这样。”下午4点钟,他又来到811护卫舰上,同官兵们一直谈到天黑。
1983年5月,海军司令刘华清下队视察,忍不住说道“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同行的北海舰队和烟台基地领导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大家都看到了这位海军司令的决心。
1982年10月6日,刚刚上任海军司令不到20天的刘华清已经离开了北京,这一次他要将中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防线全都巡查一遍,为此他足足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此次视察共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在1982年10月视察了辽东半岛海军部队、院校;11月考察了东海舰队;1983年2月考察了南海舰队;5月考察了山东半岛海军部队、院校;11月考察了广东、福建地区海军部队、院校;12月考察了南京等地的军事院校。
刘华清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旅顺基地,随后考察了海洋岛,接着他又去了小长山岛视察正在建设的一个快艇基地。
视察期间,刘华清发现这个岛在退潮后军港处水非常浅,面积也不大,这样的地方怎么能让快艇部开进来呢?他马上下令:这个工程必须马上停工 !
同行的北海舰队领导很是吃惊,这样的一个国防战备工程已经修建了一半了,投入的资金以亿计算的,怎么能半途而废,一位副司令员解释道:刘司令,这个工程已经花了那么多钱了,现在停建损失太大了啊!
“投了多少钱了?”
这位副司令老实地说道“已经超过一个亿了!”
“后续的工程还要再投多少?”
“大概还得一个亿。”
“一个亿打不住吧?”
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刘华清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建损失确实大,不停建花的钱更多!海军建设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但军费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分轻重缓急来办!而且问题的关键之处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是要看能不能搞好!
说完他指着正在施工的军港说:你们都看看,这么巴掌大的一块水域,建好以后能容得下一个快艇支队吗?充其量也就能驻扎一个大队而已,所以,我的意见是立即停建,至于接下来怎么办,你们回去再论证一下,我的意见是暂时把这个工程封起来,妥善保护以后再说!
离开小长山岛后,刘华清又来到了庙岛群岛一处不知名的小岛上,这里正在修建一个舰艇洞库,刘华清让人打开大门,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用了一个排的兵力都没能打开,一番折腾后才打开了门,但是接下来要关可麻烦了,因为沙石流已经把洞口堵死了。
看到这里刘华清非常气愤,“这么个德行将来打仗能用得上吗?这地方搞舰艇基地不行,必须停建!”
接下来这样的场景在刘华清视察海防线的过程中不断上演,舟山基地、清澜港、田独港、珍珠港全是如此,不是航道淤塞就是水位太浅,舰艇出入停靠困难,刘华清的眉头就没松开过。
他痛心疾首地说道:决策失误给海军建设带来多大灾难啊!投在这儿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怎么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财产啊!总不能都扔了吧?能挽救的就挽救,尽可能发挥作用吧!
刘华清在北海舰队和烟台基地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一处军港码头,到跟前他却发现在不远处有两艘舰艇锚泊在航道上,刘华清很是诧异地问道:这两艘军舰为什么不进港靠码头?
随行的舰艇大队领导如实说道:潮水不够。刘华清这才明白原来是港区航道水位太浅,舰艇进出都要赶在涨潮时,要不然就会搁浅了。
纵然是有了心理准备,刘华清也是哭笑不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蛤蟆大的一个浅水湾,有必要驻扎一个舰艇大队吗?”
舰队领导解释说是这个地方就坐落在蓬莱阁风景区,这么好的一块地盘丢了太可惜了。
没想到这话刚说完,刘华清就板起脸说道:我是海军司令,不是旅游局长!这要打起仗来,我总不能跑去跟敌人的舰队司令说先别打了,潮水没涨上来呢,我的舰队出不去,你们觉得敌人会听我刘华清的指挥吗?
前后六次视察,让刘华清发现海军部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部队分散指挥不集中,小艇太多中大型舰艇少,属于海军的飞机少,无法满足海上作战需求,各级司令部建设滞后,指挥手段甚至跟50年代比起来都没有多大进步。
除此之外,很多港口的建设都是拍脑袋的,淤沙严重、水位太浅、舰艇失修、后勤低下、手段落后、人才不足、管理松弛一系列的问题。
他真的明白了什么叫“问题成堆,积重难返”,什么叫“如临深渊,任重道远”,当然这一年多来,也让海军指战员和官兵们了解到了刘华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于海军刘华清决定要动大“手术”,海军必须要大改革!
在他的领导下,海军训练、院校教育、装备更新、后勤保障、军港建设等一一施行,开创了海军新局面,西太平洋海域远航合成训练、首次驱逐舰编队出访南亚三国、首次南极考察等都在海军训练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为海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春天,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要到浙江舟山检查海防工作,他指示:检查工作组要精干,只要几个人就够了。海防部队很辛苦,把前线歌剧团带上,让战士们看戏。
经过一路车船颠簸,许司令一行人到达舟山,听了当地的工作汇报后,由要塞区黄朝天司令陪同去普陀岛视察。当乘坐衡阳舰一靠码头,一长列吉普车就停在公路上迎接。黄司令说:首长到下寺招待所(即普济寺旁小镇)休息吧。许司令用手一指说,去上寺(即佛顶山);歌剧团留下住下寺,晚上给军民演出。
20分钟后,吉普车到了佛顶山下。许司令下车后一语未发,径直快步向山顶走去。走了不到300米,黄朝天司令已气喘吁吁,落下了30 余米。许司令回头大喊:“黄朝天,快朝天(走的意思)。”要塞区和守备区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对首长下车即上山,毫无思想准备,参谋连地图都未带,零零散散的走得上气不接下气。
在普陀三天检查工作结束,许司令总结说:“战士们很好,战备观念很强,训练空隙还装沙生产,伙食也改善得不错。我已找了几十名战士座谈。只是你们首长和司令部太少战备观念。你们有没有准备打仗?路也走不动,敌人抢上了山头,那时你们怎么办?你们司令政委要好好地抓抓自己和机关!”
接着,许司令又乘衡阳舰到岱山。舰到码头时,岱山守备区领导来迎接。守备区李政委说:“请首长到守备区招待所,我们先向首长汇报工作。”许司令说:“我到海岛前线来干什么?我要听汇报,把你们叫到南京来就可以了。我来这里,就是要看看你们海防战备工作做得如何,现在立即上山!”
许司令从参谋手里接过岱山海防战备图,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爬,一条巷道,一条巷道地查看,一口气走了六七个小山头。守备区司令部一个大尉参谋因体力不支,突然昏倒了。许司令员回头对李政委说:“我已经56岁了,还能爬山头;你那一位多大了?是不是要我给你们当收容队? ”说得李政委满脸通红,连说;“首长,我们检讨。”
舟山群岛岛屿中,凡是布防的岛,许司令每年都要去看一看。这次视察,到了东福山后,守备区领导提出:为了首长安全,前沿小岛不必去了,那里风大、浪急、礁多,军舰靠不上去,连小登陆艇也难靠上岸。
许司令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孤单的地方,就越重要。不但这次我要去,以后你们也要常去,帮助前沿小岛解决困难。凡设防的小岛,个个都要去。前沿岛屿一个也不能少。”
衡阳舰在颠簸的风浪中艰难前行,舰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呕吐。军舰终于到达小岛西边200米处的海域抛下了锚。用一艘登陆艇、一条机帆船,把人接上岛去。许司令说:“歌剧团小分队的同志,你们去岛上演出,要让岛上的每个战士都要看到,哨兵、值班人员、炊事员,都不可忘记,一个都不能遗漏!人家在海岛上说不定一辈子才看到你们一次呀! ”
许司令带着工作组和歌剧小分队上了浪岗山,有人之处,全部跑到,有工事的地方,全部检查到。有时,小分队到伙房、坑道演出时,只有一个观众。演员们让他坐在椅子上舒舒服服地看了半个小时节目。战士们看过慰问演出后,都感动得流泪,纷纷表态:“首长和领导机关如此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坚守海岛前线,做好战备工作。”
许司令这次视察了20多个岛屿,时间近三个月。有一天,许司令正在岛上视察,舰长报告,明晚有十级以上大风袭击舟山群岛,要把舰驶往海湾避风以保安全。
许司令问舰长:“衡阳舰能吃几级风浪? ”舰长说:“舰没问题,就是十二级特大风浪也可保安全。”许司令说:好极了,只要舰安全,我的人就是见大风大浪的好机会。
许司令立即让参谋通知:歌剧团留一些不晕船的同志在舰上,其余派船送至黄龙休息。在舰上的人,要迎接十级以上风浪。他要舰长把舰开到泗礁和黄龙之间黄泽洋的风口区,舰身横侧着迎风浪。舰长说:“这样摆,舰振动太厉害,怕大家受不了。”许司令说:“这么好的机会到哪里去找?执行命令! ”
于是,舰长奉命进入指定“风口 ”。第二天黎明前,暴风雨来临,十级以上的大风把浪花打到十几米高,一阵阵巨浪泼在甲板上。军舰像摇篮似的摇摆。平时不呕吐的人,也受不住了,早饭谁也不想吃。到了中午,许司令告诉舰长,组织一支锣鼓队,劝说不吃饭的同志一定要吃饭;小菜要好一点,鸡鸭鱼肉都拿出来,命令吐的同志,吐后还要吃。
第三天上午9时许,大风降到九级以下,海浪还一排排地冲击军舰。许司令说,“平时学毛主席语录,说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但是你见不到真正的大风大浪。这次大风浪对大家改造世界观是大有好处的! ”讲完后,他命令舰长,立即全速返航回吴淞口。
#头条# #我要上头条#
这几天我都在舟山脑细胞社群同学这里考察海鲜项目,这位脑细胞社群的同学可以掌控舟山整个地区65%的海鲜产量[强][强]
【14:06】
【新疆交建与杭州申昊科技开展调研座谈会】7月7日至8日,新疆交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金生一行前往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双方就科技与公路业务合作进行了探讨交流并达成了共识,后期双方将继续积极对接,引进科技力量到公路行业中去。期间,考察组一行还在舟山海洋运营电力公司、宁波梅州集装箱码头公司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进一步了解了申昊科技公司核心技术的实践运用,为今后产品引进、运营合作奠定了基础。(证券时报)
【14:08】
【随申办认可苏浙皖核酸结果 全国互认尚未实现】上海“一网通办”移动客户端“随申办”APP7月9日更新,在“核酸查询”页面里,增加了“长三角核酸查询”功能,提供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14天内的核酸检测数据查询。但是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目前从“国家平台健康码”上,尚且查不到上海的核酸检测结果。 (第一财经)
【14:30】
【7月全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10亿元】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7月10日13时54分,2022年7月总票房已突破10亿元。《人生大事》《侏罗纪世界3》《神探大战》分列7月票房榜前三位。
【14:32】
【上海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气温已达40℃,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更新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澎湃)
一日,正在北京工作的司令员夫人,接到了丈夫的一封加急信。在信中,司令员说:“我已下定决定,死守岛屿3年,你和儿女放弃北京户口,马上来岛上。”司令员的夫人看到信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上岛。
这位司令员名叫李景澧,河北文安人,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李静。1937年,面对日寇铁蹄践踏我国领土,中国军民们奋起抵抗。19岁的李静组织抗日救国军,投身到抗日烽火中,一年后光荣入党。
此时十几年间,他参加过冀中地区、冀鲁豫地区抗战、保南战役、清风店战役、抗美援朝1951年阵地防御战、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等一系列大战,立下卓越功勋。1955年,李静被授予大校军衔,6年后晋升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李静来到海军舟山基地工作,担任了舟山基地的司令员,当时舟山基地的政委是张逸民。李静来到海岛上后,走遍了舟山群岛的每一寸土地,勘察过每个海岛的险要位置。他每去往一地视察,总会带着一个马褡子,可以装进一床薄棉被。
于是,李静来到每一处岛屿视察时,只要有瓦遮头,就能安然休息。后来,马褡子成为舟山基地领导的标配,他们关系着祖国的事业,走遍了舟山群岛的山山水水。李静来到舟山群岛后,经过一番考察,发现了守岛官兵遭遇的巨大难题,那就是缺甜水。
甜水并不甜,只是岛上缺少淡水,相比于苦涩的海水,淡水就是甜水。李静司令员得知浙江省有打井机械,于是向省里的同志请援,要来了打井机械。机械有了,下面就是选择合适的打井位置了,可这也并不简单。
岛上很少有淡水,1969年打井队上岛后,先是在定海一带试着打甜水井。可是打了几百米深,发现井水苦涩,其实就是海水渗透进来的。第一个井就报废了,并不能使用,在李静司令员的关注下,打井队又开始寻找第二处打井位置。
经过寻找,打井队打下了第二口井,还是苦水,第二次打井又遭遇了失败。打井队没有气馁,在李静司令员的带领下,来到嵊泗岛。这次打井队打了一个1500多米深的井,终于出了甜水,也是舟山群岛第一口甜水井。
从此开始,在李静司令员的关心下,各岛驻岛官兵开始积极打井,每个岛上都有了甜水井。这些甜水井不仅部队可以使用,附近的百姓也可以来打水,既方便了驻岛官兵,也让当地百姓解决了几百年吃水难的困难。
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李静司令员还关心驻岛将士的思想问题,让驻岛官兵坚定了守岛的信念。舟山基地召开会议,发起了“死守海岛3年”的倡议,李静司令员认为基地领导干部应该做好表率,首先自己应该带好头。
于是,李静给北京的家人写信,告诉了夫人、儿女自己的想法。这时李静的夫人正在北京工作,他的儿子刚刚毕业,还没有分配工作。李静的夫人接到丈夫的来信后,看到信上说:“我已下定决定,死守岛屿3年,你和儿女放弃北京户口,马上来岛上。”
在当时北京户口也是个“香饽饽”,可是李静的夫人接到来信后,还是决定听从李静司令员的意见。他的夫人主动提出调往舟山基地工作,儿女们也跟着来到舟山群岛,当了随军家属。有了李静司令员带头,其他基地领导们也把家人,带到了舟山群岛上。
基地领导们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守岛官兵们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守卫祖国岛屿的决心。在李静司令员、张逸民政委的带领下,舟山群岛的事业蓬勃发展,抵御一切来犯之敌,守好了祖国的东大门。
19世纪初期,我国的舟山地区出现了冰鲜船,也就是当地的海鲜贸易商发明的海鲜运输船,可以直接在海上收渔获,然后运回内地售卖。
这就相当于远洋捕鱼船队中的母船,不但可以卸货,还能对渔船进行补给,扩大了渔船的作业范围。
当时一个叫罗伯特•福琼的美国人专门到舟山来考察,因为很多人想不明白,舟山地区夏天哪里来的这么多冰块。
这些冰块其实都是舟山和宁波地区的制冰厂“造”出来的。当地的农民在冬天大量收集天然冰块,然后用厚稻草包裹住保存下来,到了夏天的渔业捕捞旺季,就将冰块拿出来卖给渔船。
当时宁波和舟山地区有大量的制冰厂,这也就是为啥,虽然没有制冰设备,舟山地区的渔业用冰却能够得到保障。
这个美国人就把他的见闻写进了他的一本叫做《漫游华北三年》一书中,然后,全世界的渔民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