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县工信局二把手是资历最老的老领导,今年52岁,26岁时年轻帅气的他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县工信局副职领导,如今26年过去还是个副局长,没跳出工信系统。不知道退休前是否可以享受正科级待遇?
工信局全称是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前叫经济委员会,后又改名为工业贸易和信息化委员,后来又把贸易这一块划出成立县商务局,如今有些地方又把科技局并入工信局,整合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可能好多人不了解工信局是怎样的一个单位,个人觉得挺好,他主要管理全县的工业企业和信息化企业,是企业的“娘家”,每年上级都会有很多项目给企业申报,工信局就是帮助符合申报的企业审核把关,同时对企业进行监管。
另外,工信局还负责协调移动、联通、电信等信息化服务建设,在工信体制内的人,不用担心手机没流量,电话费不足要自己充的情况,企业经常赠送。
作为工信局副局长,虽然26年没有提拔过,但在工信系统资历最老,算是一行家能手,估计他自己都不愿跳出本系统。你觉得呢?@官道大吏
说一个学霸和学渣参加工作后的真实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生我才必有用,永远不要自我放弃。
人生的路很长,需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一时的输赢并不重要,不到终点难见分晓,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有两位同事家住同一个小区,两家都是男孩,而且同龄同校,从小一起长大,既是同学又是发小。
只不过一个是学霸,一个是学渣,两人同时考大学,可想而知,结果当然不同。
毫无悬念,学霸六百多分考上了985名校,学渣只考了三百多分,连三本都摸不着。
没办法,只能上高职,全称是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勉强算大专,其实就相当于过去的技校。
学渣在高职念了两年多,快毕业时铁路到学校招人,因专业对口,需求量大,便进铁路当了工人。
在班组干了不长时间,赶上单位招聘干部,考上以后顺利转变身份,告别了工人岗位,转为管理人员。
985学霸呢,大学本科念了四年,本来就比高职毕业晚,毕业后又在外面闯了几年,但始终没有稳定下来。
家里不愿让孩子在外面飘,想让他回家找个稳定工作。铁路每年面向社会招聘,便通过应聘,也进铁路当了工人。
不过,学渣比他早参加工作好几年,又赶上了机会,这时已是副科级干部,而学霸刚入职,只是个一线工人,二人其实已有很大差别。
学霸看着学渣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作比他好,收入比他高,发展比他强,还管着他们这些工人。
而自己在现场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每天摸爬滚打、倒班作业、累得够呛,还得受学渣管理,心里极度失衡,便想辞职。
家长呢,当然不同意,但也很闹心,从小到大孩子都是他们的骄傲,考上985更是全家的荣光。
在学校,学渣从小只能望其项背,根本没法和他比。万万没想到,上班了竟然是这个结果,难道985毕业还不如高职吗?
985和高职哪个更优秀,不用说,谁都清楚。否则,为什么各大名企都要名校毕业生,其他的根本不考虑呢。
但学历只是敲门砖,步入职场后,更需要的是工作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
从两个孩子的现状看,就说明了这一点。学校的竞争已经过去,职场的竞争刚刚开始。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也许学霸只是晚了一步,也许是差一个机会,也许是他入错了行,也许他不应该进论资排辈的国企。
尤其是铁路行业,生产一线基本都是熟练工种,没啥太高科技含量,也不需要,高职反而更适合,高学历反而是种浪费。
这是铁路这种国企里的“内卷”,可现在社会上“内卷”更严重,竞争更激烈,就算是985毕业生,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很难说。
所以闹心归闹心,思来想去,只能接着干下去。虽说是工人,可毕竟是铁饭碗,工作稳定,旱涝保收,收入也不低,咋的也比给人家打工强吧。
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机会应该是很多的。无论哪个行业,都是需要并欢迎高素质人才的。
也许目前现状不尽人意,但随着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加上企业内部的新陈代谢,这种体制格局会逐渐打破,届时,高端人才会越来越有用武之地。
有句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黑猫也好,白猫也好,抓住耗子才是好猫。
不管干什么工作,想要有好的发展,必须得有过硬的本事,能做出相应的业绩,有为才能有位。
想要上位的前提是,你得真有本事,真能创造价值,确实是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不只是个空有高学历的庸才。
开学第一天,我发飙了!
气死我了,实在太绝望了!
这个学年我来自工作的绝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五个班,今天上了三个班的课,寒假作业,一个班4个人写了,一个班2个人,一个班0人!完美!
第一节课是12班的,全班只有四个人完成作业,我大发雷霆,后来发现发火发早了,11班只有2个,到13班的时候,看到他们班一个人都没写完作业,我居然心如止水了!
所谓作业,就是写几十道选择题和几道材料分析题!
作为一个卑微的副科小老师,我知道学生都不重视这个学科!所以根本就没敢布置大量作业!而且,这个作业也是年级统一布置的,放假前学校把作业清单都打印出来发给他们了,有些学生却连作业本都没拿回去!我也没报什么希望,但是严重到这种程度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
这个学科叫做道德与法治,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枯燥无聊、内容繁重、逻辑混乱,使我每每深恨总主编朱小曼!作为刚刚适用两年的全国统编教材,它出现之前,我对其寄予厚望,以为怎么着也会改变原教材的枯燥,以及学考脱钩的痼疾!没想到啊没想到,新教材把初中生当做大学生,把艰深晦涩当做学识渊博,把逻辑混乱当做理所当然,学生一头雾水,老师备受折磨!如果你不看一百集新闻联播打底,你根本读不顺畅课本!几乎每一课都凿穿学生的学科底限八百米!每一个主编理所当然的知识点学生都莫名其妙,因为很多背景知识他们根本没有,比如国体、政体、基本国策、战略、经济体制、机制,有的学生连中国的全称都不知道,居然要求他们在掌握大量高中生、大学生才掌握的背景知识的前提下讨论国内国际大事!根本不知道政治、经济领域都分不清呢,就开始讲人民民主、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里涉及的经济成分、生产力、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等哪一个是他们事先知道的啊?国家机构介绍介绍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是有必要搞的那么晦涩吗?让一帮怎么讲都区分不开政府、法院、检察院、监察机关的家伙死记硬背各个机关的职能有必要吗?就不能把课本编的有趣点吗?讲法院就举一个真实案例的审判全过程不就行了!有那么难吗?举例子都不会吗?如果你们不想这么编可以,能把内容减少点,让老师自己补充,把问题讲透行吗?
最可恶的还是逻辑混乱,东拉西扯,肆意煽情,我们这个学科也是个专业学科啊,要么体现它的专业性,要么就搞成语文的课外阅读,现在算什么?四不像啊!你抒情的时候它总结专业答案,你写专业答案的时候它又开始抒情,能不能有个统一标准?不能!可是全部掌握一道题就浪费大量时间,而且顾此失彼!其他题还要不要!
考试就是满天撒网,每考一次试都让人觉得这是什么鬼!连古诗词都来凑热闹!古诗词理解不好也怨我们政治老师吗?地理题也上来了!我不能说这样不好,这样很好,体现了跨学科之间的联系,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死记硬背的弊端!但是,但是能不能给我们时间让学生思考,跨学科思考是需要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的啊!请问我们本学科的内容都包罗万象地进行不完了,我们还怎么锻炼他们这种能力!
学生对学习的不屑一顾根深蒂固,无论你是苦口婆心,还是疾言厉色,他们都不动如山,个个都有大将之风!
每节课都有几拨巡课的,有专业查课人员、班主任、年级主任、副校长,不管你在干什么,讲课还是练题,他们都旁若无人进班又看又拍,先不说尊不尊重讲课老师的问题,我们一线老师本也没有尊严可言,但是这么做耽不耽误学生学生学习啊?每次都得惊动学生盯着他们看!多少次我都想冲着他们喊:给我出去!你们参观动物园呢?可惜,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知道我这么做他们会给我扣什么大帽子!
上完三节课,我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突然有人叫我,一看是历史老师M,她张嘴就说:“你现在上课都是怎么上的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太迷茫了!”我一听都快哭了,我也没办法啊,正绝望着呢!一个班从少则七十多,多则九十多,五个班三百多学生,按下葫芦浮起瓢,每节课都在崩溃边缘游走!我只能说:“我也不知道啊,基础知识都弄不完,引申知识又一大堆,各个题型都得练,专题热点又层出不穷,学生还不学、不背、不写,我想辞职!”正说着,又来了个历史老师G,一见我们远远就喊:“气死我了,一个班没几个写作业的!”M一见同行,连忙问“这节课你复习了什么?”“七八九啊!”M大惊:“这么多啊!”G两手一摊:“没办法啊,内容太多了,进行不完啊!”那些觉得老师清闲的,你知道我们寒假只有12天吗?知道我们内心经受的折磨吗?时间有刻度,折磨和煎熬以及绝望怎么才能度量???又如何度量!
回到办公室,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述说自己的无能为力,如果只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是我的能力问题,我必须承认可是这么普遍的迷茫,真的没有一点学科设置、考试制度的问题吗?
都说勤能补拙,我们已经放弃假期加班加点地补了,但我们对结果依然毫无信心,因为你加班了,其他学校老师也没闲着!前排的观众已经站起来并踮起脚尖了,后排的站起来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