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省公务员成绩查询(福建省公务员成绩查询网站)

他是红军最年轻的团长,曾培养出第一大将,如不牺牲必授元帅军衔 很多人都以为24岁就当上军团长的林总,是我军最年轻的高层将领。然而在红军时期,有一人18岁当师长,20岁当军长,21岁成为最年轻的军团长,开国第一大

他是红军最年轻的团长,曾培养出第一大将,如不牺牲必授元帅军衔

很多人都以为24岁就当上军团长的林总,是我军最年轻的高层将领。然而在红军时期,有一人18岁当师长,20岁当军长,21岁成为最年轻的军团长,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就是他带出的。如果不是牺牲得太早的话,那他在建国后,必定会被授予元帅军衔了,他就是革命烈士寻淮洲。

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虽说家里没什么钱,但父母依旧没有忽视孩子的教育,在家人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了当地一处学堂读书,稚嫩的他刚十岁出头,便频繁的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和学生联合会农民协会等革命组织。在此过程中,他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为了名的学生领袖。15岁那年他就立下了“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的志向,并写下了一篇反响巨大的文章。

1927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跟随伟人参与秋收起义,在此期间表现良好,英勇作战,为秋收起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秋收起义结束后他便跟随部队进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1928年,寻淮洲正式加入我党,成为了一名党员。入党后,他积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多次参与指挥大大小小的战斗,并取得的胜利,令人刮目相看。而他也因其优秀的成绩从副班长、排长、连长升至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天赋异禀的他,也成为了当时晋升速度最快的党员之一。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打响,黄坡、东坡两役正打得火热,看着此危局,寻淮州迅速率兵出击,牵制住了国民党好几个师的兵力,为我军的战胜提供了有利因素,中央军委得知此事后,给予了他特别嘉奖。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寻淮洲带领的红三军第三师的政委可是萧劲光!参谋长是粟裕!这个师的配置级别绝对是任何战队都无法比拟的!

1934年7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大军,两百多架飞机把中央苏区团团围住,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

红七军团的主要领导,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受到了当时的中央高层的接见,并且交给了红七军团一个艰巨的任务!

那就是,由红七军团为抗日先遣队往北深入敌人大后方活动,以此达到围魏救赵让敌人回援的效果。

1934年七月末,寻淮洲带领红七军团到达了福建古口,占领了古田县城,千里奔袭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完成。11月,他和红军方志敏部汇合,并改编为红十军团。之后,蒋介石麾下悍将王耀武前来进犯,敌人兵力雄厚,武器先进,补给充足,可寻淮洲又一次大显身手,他灵活指挥,部署得当,成功地击退敌人,之后,他乘胜追击,攻克了旌德县城,直接威逼芜湖,要知道,芜湖距离南京不过百十公里,这狠狠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另一方面,蒋介石被彻底激怒了。

12月,国民党作出了围剿红军的决定,在他们的激烈围剿之下,红10军团处在了下风,而国民党部队的后续支援部队却来得很迅速,于是狙击敌军的计划失败。14日,当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寻淮洲亲自带一个排争夺乌泥关制高点,但不幸腹部中弹,后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2岁。在弥留之际,寻淮洲口中还在反复地念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

这位最年轻的团长倒下了,还没来得及被封元帅军衔的他,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尽管只有22岁,但仔细回顾他的军事素养和指挥作战时的胸怀,是许多人比不上的。他实现了小时候不做寄生虫,为祖国事业奋斗的理想,也和开国大将粟裕一起,奠定了一代战神美名。他用他年仅22岁的生命,诠释了革命信仰,谱写了英雄赞歌。

2013年,福建一女孩称自己高考明明得了586分,再次查询却发现,只剩下了364分,一家人将教育局告上法庭,结局却迎来了大反转。

2013年的6月9号,这是福建省高考的最后一天,考完最后一场,杨婷婷带着笑脸出了校门:“感觉这次考的还不错,应该是超常发挥了。”

父母听到这,高兴地合不拢嘴,特意带着女儿去饭店大吃了一顿。

半个多月过去,到了查成绩的那天,父母下了班就急匆匆地回了家。

“我考了586分,比一本线高不少呢!” 杨婷婷兴奋地手舞足蹈,父母喜极而泣:“女儿出息了!”

父亲迫不及待地把这一好消息分享给亲朋好友,那天,一家人还邀请了邻居们前来聚餐。

邻居们夸奖孩子的同时,顺带提醒了杨婷婷:“填志愿也是重中之重,一定要看准再填,学校啊专业啊门道挺多,实在不行,就去报个班,让专家指导指导。”

父亲也是不敢耽搁,虽然报班费用不低,但为了女儿的前途,多花点钱也不算什么。

专家通过成绩综合考虑,给杨婷婷推荐了志愿:第一志愿厦门大学,第二志愿中南大学……

志愿提交后,一家人就等着录取通知书送家来呢,父母还专门趁着这个空,带杨婷婷去外地游玩了一圈。

两个多星期过去了,一家人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快递,眼看着周围同学们都把通知书拿到手了,一家人也是干着急。

“婷婷,你在电脑上查一查,到底咋回事呀。”没想到,这一查,查出问题来了。

原本586的高考分数,竟然变成了364分!父母不敢相信,反复刷新了几次,可结果都是一样。

“不可能,绝对是系统出错了。”父母把各科分数加在一起,反复算了好几遍,可无论咋算,最后都是364分。

杨婷婷呆呆地坐在那里,不知所措,父母急地直挠头:“这可怎么办,到底怎么回事啊。”

为了一探究竟,父亲专门找到当地教育局了解情况,“先生,您女儿的成绩是364分,不存在搞错的情况。”

父亲愤怒了:“不可能,我女儿考了586分,绝对是你们搞错了,我女儿的高考成绩被顶包了!”

要知道,高考成绩差一分,最后的命运可能就是天差地别的,何况是差了200多分。

几次讨要说法无果,7月22日,父亲一气之下,带着杨婷婷到当地教育局提起了申诉,并将这件事曝光给了新闻媒体,希望广大网友能给自己“撑腰”。

29日,有教育局的人员打来电话询问杨婷婷高考作文写得如何,杨婷婷回答:“我按照要求写完了。”几天后,杨婷婷还凭借着记忆将高考时自己写的作文还原了出来,发给了教育局。

这件事情瞬间引起了很大的舆论,事情越闹越大,最后惊动了国家教育部,2013年8月,教育部批准了杨婷婷可以查看自己的试卷,不过为了安全保证,杨婷婷看到的是自己试卷的答题卡复印件。

“我语文作文写了800多个字,为什么这里一篇空白?” 杨婷婷发现了端倪。

可答题卡上很清楚,作文那一栏确实是一个字都没有,父亲申请查看原始卷子,但这一要求被教育局拒绝。

随后,父亲将教育局告上法庭,后因证据不足败诉。

奇怪的是,官司输了之后,杨婷婷一家人再也没有出来闹事了,网上的舆论似乎开始发生了转变。

有一位福建的同学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成绩,585分,排名是第671名,而杨婷婷的成绩是586分,她却自称排名648名,分数高的反而排在了分数低的后面,这分明就是杨婷婷在撒谎。

后来,杨婷婷的老师也站了出来,老师表示,杨婷婷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高考了,第一次因为成绩不理想,复读了,第二年临近高考时,不幸出了车祸,住院了大半年,错过了高考。

而且,因为住院耽误了学习,在平时的考试中,杨婷婷的成绩并不算出色,她所说的高考成绩跟平时成绩相差太大,不太可信。

人们猜测,可能是因为几次的高考失利,给了杨婷婷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次没考好,她不敢面对现实,就编造了这么一个谎言欺骗父母。

家中们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要学会面对现实。

编辑:凡友

“如果你设计一座桥,小数点错了,你就有大问题,犯了大错误。今天我要扣你3/4的分数,就是你把小数点放错地方了。”1933年,经过一次随机测试,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明显注意到自己最喜欢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疑惑。

区教授教物理化学,平时喜欢考学生,成绩特别严格。在这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特别难。班里只有卢嘉熙一个人算出来的,但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老师在那个问题上只给了四分之一的分数。

怎样才能避免小数点放错位置?理解了老师们的苦心后,卢嘉锡沉思起来。

从此以后,无论是考试还是习题,他总是绞尽脑汁根据题意提出一个简单合理的物理模型,从而大致估算出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结果超出这个范围,他会仔细检查计算方法和过程。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意外疏忽造成的错误。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发现科学研究也需要“总量估算”,或者说科学猜想。只不过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比学习和掌握现成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在科学粗略估计思想的形成中,他首先得益于他的导师鲍林教授的思维方法,鲍林教授后来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化学奖和和平奖)。

那是1939年的秋天,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在萨格登教授的指导和推荐下,卢嘉锡去了加州理工学院,来到了当时著名的结构化学家鲍林教授的身边。毫无疑问,探索物质和微观结构的奥秘是这位24岁前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的年轻中国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

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学科。但当时的研究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通常,科学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弄清楚一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卢嘉锡注意到,鲍林教授在化学方面有一种独特的直觉能力:只要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他往往可以通过粗略的估算,大致想象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鲍林的过人才华让他的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卢嘉锡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崇拜者的位置上。

鲍林教授依赖于一种“总体估计”。为什么我不能?在反复揣摩之后,卢嘉锡意识到,科学中的“粗略估计”需要非凡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只能来自那些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科研实践经验丰富、训练有素、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头脑,于是他更加努力。

1973年,国际学术界对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的研究还处于朦胧状态,当时的科学积累离解开固氮酶晶体结构之谜还有很大距离。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卢嘉锡在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的“原子簇”模型,称之为“福州模型”。形似网兜,故又称“网兜模型”(后来发展出“双组合双网袋”模型)。四年后,国外逐渐提出了“原子簇”的模型

到1992年,固氮酶的实际基本结构终于由美国人确定,之前各国学者提出的各种想法都与实际测得的结构不相符。推测和事实之间总有一些距离。然而,作为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结构基本模型之一──19年前卢嘉锡提出的模型,基本上反映了“网兜”结构中固氮酶活性中心的重要本质。他的“总量估算”能力不能不让人由衷佩服!

长期的科研实践使卢嘉锡特别重视总量估算法的应用。他经常警告他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总的估计比没有估计要好!”他希望有幸投身科学的人,能够在研究之初,定性地提出一个合理的基本“结构模型”(通常表述为某种科学假设或假说),这对正确把握研究方向、少走弯路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他同时提醒大家,使用“粗略估计”需要一个科学的前提,那就是要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否则,如果得不到三昧,粗略估计就可能成为“盲目估计”。

三昧,古语,指事物的秘密。其实,无论哪种科学方法,如果只能用在形式上,充其量也就是个能工巧匠;只有善于抓住本质的人,才会成为大师。#历史#

1990年,一名北航毕业的高材生婉拒各大名企高校,其中不乏跨国企业,可他依然不为所动,毅然决定回乡发展。7年后,回想他这个决定,不禁感慨,多么明智呀。

这名高材生不是别人,正是之后曹德旺的得力干将,陈居里,位至福耀副总裁。

当年,国家正属高速建设和发展时期,对高知识人才求贤若渴。

就读名校,成绩优秀的陈居里还没毕业就已经成了各大企业争抢的对象。offer拿到手软,好不眼红。

但他却果断的放弃了眼下的“大好前程”,掉头回了自己的家乡福建。

回乡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路桥边打出的标语:我们要成为世界玻璃供应商的典范。

冥冥之中仿佛有指引,陈居里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于是他拿着简历出现在了曹德旺的办公室,毛遂自荐。

曹德旺看着眼前的大学生,清秀瘦弱,书生气还未褪去。

简单问了陈居里几个问题之后,就把他的简历扔一边去了,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愿意留下来,就去锅炉房吧。”

这个结果不仅陈居里本人没想到,就连当时的人事负责人也差点惊掉了下巴。

要知道,当年的大学生可像国宝熊猫一样珍贵,基本都是企业的“团宠”。曹德旺的做法太暴殄天物了。

可陈居里骨子里也是一个不服输的个性,说去就去。

“锅炉房来了一个高材生!”这件事瞬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议论纷纷,堂堂名校高材生,被发配锅炉房拉玻璃渣渣。

有人说陈居里得罪了曹老板,被下放基层接受处罚;有的说只是下基层镀金,做做样子。

可不管哪种说法,对陈居里来说都不算好印象,所以锅炉房那些事儿并不简单。

每天,他的工作就是用板车一趟一趟的拉废弃玻璃渣,一车起码2吨重,再加上锅炉房温度很高,别说干重活,就闲着也会汗流浃背。

这样的苦差一般的农民工都嫌弃干,更何况是名校高材生。大家都觉得陈居里肯定干不长久。

可是,他却用7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的坚持。

在这7年里,他没少遭到外界的嘲笑和质疑,但他却内心坚定,从不放弃。

一次,车间推行合作制,两人一组。可没有人愿意选他,都嫌弃他是瘦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扛。

陈居里也不沮丧,没人合作,那就单干。

众人见他每天只知道埋头干活,从不偷懒,也不抱怨,甚至都觉得他是读书读傻了,明里暗里的把一些脏活累活推给他。

更有好事者,故意找茬,无事生非的举报陈居里偷奸耍滑,往他身上泼脏水,让他做背锅侠。

陈居里心里非常清楚大家心里的小九九,但他从不计较,也不过多辩解,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研究行业前沿技术。这也为他以后大展身手,奠定的理论基础。

是金子总会发光。陈居里就像一块璞玉,被曹德旺扔在车间打磨7年,现在终于到了发光发亮的时候了。

这天,曹德旺把陈居里叫到办公室,看着眼前这个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小伙子,跟7年前的那个愣头青已经判若两人。

这时的陈居里,更加成熟稳重,眼睛藏着这些年的阅历,分外有神。

曹德旺问出了他好奇了7年的问题:“当年那么多的高薪名企你没去,为啥偏偏选择了在福耀拉废玻璃?”

陈居里语气坚定的回道:“我是为了您,我敬重您的人品,相信您的眼光。”

而且这7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是在打杂,目的就是在等一个机会大展拳脚。如果前面打杂的事情不做,别人怎么可能了解你,更不会有干大事的机会。

因此,这些年哪怕被欺负,被误解,他依然咬牙坚持,这源于他对曹德旺的信任和自己内心的坚持。

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家,是不会白白放着有用之人不用的,除非他别有安排。

陈居里似乎早就看透了曹德旺的用意。曹德旺从这番谈话中也看到的不一样的陈居里,心里已有了打算:该是利剑出鞘的时候了!

之后福耀在香港开拓业务,曹德旺毫不犹豫的启用了陈居里,委派其担任项目总经理。

陈居里凭着7年的基层经验和扎实的理论文化功底,很快就上手了新的工作任务。一路过关斩将,得心应手,项目推进一帆风顺。

果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99年,因公司发展需要,曹德旺把陈居里从香港召回,正式任命为集团副总裁。

至此,当年那个胆大心细的毛头小子,花了9年的时间,达到了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法达到的高度。

有人说陈居里很幸运,受到了曹德旺这位伯乐的赏识,得以大展宏图,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陈居里的幸运离不开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秉性。还有内心始终坚守的梦想和信念。

对标当代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能做到陈居里一样在基层坚持7年,还能心胸开阔,理想远大。

大家普遍都浮躁了,崇尚快速和捷径,却忘记了坚持与持久的力量,当机会来临,只能从手中流走,把握不住。

这方面我们真的应该多向陈居里这样的成功人士学习,沉下心来,脚踏实地,钻研事业,而不是华而不实的好高骛远。

大家觉得呢?

2分钟闽式新闻早点(1月10日):【福建省调整提高工伤保险定期待遇水平】【武夷山景区再免门票】【福州已建设10家新冠救治亚定点医院】【夺得女排超级联赛第四,福建队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教育部:保证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校任教】【“大嘴鸟”背着“小书包”飞抵福州罗源湾过冬】 网页链接

国家级!谁家孩子这么优秀?

全国中学生数学奥赛

获奖名单公布!

福建21名学子荣耀上榜!福建师大附中成绩显著

1957年,林兰英在美国过海关时被故意拦了下来。海关当场扣留了她一张6800美元的支票,她却无动于衷。可当海关检查她包里的两盒“特效药”时,她紧张到手心直冒汗,生怕海关发现里面的猫腻。

其实,药盒里装的根本不是什么“特 效药”,而是她准备送给祖国的礼物: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

而林兰英是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奠基人。

1936年,林兰英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她便被留校任教。

当时,国内正处于战乱时期,贫弱交困的祖国,让林兰英越发意识到“科技救国”的重要性。

1948年,林兰英决定赴美留学。她顺利进入迪金森学院数学系学习,仅用一年的时间便取得了该学院的数学学士学位。

林兰英在数学领域的出色成绩获得了导师的赞赏。因此,导师想推荐她到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继续深造。

可是,林兰英却一口拒绝了。她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她要放弃学数学,改学固体物理专业!

原来,这期间她得到了一个消息:美 国贝尔实验室运用固体物理理论解释了半导体现象,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半导体锗单晶!

这个消息刺激了林兰英,因为在国内半导体事业一片空白,而她就是要打破这个空白!于是,她果断放弃数学专业,改学固体物理专业。

1955年6月,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林兰英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

她是该校建校以来,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有史以来该校第一位女博士。

毕业之后,林兰英可谓是前途似锦。很快她就成为了索菲尼亚公司一名从事半导体材料研制的高级工程师。

期间,在林兰英的指导和带领下,公司研制出了第一根硅单晶。她的年薪也被提升到10000美元!

可不久之后她却收到了一封来自国内的信。

信上写道:国家希望她能回国效力,而回国后的月薪为270元。信的结尾写着这样一句话:祖国需要你。

报国之心久矣,林兰英归心似箭!

知道她有回国的想法后,美 国为了挽留她,软硬兼施,想方设法阻挠她的归国计划。很多公司甚至提出了愿意给她更高的薪酬来聘用她。

但林兰英均不为所动,最终,她以母亲病重为由,提交了回国申请。美国当局提出可以将她母亲接来美国救治,但被林兰英拒绝了。

1957年秋天,林兰英终于踏上了回国之旅。

然而,就在过海关时,她竟被海关扣留。他们要求仔细检查林兰英的行李,而那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都被林兰英藏在了两个药盒里。

海关拿起药盒晃了晃,并让林兰英解释一下。林兰英手心里全是汗,但她还是故作镇定的说道,“这可是为我母亲治 疗肺病的特 效药,请当心一些,它们很贵的!”

药盒被打开后随即又被关上了。海关好像对这些被伪装成药物的半导体并不感兴趣。他们搜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机密文件”,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把一张6800美元的支票无故扣留了。

但是,珍贵的半导体材料保住了,林兰英舒了一口气,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1957年1月,林兰英平安归国。可刚一回国,她便被查出患上了急性腹膜炎,需要马上手术。

当时国内医疗条件有限,医院没有治好的把握。可领导却给医院下了死命令,不能出任何意外,必须治好!林兰英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感动。

病愈后,林兰英进入中国科学院,从事关于半导体材料的科研工作。

要知道半导体材料,在国外是严禁外运的,中国想要研发半导体材料只能靠自己。而林兰英冒险带回来的硅单晶和锗单晶便成了无价之宝。

在此基础上,林兰英废寝忘食,她倾尽毕生所学,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连续创下了几个第一。

1957年,拉制出我国第一根锗单晶。

1958年,拉制出我国第一根硅单晶。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出硅单晶的国家。

1961年,拉制出我国第一台开门式硅单晶炉。产品远销欧洲。

1962年,拉制出我国第一根无错位硅单晶,在当时,领先世界。

……

随后,她又带领团队研制出长寿硅单晶,并成功应用于人造卫星领域,为我国航天以及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是,正当她在为我国的半导体事业艰苦奋斗时,又一个灾难降临了。

十年浩劫,林兰英因为之前出国留学的原因,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她被下放到农村改造,手上的科研工作也被迫停止。

此时,美国方面听说了她在国内的遭遇,便来游说她出国,并承诺给她优厚的待遇。但被林兰英一口回绝了,美 国人对她的选择表示不理解,她淡然地说道,“因为中国更需要我。”

特殊时期结束后,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林兰英得以重新投入到她热爱的科研事业,并为我国的半导体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

林兰英不在乎国外的优渥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也要回国效力。这样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

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半导体事业,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她终身未嫁。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

我认为福建那个教练让人眼前一亮,就凭那个素质的队员,打出那么好的配合,取得哪样的成绩

“天客来朝”IP属地:福建//@西西166530831:北控男篮想要成绩变好,不让钱打水漂,必须与马布里小集团一刀两断。

直爽的一生平安

北控成绩不好不怨马布里,北控没有蓝球底蕴。想成为强球,不是一朝一夕。这般球员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看看都是什么球员啊。

特别喜欢暂停时,他说的胡建话。很儒雅

李金山看排球

【福建女排主帅沈泽有些过分】福建女排在主帅沈泽的率领下一举闯进了四强,创造了27年以来最好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但笔者却觉得沈泽有些过分。你说你凭借全华班阵容打进了四强也就算了,还是用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阵容。你让那些成天嚷嚷着自己球队是因为全华班,而且年龄小才取得不了好成绩的“球迷”情何以堪呢。这不是用实际行动把别人挖空心思才找到的输球借口全部都推翻了吗!是不是有些过分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48661/
1
上一篇公务员半年准备(公务员一个半月准备时间够吗)
下一篇 2017公务员基础语文(语文教育公务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