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运气好,00年出生的女儿,大四还没毕业,工作基本上“落听”了,通过了本县城区中学编制教师专项招聘面试。
有些人瞧不起十八线县城的工作,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因为小县城天花板低,没什么发展空间,教师职业更是如此,现在是普通教师,也许这辈子到退休还是普通教师。
这些都是事实。可是人生不一定能按照你所想象的路线发展,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女儿当年高考失利,想复读又害怕高三地狱般的艰苦,最后卡着分数线报考了师范,在当时也是无奈的选择。
我在行业中浸淫多年,且深度关注教育行业发展,当时就敏锐地注意到,四五年之后县城教师队伍将有很大的缺口,现在读师范,到时候考编制应该不算太难。相比之下,火红一时的互联网行业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将触摸到行业天花板而越来越卷。
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判断得到了验证。这次针对应届师范本科、双一流(不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项招聘,名额给得多,而且不受报名比例限制,个别专业(如数学、物理等)甚至出现了报名人数与招聘名额相等的情况。
面试结果公示后,女儿和我讨论选岗的问题,她说幸好这次招的是城区学校,如果是农村学校绝不会去。我说:“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农村学校其实比城区学校更好。农村学校教师每月有600元乡教津贴,评乡教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农村学校的校园安静、环境好。农村都是柏油路,一脚油门就到了县城……”
女儿打断我的话,说:“农村学校纵有千般好,我只说一点,在封闭的环境中,老师跟社会有什么接触?这么年轻,我可不想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要不然很快就成了老古董,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女儿说,她喜欢管理现代化的学校,在那样的环境中,人成长更快。她之前去过省城一所学校,发现学校竟然像互联网公司一样采取了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学校各处室、年级都是用飞书软件办公,这令她十分惊讶。她向往到这样的学校工作,可惜省城学校一般只招聘合同制教师,竞争也非常激烈。不过,相对而言,县城学校在这些方面要比农村学校好得多。
脉脉公布的一份报告发现,00后找工作很看重公司用什么办公软件,使用飞书的公司如理想汽车、小米、元气森林等,普遍受到00后的青睐。想不到这个说法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印证。
我对飞书有一定的了解,这款软件有协同编辑文档、在线会议、线上工作日历等功能,有利于公司内部扁平化管理,沟通效率很高,每一个参与者、即使是新人,也能通过飞书掌握全局信息。这款软件其实也非常适合学校使用,学生信息录入统计、集体备课、公开课、会议等,都可以通过飞书软件实现,方便快捷效率高,确实能为老师们节省出大量时间。
如今的00后,有七零后的父母为他们打下不错的物质基础,因而在找工作时最关注的并不是工资待遇而是工作环境,以及是否有成长的空间。这方面,00后比他们的父辈看得更远。
#第一批00后开始工作了##飞书#
事业编笔试成绩太重要了,儿子从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两次事业编考试,两次均以笔试第二的成绩进入面试,但无一例外的没上岸。
第一次是我们本县的事业编,儿子与第一名相差七分,面试时比人家高了2分,毫无疑问的淘汰了。
第二次是我们省的地级市的事业编,儿子与第一名相差5分,面试时他比人家高了一分,结果又名落孙山。
虽然看到他的笔试成绩就有心理准备,但心里还是有点失落。
但是孩子不急,总是找借口说这种考试运气占很大成分,然后依然放飞自我,打游戏,与女朋友聊天,出去玩,一点也不知道努力。把我这老母亲急得心里冒火。
于是,我们娘俩就不能交流,一交流就吵架,整天弄得鸡飞狗跳。让他报个笔试班,他还说沒什么用。
友友们指点一下,某公的笔试班是不是需要报?
可怜的孩纸,感觉他要错过一个上岸的机会了。
作为本县人,苗族人,应聘限苗族的岗位,感觉就是像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
奈何,他竟然不会说苗族,不知道现在现学来不来得及。
我觉得他可以先报名,进了面试再说[呲牙][呲牙]
本来已经接受的事,结果被我爸一句话差点给我整抑郁了。
今年在考编,先考上的隔壁县,但是因为隔壁县要过市区,后来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就等着本县的特岗,因为今年本县不招聘,想着只要在本县哪里都去。
特岗笔试还可以,但是不知该脑子秀逗了还是啥面试考得很差没有体现教学能力,但还是上岸了,前段时间选了学校,因为在后面然后领导也在催,就错过了能选的学校中最好的那个,交通也便利,虽然也是农村,去了差的学校,选完之后做好了去的准备,结果那地方虽然在本县我爸都不知道在哪,我和他说的时候结果他说“等下回来蛮远看你怎么办”,我差点崩溃,考编没有容易的事,能考上就是好事,虽然地方差但也上了,他不安慰我还给我打击,真的是沉重的打击。
第二天去了外婆家舅舅也在问我分在哪里,和他说了之后他也说“那还不如去隔壁县”真难,搞得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事,原来还想着我加油教,考试考好点,说不定一年就能调出来,现在直接给我整抑郁了[流泪][流泪][流泪]
本县义务教师招聘考试,清一色的女生,男生寥寥无几,而且,经过面试这一关后,仅有的几个男生都可能被刷掉了。
中小学教师队伍都成了女儿国了,若干年后,是不是培养出来大批的“娘炮”?都不用送韩国进修了。
为什么男生很少参加教师招聘?原因很简单:还是中小学教师待遇低在作怪,如果工资高,足可以养家糊口,谁不愿意当老师?
中小学教师女性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不知道有关部门有没有关注这一点?
今日投稿:
我去年9月上岸本县乡镇学校,今年5月份交了辞职报告,报考市区学校(校长同意知情)。共同辞职的有和我同时入职,考上研究生的女教师一位外地男老师。
现在我即将市区面试,但校长说根据招聘简章,我要满五年服务期才能走。合同里说:试用期,考上研或公务员都可以辞职。但校长搬出什么省级事业单位条例说我就是不能辞职,而考上研的可以走。他给我两个选择:1.回来上班2.等着辞退,我应该怎么办啊[流泪][流泪][流泪]
#公务员# #省考#
这世界上有些事,还真的需要用钱来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那可能就是花钱太少了!这几天我对这件事深有感触啊,首先声明,我不是拜金主义者,而是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工作,看到几种现象,让人很担忧:
1.参加考试的男生很少,特别是小学,不到六分之一。难怪现在很多孩子没有阳刚之气啊。
2.参加考试的家里是城里的考生很少,特别是师范生,绝大部分家里都是农村的,当然,第一方面显示农村孩子把这当做成材的一条很好的出路,但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这个职业对城里的孩子是完全没有吸引力的。
如果教师行业大部分是寒门子弟,而很少综合素养比较全面的城里孩子,那我认为教师这个行业的结构还是欠完整的的,毕竟教育是一个灵魂影响一个灵魂的事情,教育生态也应该是多样的,农村长大的老师和城里长大的老师的特质各有不同,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有一个比较贫困的县,这次有很多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岁的妇女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有的带有浓重的乡音,应该以前也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
为什么今年这么集中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呢?听说是这个贫困县地理位置比较偏,这两年教师缺口巨大,但外地愿意去考的人比较少,考过去的也想方设法离开,所以这两年他们一再放低教师招聘门槛,优先本地人。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吸引了本地一大批30多岁40岁的妇女想通过报考教师再就业。这状况真让人又喜又忧,这些妇女同志如果能考上本县教师,教师队伍应该比较稳定,但整个队伍的素质还是有点堪忧的,毕竟都是半路出家,三四十岁的年纪知识更新能力与职业热情肯定比不上年轻人。
要解决这3类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件事,似乎与钱有很大关系,我想只要国家舍得花钱砸,把学校硬件设备弄得最好,提高教师行业待遇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保证效果杠杠的。
只有教师收入待遇高,地位高,才能吸引更多的男孩来当老师,才能让更多城里考生愿意当老师,才能让更多外地优秀人才愿去贫困县当老师。大家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期待着国家能把大把的钱砸向教育行业[捂脸][捂脸][捂脸]#教师资格证考试##生活日记##教育#
两个同学不同的求学之路造成的悬殊际遇。李季和孙宇轩是年龄一样大的初中同班同学,1995初中毕业时李季考上了市里的中专市农业学校,而孙宇轩想上大学就去上了本县的高中。李季中专毕业后当时搭上了中专分配工作的末班车,分配到乡镇政府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三年后就当上了副镇长。而这时他的同学孙宇轩正在上大三,等孙宇轩大学毕业后大学生早已不包分配工作了。孙宇轩就先找了家私营企业工作了三年,谁知遇到企业效益不好被辞退了。这时孙宇轩就想到考公务员,经过努力学习准备,第一次考试过了笔试,面试被淘汰。第二年考试顺利通过,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恰巧分在了同学李季所在的乡镇,此时他己经28岁了。李季此时己升任镇长,同学孙宇轩到乡镇后是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两人地位悬殊,不同的求学之路,造就了两个同班同学的不同际遇。大家怎么看呢?
这几年有疫情,全国各地需要招聘大量医务工作者。
朋友的女儿,芳龄25,肤白貌美,素净养眼,毕业于河南省某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护理专业,有护师资格证,毕业后回本县某四S店干了一段时间销售工作,听说收入不错。
家长一直希望女儿有份正经工作,最好能够从事护士专业工作,学以致用,回报社会,机会来啦!
前段时间,本县向社会上应聘一批护士,是派遣制合同工。
朋友的女儿各个条件都符合,就报名参加了这次应聘考试,朋友的女儿以笔试第十名,面试第二名(总计招聘十名)有惊无险的被成功录取。
家长高兴的很呢!逢人就对人家说女儿该上班了,有工作了,以后不愁没有饭碗了,仿佛他的女儿考上了状元似的,真的是兴奋极了!
哎,护士工作真的是太辛苦了!
经常上夜班,还又脏又累,社会地位低,不是正式编制,一个月大约2000多元钱,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现在有份正经工作真的是不容易啊!
同事小周在县委办借调三年,都还是临时的。一气之下参加省厅遴选,把县城两套房子卖了140万,女友辞职跟他去省里工作,年薪18万?
小周26岁是我在县财政局的同事,他非常的优秀,211南大毕业。在我单位只工作了半年,因为是中文系的文笔好,所以被县委办给要了过去。
他想着要有盼头,加班熬夜,大领导的讲话材料,对上的报告很多都是由他操刀主笔。
一把手都换了两任,但是他还是临时借用,一直没调过来。
正好省里有遴选,他一气之下参加遴选笔试、面试第一。他女友是在县城幼儿园当聘用制的老师,索性把工作辞了跟他来到省里。
他在本县有两套房子,卖了140多万,在单位旁边附近地铁口买了一套新房。
小周要走了,我们这些曾经的同事请他吃饭,为他送行说。以后高升了常回来看看,不要忘了我们这些曾经的战友。
话语间我们都特别的羡慕,都是年轻人,非常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交通便利、医疗教育等配套都非常的齐全,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