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各科多少分才能全A?数学英语最难得】
(一)2020年陕西省中考总数72万,西安市数学得A人数26349,最低分99分。语文最低分87,英语最低分96.5。
(二)2020年陕西省中考总分700,如果各科全得A,体育满分,总分573,西安市城六区普高线509分。
(三)数学想得A并不容易,要求除25题第三问、24题第二问、填空14题、选择10以外,其他全对,且没有步骤失分才可以上A。
(四)之前老师说:大多数学生模拟考成绩就是中考成绩的水平,不要想着中考超常发挥。中考与预估分数相差很大的学生是哪些?这部分学生往往平时成绩不稳定,成绩多在中游浮动,对知识基本掌握,做题不注意步骤细节,中考时容易失分。
越是最后阶段,越要抓紧不放松。不要熬夜,注意饮食健康,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要重视,不要过分紧张。
#西安头条##教育微头条#
“3+1+2”!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发布!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这一届学生开始,2025年高考施行,以后高考就不分文科,理科了,语,数,外必考,+1,+2科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总分750,新变化,学校,学生,家长都得适应啊#西安头条# #高考# #高考正能量#
来源:西安发布。
陕西一位考生求助填报志愿,总分660分,其中语文123分,数学132分,外语141分,综合264分,位次434,这样的高考成绩填报填报西安的大学是不是有些亏大了,主要以后还是想考研,离家近,想问问大家有什么好建议?#2022高考季#
【#陕西高考改革2022年启动# 2025年全面实施】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谈教育时表示,陕西将于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实施新高考。目前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按照“3+1+2”模式已报教育部备案,经教育部评估通过后向全社会公布。
按照已实行省份的模式看,新高考“3+1+2”满分为750分。3: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1:从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2: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
本以为疫情笼罩下的2022年度高考成绩会大不如往年,毕竟封闭了那么长时间。但是实际上,我感觉优秀的自律的孩子始终还是在,并且越来越优秀。而在疫情期间,学习成绩一般,并且自觉性不高的同学成绩真的就大不如从前了,这就是两级分化。
今年陕西的理科状元总分可是723分,文科状元总分是676分。所以,人家丝毫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感觉陕西的一本分数真的是低啊,本科一批理工类是449分,本科一批文史类是484。看来高中才是门槛啊。进了高中,感觉已经就进了大学一样,只是你希望上985,211,还是躺平了上普通的大学。看来卷的厉害的还是中考。
吐槽一下铁一中,这是最新的高中录取预估线,700满分,680的线,就是西安市高分比较多,也不至于这样,杭州今年中考题过于简单的余温还没散去,西安又来了。
以前回想起陕西省中考卷,大家会说19年的中考题出的不好,太简单。
再以后,2021年的中考题,会被大家一遍又一遍说起,想当年2021年的时候,满分700分,数学平均分我们班110多。[捂脸][捂脸][捂脸]
(完整见评论)
#西安头条# #教育微头条# #中考#
中考成绩昨天公布了,老公同学的孩子考了769分(坐标陕西延安),总分820,最高分785,孩子想去西安的五大,但据说延安市全市前五十名五大随便挑,也不知道她这个成绩是不是前五十,希望孩子能如愿,毕竟进了五大,985,211就看到希望了[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祝今年中考的学子们也都能如愿考进理想的学校!
陕西超级学霸张博渊高考总分723分,自律又努力,顶级学霸的父母从小都在偷偷培养孩子的隐形自驱力。
这2022年高考中,来自西安的学霸张博渊:
总分考了723分,其中语文137分,数学145分,英语149分,理综292分,总分723分,他来自普通家庭,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全职在家。普通的家庭却培养了一个顶级学霸,到底有什么秘诀?
其实这类超级学霸,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都暴露出身上的一个特点:自驱力,也就是他们无论写作业、看书、做试卷还是规划学业都不需要父母操心,完全有自己的计划。
有一项研究:调研了清华北大近2000名学习后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了不起的自驱力,而他们的父母却在小学就在狠抓自驱力,这也就造就了他们偏向“自驱”而非“他驱”。
张博渊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说道,自己学习比较投入,很喜欢给同学讲题,跟大家一起探讨,复习回顾知识。从小学时他就有错题本,他促进成绩优异,钢琴、电子琴也过了10级,妥妥的学霸。
每一次探究这些超级学霸的背后,我们发现,他们能取得这些成就,绝不只是天赋,似乎他们身上有一种魔力,对学习上瘾的魔力,而他们的父母总会在孩子主动学习后给予正向反馈,通过正强化的奖励,促使其产生强劲的动力。
而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不爱学习,并不是不想学习,而是印证了“滞后效应”,就是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无法立即感知从而难以产生进步感和成就感。
张博渊说小时候写作业,妈妈会用模拟金币的积分形式奖励,比如背会几个单词,就有积分奖励,写好一篇作文也有积分奖励,孩子会越学越起劲,而它背后其实是充分洞察了儿童心理需求的行为设计模型,而它其实是赋予孩子权利,让孩子多参与,激发自驱力。
而回归到我们的孩子,头脑很聪明,就是学不上去,或者不爱学,而且不自律,如果家长不督促,孩子根本不自觉。原因就是没有了解行动原理。
你不明白明明10分钟就能写完作业,孩子会磨蹭1小时才完成?只要你不陪在身边,孩子肯定在偷偷玩。造成这种局面的竟然时你自己,因为父母根本见不得孩子闲,总是琢磨给孩子安排各种事,结果导致孩子的时间被占满。无法启动自驱力去规划。
如果你跟他协商,20分钟写完作业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肯定会自我规划,迅速写完作业然后看电视,或者拿出玩具捣鼓,这个过程他可以自我安排,也就是启动自驱力,而非“他驱”。
我们羡慕像张博渊一样得学霸,但很少有父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们是否做到了放手让孩子自驱,而不是从小吼叫、打骂、催促孩子。
[给力]最近在读《了不起的自驱力》这本书,才发现教育孩子是门学问,大部分父母养育不出超级学霸的原因是,我们认识的空白区域太多,总是习惯按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而不是尊重孩子的特性而去引导。
这本书告诉家长孩子不愿意学习,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他告别磨蹭,对学习上瘾?孩子记不住知识,通过什么方式帮助他快速记忆?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如何让他自动规划时间?“陪读”和“伴读”到底有什么不同?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哭怎么办?如何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如何从底层动机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通过什么方法能帮孩子发掘天分?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里面涉及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从儿童心理学出发,提出了孩子不自律,学习没动力的原因,并给出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法。区别于市面上任何的书,它是真正激发孩子内驱力的书,也是给父母和孩子看得方法书,是底层逻辑。而其他书籍都是建立在底层逻辑之上。
一流父母在小学就偷偷激发孩子内驱力,自己和孩子初高中越来越轻松。二流父母小学、初高中都在督促和规划孩子,大家都累,三流父母小学吼孩子,初高中孩子叛逆。
如果你家里有小学初中高中孩子,强烈建议读一读,能让你认知到哪里没做好,孩子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根源在哪里?喜欢的父母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