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又有一位专家发言,直接被骂上了热搜。
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把中国老百姓的存款拿出个三分之一,推动大家去买房,去装修和消费,中国经济不就恢复了吗?
话语一出,大家立马被惹毛了,评论区全都在骂何不食肉糜,疫情三年连饭都吃不上了,还叫我去买房?
大众的愤怒点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经济深受疫情打击的普通打工人和小老板。但是撇开情绪,我一直倡导要回归理性思考,客观的说,孟晓苏说的话虽然不讨喜,但方向并没有错。
就连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在强调,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其实就是把存款的钱赶去买房。
2022年全年居民存款比2021年多增加了6.59万亿,这些钱要是真的赶去消费和投资,经济肯定火起来!站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没有问题,只是大众和企业愿不愿意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个话题上,我非常认可林毅夫先生的观点,要居民消费,首先还是得靠投资拉动,产生联动。林先生原话是怎么说的呢?
目前来讲,投资依然是重中之重。
只是目前来说,产业升级遇到的阻力太大,毕竟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产业比较低端,越往上突破,时间会拉得更长,甚至很多产业的升级会失败。
而正因为如此,在中高端产业没有突破的情况下,不能就把房地产这种支柱产业一棒子打死。
也正因为如此,高层才重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的定位,我相信也是看到了房地产当前的定位和重要性。至少在20年内,房地产依然无法摆脱第一大支柱产业的位置,注意我说的20年是相对的短期,因为没有一个产业能够是十年八年就一蹴而就的,发达国家一个产业强盛都是发展了百年,比如汽车,比如大众汽车成就今天的霸主地位,二战已经把军车造得很好了。

下面的内容有不少数据,建议读两遍。
昨晚央行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金融数据,看完后还挺心凉的。自2022年4月以来,M2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021年12月末,M2余额则为238.29万亿元。过去我们总说房价涨幅要紧盯着M2,M2涨房价必涨,可今年M2再创性新高,一年狂印28万亿,比2021年还增加了9万亿。但是2021年的房地产还有余温,2022年基本上全国普跌的一个局面,M2也失灵了。
原因是M2代表的是货币总量,包括银行机构里面的钱。很多人可能不关注这个指标没事,但M2一定是跟资产走势以及个人的通胀强相关。M2暴涨,意味着房子股票会涨,现金会贬值。今年放水显然是放得非常多,但钱只有流通到市场上才能刺激房价股价上涨,检验其标准的指标是M1。
从上图可以看到,其实今年全年M1增速比2020年还差。M2飙到天上去了,M2跟M1的剪刀差却在增加,说明这些钱流动性不足,很多都是在银行系统里空转,并没有真实流到市场中。可以说2022年的M2增了个寂寞。

M1才是最真实体现了市场资金的流动,但2022年居民和企业的内生需求明显不足,导致数据一直处于低迷。这个数据一旦连续三个月抬头,对于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而言,就是一个重要信号。
再看信贷数据,2022年居民信贷数据再创新低。
2022年楼市低迷,无论一线二线的房地产成交量都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加上今年还掀起一股提前还贷潮,导致居民的中长期贷款直接断崖式下跌。
2022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75万亿元,就连前几年的一半都够不上。主要是今年的房贷利率下降太多了,大量存量房贷业主心里不舒服,感觉自己白白为银行打工,都提前把房贷还了。除非明年存量房贷来次打折,否则即便明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了,也未必能解决提前还房贷这个问题。
2022年的金融数据总结一句话就是:内生需求不足!
以前大家都敢于借钱痛快地买房投资,可是现在很多人也会偏保守。刚需买房换房的实际需求还是有的,只是很多人杠杆加不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居民杠杆率超过65%会影响金融稳定,而我们的居民部门杠杆率是62.1%。从杠杆率看,未来有上升空间吧,但是不多。经过疫情三年,的确是很多普通人经济大受打击。得给一定时间他们慢慢缓过来了,工作生意逐渐走上正轨了,大家才敢大胆的买房消费啊。

其实中国人富起来也就是这几年,都还没有好好享受过生活呢,大家的消费和旅游欲望还是很强的。
大家别看到今年的存款暴增就真的以为国民很有钱,这里有不少都是理财转移过去的,而且财富有二八效应,真平分到普通人头上,并没有想的那么有钱。
所以2023年的关键是搞钱,国家搞钱,地方搞钱,普通人搞钱。挣到钱了,居民杠杆率下降后,自然会把一部分存款拿去换车、换房改善生活等等,这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专家去说。
大家要知道,无论是经济还是房地产,回暖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下子突然飙高的那不叫回暖,叫发烧,后遗症过于严重,使不得。
早评:欧美股市全线上涨,道琼斯指数再涨268点创新高。连续调整两天的沪指会再次反弹上涨吗?节前沪指有突破3200点的希望吗?

欧美股市全线上涨。昨夜欧美股市全线上涨对今天的A股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其中道琼斯指数上涨268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89点;欧洲股市也是全线收红,离岸人民币汇率收于6.76附近。周三A股市场全线收绿,创业板指数下跌28点,跌幅超过1%,周二领涨的两创指数都成了领跌板块。不过沪指的下跌并没有放量,3000亿的成交量也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成交量;下跌过程中没有放量那么沪指就有再次反弹上涨的预期。而且沪指日k线依然在5日均线之上,也在10日,20日均线之上,位于中短期均线之上的沪指还有继续上涨的动力。
股价腰斩的蓝筹股有望进入上升通道。周三A股市场全线回落,但是超跌的蓝筹股却表现出了很好的护盘属性。目前沪深两市市值超过2000亿的一线蓝筹股有55家,今天收盘收红上涨的有近40家,而且部分大蓝筹股还有超过两个点的涨幅。比如移动,平安,美的,神华等涨幅均在两个点以上,大市值蓝筹股的护盘拉升是沪指没有加速下跌的主要原因。弱势行情下超跌蓝筹股的护盘价值还是有的,过去两年跌幅越大的蓝筹股护盘价值越大,超跌反弹的动力也越足。

沪指的突破需要金融股发力,A股的持续上涨也急需金融股持续拉升。当下沪指面临的是3200点的整数关口,突破这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成交量才行,而成交量的放大必然要有金融股的大幅拉升。周三除了银行指数翻红外,保险,证券全部收绿下跌,尤其是证券指数更是在午后出出现了加速下跌走势。老股民都知道券商的拉升才是带动大家投资热情的有效途径,但是过去两年证券板块却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中。直到现在证券指数还处于近三年来的低位,证券股何时反弹上涨沪指就能在何时突破3200点,未来A股的上涨必然也是建立在金融股持续拉升的基础之上。
光是2022年,我们的钞票多印了28万亿!要知道,1998年,我国的货币存量才突破10万亿,2013年才突破100万亿,2020年突破200万亿。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也就是老百姓的存款增加17.84万亿。于是,全国人民在银行的存款余额飙升到了120.84万亿!相当于14亿中国人,至少每人手上都有8.63万的存款。

中国贫富差距大到了什么程度?根据招商银行2021年度财富报告,其中有这样一个数据:中国2%的富人持有超过80%的储蓄资产,这比我们熟悉的28定律还夸张。所以别看今年居民存款增加到了12.7万亿,创下了历史新高,问题是到底是谁的财富增加了?
北向资金“大幅卖出”30股:
更新(11日收盘)
1.中国平安8.91亿
2.贵州茅台4.61亿
3.五粮液4.29亿
4.比亚迪3.50亿
5.招商银行2.98亿
6.中国太保2.58亿
7.东方财富2.56亿
8.中天科技2.41亿
9.格力电器2.13亿
10.泸州老窖2.11亿
11.中国铝业2.08亿
12.兴业银行1.98亿
13.中信证券1.90亿
14.恒生电子1.78亿
15.天合光能1.68亿
16.药明康德1.63亿
17.洋河股份1.45亿
18.长电科技1.39亿
19.阳光电源1.33亿
20.邮储银行1.32亿

21.伊利股份1.31亿
22.宁德时代1.28亿
23.长春高新1.25亿
24.晶澳科技1.24亿
25.铜陵有色1.23亿
26.神火股份1.12亿
27.中远海能1.07亿
28.智飞生物1.02亿
29.京东方A9947.87万
30.云铝股份9933.11万
好了,我这里每天会统计股市数据,希望我的统计分析,给您减少时间成本的同时还对您有帮助!
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喜欢点赞关注!这是我每天坚持发文的动力!
2023年春季湖南娄底双峰沪农商村镇银行招聘公告已发布,岗位为小微客户经理、会计综合岗。要求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年龄28周岁以下,财会、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28日。
查看公告详情: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招聘资讯】-【农信社】
有新闻说90后也爱存钱了!都30多了,爱存钱也无可厚非了吧。

中国人之所以爱存钱,是为了熨平人生的波动,以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2023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大幅高于2021年9.9万亿的新增水平,刷新历史记录。
这就意味着,2022年一年,居民部门有逾7万亿的超额储蓄。这些钱不买房买车,不买衣服包包,不去旅游瞎逛,不买股票基金。就是放在银行里,为了熨平人生的波动,以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
在中国,有60%的人在生命的最后28天,花掉了60%的储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攒了一辈子的钱,最后都花在了治病上。中国人是爱存钱,同时形势也会逼着你不得不存钱。因为医药和房地产的超额利润绑架了经济,困住了大家!
不要一次性还,还进去过两个小时后刷出来。你说的这两家银行我也遇到过,平安还进去过了28分钟直接降额,华夏不停的来短信提醒被降额,浦发也是,招商感觉特别好 ,呵呵,直接[呲牙]

一样的场景又一次上演了去年年前时候也是要备货了筹了点钱备货用,还的平安信用卡三万六那是我全部可以凑到的钱了,结果刚还上去直接降额剩三千额度,愁的我一晚上没睡着今年还是一样 前几天借了一万块钱备货用 ,还了下华夏信用卡结果直接降额三千八,这能咋说呢,只能说这就是资本市场吧,麻绳砖挑细处断,一点翻身的机会也不想留给苦难人就这吧,如果有天上岸了就不用这些东西了
去年新增印钞28万亿元,居民存款新增接近18万亿,难怪现在银行不缺存款缺贷款!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22年M2新增2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居民存款也节节攀升。贷款尤其是住房贷款增长乏力。

存款大幅增长除了受疫情影响,和投资渠道狭窄也有很大关系。P2P、私募基金不断暴雷,就连信托和银行理财也不把稳,所以虽然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存款还是不断增长。
我在银行的朋友拉存款的压力小了很多,头疼的是贷款放不出去。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邯郸头条#
中学乱收费
1、2022年10月28日晚,冀南新区***学校初三年级全体班主任给家长开家长会,要求家长交今年的学费19865元,要求家长向班主任个人银行卡号或其他科老师的卡号上交19865元学费。2、经家长了解政府已经购买了初三年级学位,不允许学校再收取学费。3、有的班主任在家校群里、给家长打电话的方式催费,威胁家长说不交费以后你们的孩子在这个班老师没法带。
#感谢头条我要上热门#
官方回复
2023-01-11 10:26
冀南新区党政办公室
网民您好!新区高度重视您反映的问题,立即责成相关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并约谈了该校负责人,责令该校立即停止收费,已收取的费用全部退还。感谢你对新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祝生活愉快!
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