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考---法院
1月11日。
今天看了两个省公务员的招考通知,发现虽然报名时间有点不同,但考试时间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我想是限制一人同时参加不同省份的报考,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吧。对于想着急上岸的考生未必是个好消息,这就考验具体想考哪里做出选择。
当初一些人觉得公务员工资不高的时候,选择了其它职业,由于这几年疫情的原因,想到公务员好处而想报考,一看报考条件不符合,也就是说不能报名,更不用说参加考试了。可以说是:当初的看不上,到现在的高攀不起!确实是现实打脸,啪啪响。失去的,永远回不来了!!!
省考要不要报参公岗位,真的很犹豫!
河南2023年省考报名第3天了,看了一圈本地市直的岗位,本专业基本没有能报的,只能报区里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岗位。
身边的朋友,主要是体制内的朋友建议不要报参公的岗位,主要原因是参公岗位说到底还是事业编,特别是二级参公的岗位,一般都是相关委局的下级单位,虽说待遇参照公务员进行发放,但是在晋升上还是有差别。
还有朋友说,如果以后国家的政策如果变了,参公有可能被改为事业编,待遇和工作稳定性也会降低。
还是再等等吧!
有没有体制内的大佬来解惑一下?
说句你不爱听的话,现在这种就业形势和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态势,而且还是公考中比较冷门的工科专业,你能考进去就不错了,
还在这挑挑拣拣?
建议先好好看看你的专业在每年公务员考试有几个岗位可以报,说实话,能有个别职能部门让你报考,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你举得这些部门:组织部、政府办、纪委监委,确实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单位,但那又怎么样?谁告诉你进了这些部门就一定发展得好?
就一定比你所谓的职能部门快?
这就是典型的工科思维和学生思维。
体制内的晋升,
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因素的玄学,
不是说你单位不好就一定不行,
也不是说你单位好就一定行。
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不是你学工科时 1+1=2 这么绝对。
再说了,在体制内要想走仕途,
最大的影响因素,除了关系和背景之外,
就是年龄。等你再跨专业考个研究生,
读上2年或3年,黄花菜都凉了。
要是真想进体制内,赶早不赶晚,
如果有机会报考,抓紧上岸。
考上了之后,解决了进门的问题,
后续再怎么折腾,读非全研究生也好,
调动工作单位也罢,就全看你个人造化了。
要是你家祖坟埋得好,
让你折腾个大领导也不是不可能。前提是:先进去。
#公务员# #考公#